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道”解“道”,山顶洞人颠覆性解读《道德经》第56章

以“道”解“道”,山顶洞人颠覆性解读《道德经》第56章

曲焕章 2018-03-15 11:29:46

以“道”解“道”,山顶洞人颠覆性解读《道德经》第56章_第1张图片
曲焕章白药——诞生于1902


作者:山顶洞人

(山顶洞人,自幼孤僻、倔强,喜好战争。曾致力于财色名利的追求,为达目的挖空心思,甚至不择手段,结果碰得头破血流。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他开始接触佛道,却为了追求神通而屡屡被邪师所骗。但正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五毒俱全的他猛然醒悟,于是悬崖勒马,弃恶从善,精进修行,同时发愿解出《道德经》,因为这一念善心,终于获得上天的垂青)

原文: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以“道”解“道”,山顶洞人颠覆性解读《道德经》第56章_第2张图片

山顶洞人《佛道一如道德经》

解析:

我们平时就喜欢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意思是知道的往往不会很张扬,而不知道的人却总是呱呱叫,好像很厉害一样,现实生活中也确实是这个样子。我们甚至可以用这个标准去判断一个人内涵的深浅,当然,这是最浅层的解释。

实际上,这个“知”不是知道的“知”,而是智慧的“智”。“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的意思是,聪明的智者不多说话,而到处说长论短的人就不是聪明的智者。为什么呢?因为有智慧的人少,说了别人也听不懂,反而引起争辩,不如闭嘴的好。

“塞其兑,闭其门”,意思是,塞堵住嗜欲的孔窍,关闭住嗜欲的门径。也就是守护六根,不向外面攀缘,不向心外求法。当然,该做的还是要去做,但不能执着。这也就是平常所说的闭关修行。

“挫其锐,解其纷”,意思是,挫去他的锋芒,解脱他的纷争。“挫其锐”从外在来说就是要挫掉我是、我能、我慢,总之是要去掉“我执”。从内在来说,就是要圆融我们的能量场。大家可能不知道,邪见越深、身体越差、附体越多的人,能量场越差,修行好的人靠近这种人就难受得很。反过来,我们越是靠近修行高人就越沾光,自然而然就呆在他们身边不想走。

“解其纷”从外在来说就是要解除跟其他人事物之间的矛盾纠纷,同时还要解除不必要的方便法。方便法只相当于体育运动前的准备活动,靠它修行是不行的。所以必须以简驭繁,直趋无上道。如果没有契入核心,在细枝末节里面绕,就会浪费时间,浪费生命。从内在来说就是要消业,因为所有纷争都是自己的心意识在作怪,都是自己的业力。

“和其光,同其尘”就是要收敛自己的光芒,不让自己锋芒毕露,言行举止都要考虑他人能不能接受,他人有什么不合适的甚至是过激的言行也要能够接纳、包容,跟他们可以同流但不能合污。所以,对普通大众来说,“和其光,同其尘”是最好的世间法,一个人能够做到这样,不管生活还是工作,方方面面都会游刃有余的。

修行过程中,光像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中脉打通后变成白色的光柱还仅仅只是开始,随后七轮像七个白色的光盘逐步长大,直到伸出体外,然后光盘又会消失,整个人光体形成环流。总之要是修行速度快的话,每天的光像都不一样。更奇怪的是,最后看自己的光像会发现什么也没有,这就算“和其光,同其尘”了。

再从根本上说,“和其光”就是每个人的佛性都是完全相同的,而且所有的众生都是一体的。“同其尘”就是所有的众生都带有各自不同的业力,他人的业力也是自己的业力。比如达摩祖师看见别人在打杀,感叹道:“我的杀业怎么还这么重啊!”反过来,如果自己没有了业力,是看不到他人的业力的。那么,归纳起来,“和其光,同其尘”就是无我,无分别心。真正修行人是不逃避世间的,世间这个大熔炉是修行的最佳场所。只有经过世间的磨练,最后才可以真正与法界溶为一体。这时候就到了“玄同”的层面,也就是“道”的层面了。所以,真正的闭关不在山洞里,而在尘世间。

作为一个世俗人,如果没有亲疏好坏之分,除非他精神不正常,而得道者却相反,他不会考虑血缘关系,不会顾及传承问题,不会分辨教门差别,只要有缘,他都一样的传法。反过来,他也不会因为谁对他不好就冷眼相待,也不会考虑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得失关系。

总之,他是破除宗教、种族、亲疏观念,以平等心、慈悲心善待一切众生的,只要你真心向“道”,他就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你。这才算“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也就是说,他已经超脱亲疏、利害、贵贱的世俗范围,处于“道”中了。

注意这里的“不可得”,跟《心经》里面的“无所得”是一个意思。亲疏、利害、贵贱都是现象界的事物,其本性都是“空”的,如果执着在其中纠缠,那就只有没完没了的轮回了。那这么说是不是叫大家一切都不管,只顾自己呢?不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缘是逃不掉的,累世历劫所欠的业债只有没还清,就永远存在。身上带的业太多了,想跳出三界外是绝对不可能的。

当我们真正明白了“不可得”,已经无所谓得失了,然后随缘应事的时候,自然就“心无挂碍”了,也自然就“远离颠倒梦想”了。到这种境界,当然就“为天下贵”了。注意这个“贵”,可不是我们世俗人认为的那种“贵”,而是“道之尊,德之贵”的“贵”,也就是不贵而贵!

特别补充:念阿弥陀佛的人多如牛毛,到底有没有用?有人跟我分享他的感受,他是个身体特别敏感的人,如果想知道任何一个人的层次,只要默念他的名字,看中脉的反应就可以准确判断。世俗人全部在丹田处使他难受,修行高一些的则分别会在丹田以上某些轮处卡住让他难受,只有成就者使他到顶轮都是清凉的。所以,他处理事情累得难受的时候,只要念几遍随便哪个成就者的名字就可以了。更有意思的是,我跟他说,既然你自己也修得很高了,念别人的名字不如念自己的名字试试,求人不如求己啊,他一试,结果全是清凉。由此看来,念阿弥陀佛肯定是有用的。问题是我们以什么样的心念佛,是清净心呢,还是贪求心、执着心、妄想心?如果是后者,那发送出去的就不是阿弥陀佛的佛号,而是成串的业力,念得越多,造业就越大,难道真以为带着无量业还能往生极乐世界吗?

以“道”解“道”,山顶洞人颠覆性解读《道德经》第56章_第3张图片
曲焕章白药——诞生于1902


以“道”解“道”,山顶洞人颠覆性解读《道德经》第56章_第4张图片
曲焕章白药创始人——曲焕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以“道”解“道”,山顶洞人颠覆性解读《道德经》第5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