反思 | 如何反问问题,教你一个小妙招

反思 | 如何反问问题,教你一个小妙招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今天早上,发生了一件特别有趣的事情。

我到办公室之后,就和同事东哥谈论昨天火箭和勇士的比赛。

“哎,保罗缺席了,火箭输球,令我这个火箭真球迷茶不思,饭不想”。

“哈哈,你是真球迷,幽默,你有什么证据证明你是真球迷”,东哥质问到,并摆出一脸嫌弃的表情。

“那你有什么证据证明我不是真球迷?”

“还记得火勇对战第二场吗?第四节的时候,火箭落后,你还不是直接换掉手机直播,不敢看下去”。东哥继续逼问。

“那你有什么证据证明我关掉直播是害怕看到火箭输球,而不是我要急着处理手头的工作”

“我……”

突然空气静止,只留下东哥一人“在风中凌乱”

“好吧,算你是真球迷”,东哥哭笑不得的回答。

最终,我赢得了这场小小的辩论胜利,捍卫了真球迷的身份。

反思 | 如何反问问题,教你一个小妙招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由此,我想到了司法的一个专用名词:“举证责任”。

举证责任作为法律术语,即“谁主张,谁举证”。然而举证责任不仅仅局限于法律中,而是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小到大,大家一定经历过很多这样的对话:

事例一:

甲:我要学练声乐。

乙:学这玩意有啥好处?

甲:额……那你说学声乐有什么坏处?

乙:……(一脸懵)

甲:那就这么定了。

事例二:

甲:这世界有人能吃3斤多的米饭!

乙:扯淡吧,我都没见过,我不相信!

甲:你没见过,难道就没有吗?你必须要找遍全世界才能证明没有!

乙:……(一脸懵)

反思 | 如何反问问题,教你一个小妙招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在举证责任中,由于举证角度不同,两者必定处于以下境地:

1、一方肩负沉重的举证责任。

2、另一方享有来自假设的恩惠。

通过这两个例子,大家可以看到,甲提出了

观点,乙问甲原因时,甲要需要证明他的观点,承担了举证责任;

而当甲反问乙时,两者角度兑换,乙承担了举证责任,并且难度加大,导致乙更难证明其合理性。因而,甲享受了假设的恩惠,并赢得了胜利。

然而,举证责任这个方法虽好,但不是任何事情都适用。

比如说,关乎逻辑的对错问题。你如果不能证明我是错的,那么我就是对的。这明显是强词夺理,诉诸无知。

因为“对”与“错”,不是一个简单的“非此即彼”的关系。对于引起一件事的“对与错”而言,解释可以有千千万万,我们不能因为其中一个理由,而去判定对与错。

反思 | 如何反问问题,教你一个小妙招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前段时间在追债的时候就遇到了一个老赖。基于朋友之间的信任,当时借钱的时候并没有留下欠条。

然而,当我问他要钱时,他却狡辩说:我没有和你借钱,你有什么证据证明我和你借了钱。

当时,我哑口无言,深感无奈。

是的,我确实没有证据证明他借了钱,我也没能辩赢他,最终我只能妥协。他是赢了,但却输了人品,输了友谊。

就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如果你用对了位置,那么,你就是一条龙;如果你用错了位置,那么你就是一条虫。

在我国适应反腐倡廉行动以来,全国各地“老虎”、“苍蝇”纷纷浮出水面,纷纷落马。

然而,他们本是国家精英,社会栋梁。由于他们将聪明才智用到了贪赃枉法上,用错了地方,最终受到法律的制裁,不得善终。

反思 | 如何反问问题,教你一个小妙招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们之所以每天读书、学习,是让自己每天都变得更好一点,让这个世界因为自己也会变得更好一点。

就如今天我们提到的举证责任,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会让我们换一种角度看问题,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就像李笑来说的,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这才是对人生最大的负责。

你可能感兴趣的:(反思 | 如何反问问题,教你一个小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