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策题中的宏观角度与微观角度之对比(2)

上一篇文,举了一个例题,提到在界定问题时,要注意从“感性认识”层面,提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也就是说问题的解决要从“微观”上升到一个“宏观”的角度。

同时又指出,并不是每一道题目都需要这种“上升”。

那么,什么时候需要上升,什么时候只需就地解决呢?

这就要从“审题”入手。

试举几个例子,通过对比分析来帮助大家理解。

首先还是上文的真题,我们再回顾一下题干。

“给定资料5~6”中,小黄和小丽的“苦恼”反映了基层管理工作面临的某种困境。请指出这种“困境”,并提出改变这种困境的建议。

题干指出要“对基层管理工作的困境提出建议”,而不是仅仅要求解决材料中具体的“微观问题”。

假若,需要解决“微观问题”,题干这么来提问则更贴切——“假若你是一名基层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5—6,提出对垃圾分类和秸秆焚烧问题的解决之策。”

再来看另外一道真题。

假如你是G市交委工作人员,参加了材料6所说的座谈会。请根据会议发言情况,就进一步完善本市公共自行车服务提出建议。(20分)

要求:所提建议合理、有针对性,条理清晰,表达准确。篇幅不超过200字。

材料6:

G市推出的公共自行车服务已经运营三年,为了给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市交委(交通主管部门)主持召开了一次意见征集座谈会,邀请了部分市民和公共自行车服务管理公司的工作人员前来参加。以下是部分发言记录:

主持人(市交委陈处长):为了方便市民绿色出行,我市利用国有资产成立了市公共自行车管理服务公司,采取政府主导、企业经营的模式,由他们具体负责公共自行车站点的建设管理、维护和自行车租赁服务。现在,这项服务已经推出3年,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发现了不少问题。今天我们邀请大家在百忙之中参加这个座谈会,就是想听听大家的心声,为我们改进工作提供帮助。

刘阿姨:我现在退休了,就是操持家务,常常需要去超市买点日用品。可住的地方离超市的距离,说远不远说近不近,选择骑自行车最适合,不必担心车没地方停,也不用提着大包小包步行回家,省时省力,还锻炼身体!骑自行车出行确实是绿色出行的首选!

曾女士:我不习惯骑车,主要是由于很多街道都没有设非机动车道。骑自行车需要在马路上和机动车抢道,感觉实在是不安全。

韩先生:我家和单位没有合适的对接租赁点,早上租了车,晚上下班后还得回原租赁店还车。这样一天下来租金也不少,每天上下班,一个月下来都能自己买辆自行车了。

李经理(公共自行车管理服务公司):据我们统计,租车一小时免费期内还车的占租车人群的90%以上。这说明大多数人都是快借快还,免费用车,自行车的利用率还是挺高的。可车用得多损耗也大,今天车锁坏了,明天显示屏黑了,修修补补是笔不小的开支,再加上其他运营成本,政府补贴资金和收上来的那点儿租车钱根本就不够!

赵先生:我几乎每天都骑公共自行车上班。不过。由于小区边上的租赁点规模较小,锁桩不多,晚上加完班回来,站内的锁桩都停满了,就只能把车骑到其他站点还掉,回家时,就不得不走上很长一段路。再一个,我发现公共自行车普遍存在部件损坏的问题,大部分车辆轮胎不够气,骑起来特别费力,还有的车座不结实,车轮不稳固。早上起晚了点,站点就只剩下几辆坏车了,有时甚至连坏车也没有了。

吴师傅(公共自行车管理服务公司维修工):还有一个问题,平均每天,每个站点都会出现10多辆未锁好的自行车,这能不丢车吗!

任主管(公共自行车管理服务公司):在实际运营中,确实出现了许多还车失败的现象,就是车推到桩上但未锁好,下一位市民借车时不用刷卡就能将车取出,这让“顺手牵羊”变得轻而易举。另外,还出现了持卡借车不归还,擅自占用公共自行车的不文明现象。自2011年底开始,截至目前,投入运营的公共自行车,已有200余辆丢失。

庄女士:租赁站点设在居民小区的门口或者小区内部很重要。现在的自行车租赁站都设在了各个地铁、公交站点,而最重要的“起点”——许多居民的家门口却没有站点,这样很不科学。

题干要求对“完善本市公共自行车服务提出建议”,非常直白地要我们解决“公共自行车服务”这一个小点。

再反观所给材料,也是围绕公共自行车展开。

所以,此题只需立足于“公共自行车服务”这个微观角度,提出相应对策就可以了。

我们再来两道真题进行一个比较分析。

假如你是政府相关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请你对给定资料1-2反映的新时代的“新工人”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进行归纳,并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要求:问题全面准确,对策建议具体可行。

此题很明白,只需从“微观角度”着手,归纳出“新工人”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即可。

“给定材料4—6”反映了城市管理的复杂性与管理过程中的习惯做法,“一罚了之”的管理方式往往令百姓难以接受。请就此难题提出你的解决之道。(20分)

要求:简明、具体、符合实际、有可行性,200~300字。

材料4:

X市建东街华润万家超市前面是一个空旷的停车场,停车场两侧有很多便民实惠的小饭店。进城陪孩子读书的石女士决定在停车场北侧支摊卖袜子。尽管寒风凛冽,为了给女儿共好点的生活条件,石女士几乎每天都会坚守在他的“工作岗位”。然而她的“工作岗位”显然并不稳定,一旦遇到城管清理,她便得赶快收摊挪地儿,有时候跑不了便得接受罚款。

“11月13日那天下午,来了八九个城管,他们开了一张暂扣单便抬走了我的摊架和袜子。”石女士拿起摊架上的袜子无奈地说,“这一摊袜子才值多少钱呀?我去找过他们两次,他们的解释是违规占用主干道,当时需要交2000元的罚款再能领回东西,我没有那么多钱,只能眼睁睁地等那批袜子被扣一个月,到时候交够500元钱,就能领回东西了。”

城市聚集着众多的公共资源,对于大多数农村进城者来说,生活在城市意味着更多的优质资源和就业机会。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由于学历和能力的种种限制,大多数的进城农民不得不选择在街头巷尾摆摊设点来谋生。

这种生存方式虽然成本低、风险小,但由于游走在“管”与“不管”的灰色地带,所以这种生意经常会被他们说成“赌运气”,运气好就少被处罚几次,运气不好也许一个月的起早贫黑就白忙括了。

材料5:

一天,崔先生在X市兴善寺东街打算去买个汉堡,因为看路边没有明确的禁止停车标识,就把车停在道边,前后大概不过10分钟的时间就被贴了两次罚单。握着手里的两张《违法停车告知单》,崔先生说:“我把第一张罚单撕下来,看到玻璃上有胶水印,就去对面商店买了瓶水过来准备擦掉,中间没有5分钟,又被贴了一张,一个汉堡二百多!真是醉了,但是也没办法,下次注意吧。”

为此,崔先生还说他专门去问过交警队,交警队的说法是,只要路边没有划停车位的地方都不允许停车。“首先不说这个规定合不合法,问题是现在X市还有很多地方明明划着停车位,但停了还是被罚款,再去问,说这块车位已经被取消了。”

“平时开车出门一不小心就会被贴罚单,为了买一个澡巾,刚从超市出来就发现车被贴了一张罚单,这里又没说不能停车!”在凤城六路买东西的肖先生无奈的说,“罚款又不是万能管理手段。”

材料6:

“城中村”环境卫生脏乱差一直是制约城市化进程的严重问题。据一份《X市X区X村环境卫生管理情况调查》的报告显示,该村“垃圾随处可见,各种广告贴满墙壁”。记者看到,村里的确张贴着不少落款是该村村委会治安办的标语。“多少年了,乱扔垃圾问题越来越严重,但一直解决不了。”一名村干部说,由于该村属于城中村,流动人口多,关于乱扔垃圾的问题,村委会想了诸多办法都无法解决。他介绍说:“村里曾派保洁员现场盯守,但经常一去吃饭,垃圾又遍地是,罚款有时候都不管用,我们反而还总被人冤枉。”由此看来,简单罚款有时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这一道题,我们仔细审题之后,可以界定出要解决的问题是“转变‘一罚了之’的管理方式”,而不仅仅是解决三则材料所涉及的小商贩、交通罚款、城中村垃圾治理这些“微观问题”。

因此,就需要从微观角度进行抽象到宏观层面。

最后,我想说,概括能力是一切题目的基础能力。解答对策题,准确地概括问题(界定问题)是根本,因此,要仔细审题,揣摩我们要解决的到底是“微观问题”,还是“宏观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对策题中的宏观角度与微观角度之对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