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人员是怎样背锅的

本文完全虚构,不针对任何具体企业,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那么,我们假设一下,假设某个巨头企业,为了业绩增长也好,为了遏制竞争对手也好,要搞一场撒币大活动,抽奖也好,红包也好,反正有钱任性大活动。


第一步,研发准备支撑活动,这是研发高光时刻,一连串反正说出来老百姓也不懂的数字,就知道很牛逼就对了,技术圈里自high一下,我们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实话说,写到简历里有加分,找下家的时候用得到。


第二步,产品下载量激增,羊毛党纷纷出动,一看安装量数据爆表,业务部门开始表功第一轮,我们活动大获成功,新增全面超越竞争对手,创下历史新高。


第三步,下载量不过是一时的暴增,打开率不行啊,开始暗搓搓的搞唤醒活动,偷偷发个推送啊,给一些易混淆的文案啊,反正就是你突然看到手机上有个提醒好像很重要,然后随手就点开了。这下打开率也提升了,业务部门表功第二轮,我们的日活跃数稳定增长,产品持续性得到验证。


第四步,下载率,打开率都提升了,下一步是啥,变现啊!跟广告主吹牛逼,看第三方数据报告,看看,看看,我们比对手高多少 ,看看,我们现在排名在哪里,就一个字,涨价!


有人说了,不应该是按点击付费么,但前面可以拉预付,签年度框架,压代理任务,然后表功第三轮,今年销售预期会有较大提高,目前已经确认预付及代理任务多少多少,老板很高兴,下个季度财务预期上调,投资人很高兴,股民很高兴,一切都很完美。


第五步,一切都很完美,只有一个小问题,羊毛党和那些被各种推送诱惑打开的用户,无法带来真实的商业转化,于是广告主纷纷投诉,花了这么多钱没效果啊,业务部门发现,活跃数变不成匹配的点击数啊。竞争报告发现,活跃用户的广告转化比对手低一截啊。


老板问了,咋回事。


来,背锅侠,轮到你了!


这肯定是技术不过关么,你看广告匹配率不好么,广告推荐算法不如对手么,广告自动优化策略不行么。


研发同学们,其实不用慌,还记得第一步,你们写到简历里有加分么?现在可以用到了!


再次声明,本文完全虚构,不针对任何具体企业,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但这个逻辑,在互联网企业运营里,其实一直很常见,业务人员靠一些羊毛活动和一些骚扰技巧获得大量用户,实现了账面数据上的成功,然而在商业变现的时候,这个数据下的用户价值,和那些口碑用户是不可比拟的,这时候,锅扔给研发背,把问题推给技术算法上,是很常见的。


当然,你死磕说,研发不就应该有逆转乾坤的本事么,什么用户不能变现,什么流量不能变现。


好吧,可以的,这事其实我懂,性感荷官在线发牌。

你可能感兴趣的:(研发人员是怎样背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