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南原上的社火

张君辉随笔

白鹿原南原上的社火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社火在北方的农村每年春节过后的正月开始,到处村庄随处可见,都在用耍社火这种民间娱乐方式来庆贺春节。资料记载:社火最早又叫“射虎”。是早期民间的一种祭祀活动表达形式,是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对土地和火的崇拜造就了社火的诞生。“社”为土地之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土地是万物之母,烟火则开启了华夏文明。人们崇拜社神,敬畏火神,遂以通过将孩子扮演成戏曲中的各种神话人物或者历史故事人物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祈求庄稼的丰收和风调雨顺。人们通过耍社火、看社火来诉说和表达一年的丰收喜悦,祈求年年风调雨顺,岁岁五谷丰登。所以在白鹿原上每年正月里民间便会自发组织耍社火活动。社火经过之处,爆竹声声,锣鼓喧天,飘扬的旗帜和震天的锣鼓队伍,五彩斑斓的服饰,花枝招展的妇女,共同装点了一份白鹿原上正月里的红红火火热闹场面。

图片发自App

今年的正月在我的老家砲里原上,耍社火便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必聊话题。几场大型社火表演将平静普通的砲里原如同点燃的烟花弹一样威震四方,四面八方的人们齐聚砲里原上,来一睹原上各家古社团体为看客们准备的民俗文化大餐。从规模浩大盛况空前的几场大型社火表演来看,人们对砲里原上的社火名气还是早有耳闻。看社火的人群中随便一个人都能说出原上的那家社火局拿手绝活都是什么。如:南桑村的彩台,前村的纸扎社火,东岭村和布村的芯子、还有东岭的柳木腿、老凹庄的柳木腿和一些神秘的血社火都是一绝,让大家看了都不由得佩服民间老艺人们的高超技艺。

图片发自App

通过这次社火表演也看到了我们原上社火团体中的新老艺人们的传承,有的社团就传承的很好,由老人们亲自帮带年轻人,为他们手把手教学。有的社团则都是一些上了年龄的老艺人们亲自辛苦工作,现场学习传承的年轻人很少。这就使人不由得想到要是过上几年,这些社团的老艺人们一个个的离去后我们原上的社火还会像以前那么名声大噪吗?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现在的年轻人基本没有多少人会主动来学习和传承这门民间艺术,每个社团只有几个年轻人来接管自己社团,这里面的人也有可能是老艺人们的儿孙亲戚。从和老人们的交流中能看出他们对自己社团的这些社火箱和手艺都很想毫无保留的传承给本村的年轻辈,期盼着学的人越多,老艺人们才越高兴。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能让自己社团的这们手艺经久不衰一代代传承下去。老艺人们对自己社团的衣服道具每件物品都很有感情,都在精心的保存着。

白鹿原南原上的社火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在我的闲聊中偶然碰到桑村东社里有几位老艺人中年纪最大的这位老者,他的年龄已经九十多了还亲自坐镇,其他几位老艺人们在他的带领下为前来装社火的孩子们勾脸子,勒头,穿靠。老人讲他们社团的头帽箱和大多戏服都已经有快200年的历史了。从帽子上的漆活来看都是老作坊的技法,衣服的材质和图案的刺绣都是手工缝制,每件东西都是现在的工艺很难超越的。据这位九旬老艺人讲在他儿时就亲身经历亲眼目睹了本社的老艺人们用这些箱子中的物件来装社火,一直流传至今。听老人说在陕西很早之前有位秦腔木偶大家袁克勤创办了自己的木偶剧团。而这些戏箱则是在比袁克勤的木偶剧团还早期的一个剧团社解散后,这些戏箱才被桑村东社的前辈们买了过来一直保留延用至今,可见这些具有年代感的戏箱价值有多么珍贵。

白鹿原南原上的社火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白鹿原南原上的社火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白鹿原南原上的社火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白鹿原南原上的社火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相信原上的每个社团都有自己本社团的历史和值得宣传的故事,每位老艺人们都在每次活动中挑选着能够将本社技艺保留传承下去的年轻人。社火是白鹿原上的人释放开心和快乐的精神食粮,也是砲里原上每个古老社团必须传承和保留下来的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原上有社火箱和装社火的村子中,希望更多的年轻人来关注和学习老艺人们高超技艺,这也是社团的一个后备力量。呼吁有社团的村子里年轻人一定要将咱们砲里原上各个社团老艺人们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手艺一直保留传承下去,只有这样才能使咱们原上的社火这面文化大旗永立不倒经久不衰。

一九年正月二十晚

白鹿原南原上的社火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白鹿原南原上的社火_第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白鹿原南原上的社火_第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白鹿原南原上的社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