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最大的彩蛋,是自我悦纳

生活最大的彩蛋,是自我悦纳_第1张图片
Dear Life

1

这是关于生活,你能说出的一切。

在这趟旅途中,所有的事都不会像我们希望的那样发生。

但到最后,这些都不要紧。我们终将原谅这个世界,原谅我们自己。

因为,我们一直以如此善意对待的生活,终将以善意回馈你我。

亲爱的,生活。

这是印在《亲爱的生活》封面的一段话,也是对这本书、甚至是对生活,最高度的概括。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作者艾丽丝·门罗的了解,仅止于她是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为短篇小说大师,一直被誉为“现代契诃夫”——从小人物的小生活中,剖析生活与人性。

门罗说:“我希望读者从《亲爱的生活》开始读我的小说,这是我最好的作品。” 她甚至一度想把这本书作为自己的封笔之作。

这会是一部怎么样的好作品?竟值得她如此偏爱?

村上春树对门罗有着极高的评价:她的小说有种独一无二的现实感。

这种现实感从何而来?

1931年,门罗出生于安大略省的一个叫文海姆的小镇。在城郊小镇的生活,为门罗的创作提供了最原始的场所和素材。书中的许多场景,都取材于这个回忆满溢的小镇。

而她笔下的主人公,是最最普通的寻常人,如同你我,成长着,也经历着生与死、分与合、爱与痛。

翻阅这本书时,我内心是平静的。但合上后,仿佛有一块没有来处的小石头,投入心湖,一石激起千层浪。

我不由得惊叹,真实真有万钧之力。她的现实感,来自于生活。她的小说,就是真实生活本身。

2

罗曼罗兰曾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我常常抱有疑问:生活的真相是什么?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认清它?

前央视记者柴静,早年是个热血青年,做采访时,常带着强烈的个人情绪。

曾有观众批评她:

“如果你用悲情贿赂过观众,你也一定用悲情取悦过自己……每一条细微的新闻背后,都隐藏一条冗长的逻辑链,这些逻辑链大多数是同一朝向,

正是因为这些不能言说又不言而喻的秘密,我们需要提醒自己,决不能走到这条逻辑链的半山腰就号啕大哭。”

她才恍然大悟:采访,不用来评判,只用来了解;不用来改造世界,只用来认识世界。记者的道德,是让人“明白”。

她唯一要做的,是向观众展示生活最真实的模样。

而作家亦是如此,他们用笔,代替镜头和话筒,带你走进生活,深入你曾经忽略的每一个细节。

生活的真相,就藏在不起眼的细节里,它是参差多态的,它同时反映着我们内心深处那个不为人知的自己。

生活的真相,就像电影片尾的那个彩蛋,你只有等到最后,才知道那个彩蛋于你,是什么。可能是爱,可能是其他。而途中,你必须经过生活,然后自己拆解。

最聪明的作家,不做批判,不直抒胸臆,他们退居为记录者,把生活最真实的模样呈现给你,把评判的权利交给你。

这一点,门罗无疑是聪明绝顶的。

如果你期待在这本书里看到字字珠玑,句句箴言,你一定会失望而归。

它只是十四个关于普通人的普通故事,情节说不上跌宕起伏,但门罗处处埋下伏笔,正如生活每一个当下,都是过去选择的结果。

豆瓣有个网友的评价非常精准:

微妙却不乏强烈冲突的戏剧性。最平静无波的表面底下也会藏着骇人的动荡。门罗很擅长展现这一面。而她的语气总让人感到她早已见怪不怪。

这位八十多岁白发苍苍的古稀老人,她活了大半个世纪,用她毕生的经验写出的这十四个故事,只为了告诉我们,生活有两种方式,腐烂或燃烧。

而生活本身又包罗万象,必须经历才能认清、才能参悟。

3

这本书最后部分,是作者送给读者的彩蛋——她的半虚构半自传故事。门罗难得向读者剖析自己的成长,也无惧展示曾经的愚蠢和阴暗。

害怕自己会无缘无故掐死熟睡的妹妹,“我”夜夜无眠。

而爸爸却说,别担心,有时候人们会有那样的想法。因为这句简单的话,“我”从此睡得着了。

被爱并不稀罕,稀罕的是被理解。

一个人不管多向阳,一定也有晦暗的背影。

既然如此,我们该如何理解他人,悦纳自我?

带着这些疑问,我把这本《亲爱的生活》的十四个短篇故事分成四个部分,与君共赏:

第一部分:《漂流到日本》、《亚孟森》、《离开马弗里》(第1-84页)

第二部分:《沙砾》、《庇护所》、《骄傲》、《科莉》(第85-164页)

第三部分:《火车》、《湖景在望》、《多莉》(第165-238页)

第四部分:《眼睛》、《夜晚》、《声音》、《亲爱的生活》(第239-296页)

走过忽明忽暗的年月,我们才发现,自己是生活的幸存者。

过程中,有幸福与不幸、喜乐与悲伤、不甘与无奈,最后,我们迎来生活最盛大彩蛋——与自己和解,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接纳生活的不完美。

最终,我们会原谅这个世界,原谅我们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活最大的彩蛋,是自我悦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