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明白 生活需要“鸡汤”

终于明白 生活需要“鸡汤”_第1张图片

我十二岁那年,喝了一海碗“鸡汤”,这碗“鸡汤”足足影响了我二十年。

话说那年我正好上初一,某天我无意中从一本数学辅导书的附页里看到了两篇故事,一篇是关于数学家华罗庚的事迹,一篇是关于数学家陈景润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对,我也是被徐迟老先生害苦的千万人之一)。

在那个各种营养都匮乏的年代,天知道这碗“鸡汤”带给我多大的震撼,我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洗礼。

从此,我自认为有数学天赋,是未来的数学奇才。

我学华罗庚在黑夜里用脑看书,学陈景润走路吃饭思考问题,就差没去撞电线杆了。

多年以后,我才明白,我其实不但没有数学天赋,数学反而是我的短板。真实的我长于空间想象而弱于抽象思维。

但是,因为当年喝了那碗“鸡汤”,我居然在我的短板上产生了令人匪夷所思的持久的巨大自信,以及在学习中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

最后,数学确实也没亏待我,虽说高考数学分数不高,但它也没拖我后腿。

今天,我之所以还能被人偶尔称呼一声“理工男”,在逻辑思维方面并不太差,没有明显短板,实在是归功于当年那碗“鸡汤”,它让我把刀背磨成了刀刃,虽然并不锋利。

我还看到一个相似的故事:

高考前夕,一个高中女生晚上在家伏案学习,慢慢的困意袭来,她决定去睡。在关窗帘的时候,她偶然瞥见对面楼的一个窗户里,微弱的灯光下也有一个伏案的身影。她想,那应该是一个和她一样正在学习的高三学生吧,看头型应该是男孩。

此后每天晚上,对面窗户里那个伏案苦读的身影一直都在,直到很晚才熄灯。女孩沉下心来,陪着他一起复习。少女心渐暖,此后女孩不再感觉寂寞困苦,反而产生了一种和男孩共同努力奔前程的力量。

高考后,女孩如愿以偿拿到了大学通知书,她迫不及待地来到对面那栋楼,想认识那个勤奋的男孩。门开了,却是一个中年大叔。原来他那个书桌上摆放的只是一个石膏头像,大叔爱看电视,常常半夜才熄灯睡觉。

一场误会!女孩虽然怅然所失,但她知道,这个美丽的误会使她顺利度过了高考前夕最艰难的时光。

这个故事很俗,但我想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体验吧。

马云爱说“I believe”,他的某个战略决策也许并不是最好的,但他相信自己的决策,他也要让阿里巴巴所有的员工都相信他。只有这样才能统一人心、汇聚力量,碾压前方的障碍,开拓商业新边疆。

看看,一碗“鸡汤”、一个美丽的误会、一个坚定的信仰,能给人以多大力量。只要我们相信它,它虚假一点又有什么关系?

当前网上鸡汤文泛滥,引起了一部分人的反感,此时“毒鸡汤”应运而生,用来抵御“鸡汤”所造成的“营养过剩”。

但是我想说的是:生活需要“鸡汤”,如果你现在鄙视它、反感它,那仅仅是你还没到需要它的时候。

英雄在被坏人抓住砍头前,总会说“脑袋掉了碗大的疤,十八年后又是好汉一条”之类的话,然后从容就义。这样的话难道不是自我安慰的鸡汤?难道他一定要说“死了可就什么都没有了,根本就没有什么下辈子”这种大实话,然后悲愤赴死?

身体疲劳了,我们可以去做做足疗,去按个摩放放松。那精神遇到危机了,为什么就不能看看鸡汤文,驱除心头的阴霾?没有人会否定正经的身体按摩师,那为什么要看低那些给心灵按摩的鸡汤文作者?

这个时代大家都很忙,谁会花大把时间来安慰不幸遭受挫折、内心一片灰暗的我们?而我们除了唱苦,又有什么专业有效的方法去安慰另一个遭受挫折的人?此时,“鸡汤”就是最好的良药,“鸡汤”口味那么多,总有一碗适合你,打动你,让你走出阴霾。

可能有人会说,鸡汤会误导人。我想说的是:

第一,鸡汤再误导人,也误导不到哪里去。这个时代极度包容和多元,干任何事做任何决定只要不违法不背德,就谈不上正确和错误。何况人一辈子这么长,非要时时刻刻对标行走吗?

第二,很多时候,不是“鸡汤”误导人,而是人主动选择了某碗“鸡汤”。当一个人决意退的时候,他可能会选择“退一步海阔天空”这类“鸡汤”,当他决定进的时候,可能会选择“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类“鸡汤”。说白了,“鸡汤”只是我们内心意图的放大器,它能强化我们的行动并赋予其意义,让我们决策后内心更加坦然。

举个例子,对于写公众号文章,“毒鸡汤”里讲:现在写公众号的比看公众号的人还多,再好的文章也会分分钟淹没在互联网的大海。

“鸡汤”里讲:第一天大家都在写文,第二天可能走了一半,第三天又会少一部分,坚持写下去吧,时光会帮你消灭99%的对手。

所以,你要选择哪碗鸡汤呢?如果你真的有志于写公众号,那就喝第二碗吧。

我作为一个曾经喝过海碗“鸡汤”,之后又读过卡耐基买过羊皮卷,再之后又对自己之前的“二逼”行为嗤之以鼻,再到目前基本能够正视“鸡汤”的人,我想说的是:生之多艰,为什么不能喝点“鸡汤”善待一下自己?为什么要消灭这世间美丽的谎言和虔诚的信仰,让自己面对一个只有统计规律的不确定性的冷漠世界?

按照尤瓦尔·赫拉利的说话,人的意识只是智能的副产品,或者说是进化过程中的精神污染。就像水里的鱼会主动觅食,逃避天敌,却不需要感受喜怒哀乐一样,人完全可以只具备智能,而不需要意识。

但是既然我们生而为人,既然我们有意识有精神世界,那为什么要拒绝“鸡汤”的慰藉?难道要像刘慈欣《三体》里的三体人一样,没有感情,只有胜负博弈和利弊权衡,只有理智和智能?

大胆地喝“鸡汤”吧!任由那些聪明理智的人耻笑,要追求幸福和内心的安宁,“鸡汤”必不可少。

你可能感兴趣的:(终于明白 生活需要“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