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丧到不能再丧的电影,为何如此好看?

这部丧到不能再丧的电影,为何如此好看?_第1张图片昨天,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终于在中国内地公映。对于长久以来习惯于在电影银幕上收获苦尽甘来、雨过天晴般结局的观众来说,这是一个特别的故事,因为,它揭示了生活的另一个真相。




这部丧到不能再丧的电影,为何如此好看?_第2张图片



文|矮木

编辑|金石



(注:本文有剧透,但本电影不怕剧透)



今年奥斯卡颁奖,三部影片大热,《爱乐之城》《月光男孩》,以及《海边的曼彻斯特》。


与另两部相比——《爱乐之城》是人生的梦想VS曼妙的爱情,《月光男孩》的话题包含仿佛为奥斯卡定制的肤色和性向——《海边的曼彻斯特》拍得又丧又冷,典型的文艺片套路,镜头叙事收起了欧美电影人更加习惯的大开大合,转而有了是枝裕和那种东方智慧里的隐忍克制,最悲惨的部分都在镜头之外,电影呈现的只是一个男人无解的痛苦。


人世间的悲剧有很多种,有的会被时间带走,有的永远不能,《海边的曼彻斯特》拍的是后一种,它告诉你,不是所有的悲剧都有答案,有时候人生就是那么苦,生而为人,你毫无办法。



1



当我们遭遇痛苦,最常见的一句安慰是,一切都会过去的,慢慢都会好起来。人们习惯于将时间当作解药,除了让时间覆盖旧日的伤口,我们能做的十分有限。


《海边的曼彻斯特》把镜头对准了这个规律之外的人,主人公Lee原本有着幸福的生活,可爱的儿女,体贴的妻子,照顾自己的哥哥,粘着自己的侄子,还有可以一起喝酒吹牛的朋友。但因为自己一次醉酒,意外引发火灾,孩子丧生火海,妻子跟他离婚。在电影中,这些极能引发观众恻隐之心的情节做了最大限度的弱化,悲剧只是作为记忆的碎片穿插在Lee之后的人生里。


Lee从曼彻斯特逃到了波士顿,远离了家乡的一切,在长久的自我放逐中实施着自己对自己的惩罚。


电影更多的只是记录Lee的日常,在冬季积雪的波士顿,清洁工Lee形单影只,神色冷漠,对他示爱的女人,他冷冷地说句谢谢,对他刁难的住户,他甩一句毫不客气的“去你妈的”,老板让他去道歉,他满不在乎地说,凭什么?


这部丧到不能再丧的电影,为何如此好看?_第3张图片


这个男人将自己彻底的与世隔绝起来,他不需要关心,酒吧里女人的搭讪让他厌烦,男人稍作停留的目光招来了他的拳头,谁他妈也别烦我,求求你们让我一个人呆着。


偌大的城市里面,没有人有兴趣了解这个怪胎的过去,对Lee来说,跟厚得铲不动的积雪、糊在马桶里的屎尿、不知道哪里出问题的下水管道打交道要容易得多。Lee几乎刻意地切断了与人间的一切距离,他拒绝感知一切带有温度的东西,冷冰冰的麻木挺好,麻木了,就不会那么疼了。


哥哥的死讯让这种死水一般的生活稍稍起了波澜,他必须回到曼彻斯特,这座比波士顿漂亮和友善的城市,有关于他前半生的一切。


在停尸房,Lee看着已经冻成冰疙瘩的哥哥,只是象征性地抱了一下,他不会哭,冷漠地处理与哥哥有关的一切,按部就班,讨价还价,寻求最省钱和最有效率的方案,就像对付积雪或堵住的马桶一样不带任何感情。这是最安全的解决方式,经历了漫长的封闭,Lee已经成为一个冰疙瘩一样的人。这样的逃避能让他稍微舒服一点儿。


这部丧到不能再丧的电影,为何如此好看?_第4张图片



2



哥哥的遗嘱打破了他的计划,哥哥要他当侄子的监护人,回到这座漂亮的海边城市。电影中用了大量的空镜头,不是那种肃杀冬季里死气沉沉的样子,而是碧海蓝天,错落有致,夜景中也有温柔的灯光,拍出了曼彻斯特独有的漂亮。


这部丧到不能再丧的电影,为何如此好看?_第5张图片


以乐景写哀情,漂亮和热闹都是别人的,Lee感知不到。但因为这份遗嘱,Lee面对刚刚失去了父亲的尚未成年的侄子,必须作出应有的承担。


这部把痛苦拍的极为平静的电影,最动人的就是太平间里冻成冰疙瘩的哥哥,当然或许其他人会比Lee做的更好,Lee当时的状况根本没有照顾他人的能力,但是哥哥在临死之前,借助纸张上的法律条文,把人世间最牵挂的两个人强行栓到了一起,他们俩一个需要陪伴,一个需要救赎,生老病死皆不由人,他能做的,就是把逃走的弟弟拽回来,让他重新尝试去面对已经被自己遗弃的人生。


Lee小心翼翼地试探,几乎像重新回到人类社会一样尝试着如何关心侄子。他的变化很缓慢,侄子情绪崩溃把自己关进房间,Lee一脚把门踹开,直到对方重新平静的睡去。侄子要去泡姑娘,他尝试帮着侄子拖住姑娘的母亲,虽然他笨拙地几乎不知道怎么在陌生人面前说出一个完整的句子。他放弃卖掉那艘承载着哥哥、侄子包括他自己在内的美好记忆的机械船,顺应侄子的愿望换上新的马达。街角偶遇前妻,面对前妻的宽慰和眼泪,Lee终于没能绷住情绪,哪怕最后他还是选择逃开。


仿佛坚冰融化一般,电影中Lee重新慢慢学会了焦急、迁就、悲伤这些几乎已经被丢弃的情绪。改变的过程并不顺利,谢天谢地,电影也不屑于熬制一锅迷幻药一样的鸡汤蒙骗观众。电影的最后,Lee选择了折中的方案,也终于在抱着侄子说出“I can’t beat it,I can’t beat it”的时刻,给了积压在心中浓得化不开的伤痛一个小小的出口。


这部丧到不能再丧的电影,为何如此好看?_第6张图片


冬天结束,草地融化,太平间冻成冰疙瘩的哥哥终于可以在春天入土为安。电影的最后,叔侄两人乘船摇晃在水面,和着低缓轻柔的音乐,电影就这样结束了——痛苦的彻底消失并不可能,但或许我们可以有更好的方式与痛苦相处。



3



对于迷恋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或是眼花缭乱的视觉技术的观众,《海边的曼彻斯特》一定是极不和口味的那种。


在Lee的记忆碎片里,他曾抢了警察的枪,想要一死了之。后来电影中并没有交代,为什么Lee放弃了死。但是看着大屏幕上的Lee,很容易就能想到杭州那位还在等着给妻儿说法的悲苦父亲,那是现实世界中,无解的痛苦。


这部丧到不能再丧的电影,为何如此好看?_第7张图片


看着新闻里憔悴到不行的林先生,他为什么要维权,为什么要死磕,除了给死去的妻子和儿女讨要说法,更重要的是,人生把噩运推到他面前,或许心里有那么一处难以消除的恨,也能让活着这件事,变得不那么难以承受。


林先生尚有一个去恨的对象,电影中的Lee只能恨自己。Lee放弃寻死,我想大约是他明白了,死太容易,太轻松,他配不上死亡能够带来的安宁——孩子因他而死,在警察局,他带着难以置信的表情反复问,就这样了?我可以走了?法律轻易地宽恕了他,但他自己却做不到,摆在他面前的,只是如何带着巨大的内疚和对自己难以消除的恨意在这世上痛苦地活着。


这也让我同样想到在职业生涯中,遇见的一个又一个根本没有答案的悲剧。


有一对失去孩子的父母,孩子去世了很久,骨灰一直放在家里,怕客人来了害怕,就放在柜子里,没有客人的时候,夫妇俩会把柜子的门打开,让阳光照到那个在他们看来仍有生命的盒子上。


不下葬的理由是,那位染了很多次头发都掩不住灰白发色的母亲流着眼泪说,她不能想象把儿子扔到墓地里面,“如果刮风呢?下雨呢?我的孩子怎么办?”


另一个是一位弄丢了孩子的父亲,十几年的时间,为了找孩子,跑遍了整个中国,五十万公里,十几辆摩托车,风餐露宿,尝尽人间苦楚,我问,为什么要让自己那么苦呢,为什么要这样折磨自己呢?这位人至中年的父亲答,只有这样,只有在路上,我才觉得自己是父亲。


凉薄一点说,这世上根本不存在“感同身受”这件事,被噩运选中的苦命人,只能被动地去承受命运安排好的一切。人活在世上,总要依靠些什么,家人朋友是,平静美好的生活是,但当这一切崩溃毁灭,接下来的就是死撑。


《海边的曼彻斯特》试图呈现的就是这样一种人生,在这世上活着,哪来那么多“一切都会变好”的鸡汤,痛苦如影随形,我们甩不掉,忘不了,那就承受好了。


这部丧到不能再丧的电影,为何如此好看?_第8张图片



特别征集


本周,我们貌似一直在讨论关于“丧失”的话题。


周二,名校历史系副教授春媚讲述了她在失去丈夫之后,去美国一家叫做“伤河”的精神病院实习的故事。当一个破碎的人生遇到一群破碎的人生,他们互相辅助,彼此渡过——《在精神病院实习的700个小时》


周五,是一对老人的爱情,在残酷现实面前令人动容的情感——90多岁的老先生树锋在重度阿尔兹海默症面前,如何竭尽所能地守护着自己已经丧失记忆、智力和生活能力的爱人味芳——《暮年的战争》


今天,又是一个丧失的故事,而且是因自己的过失而导致的丧失。


因此,我们想将今天的“每人互动”变成一个很严肃、很正经、很期待从你们那儿得到故事的征集——在你们的生命中,你们所经历的、或听到的、看到的最难以忘怀的失去是什么?以及,这种失去最终是否真的被抚平了?


再一次,期待你们的分享,感谢。




文章为每日人物原创

侵权必究


后台回复“进群” 加入每人部落


这部丧到不能再丧的电影,为何如此好看?_第9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部丧到不能再丧的电影,为何如此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