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四史读后感: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写之前先说明一下:小编不是从事历史和文学相关工作的,而是一名IT从业者,确切的说就是一名码农。读历史是个人爱好。因此,前四史的读后感就是从一个业余爱好者的角度说一点个人心得。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这四本史书不像后面的二十史,只有史学价值,文学价值很低,而前四史历来被史学家和文学家共同尊崇。至于原因,大部分专家认为,前四史都是作者的个人行为,近乎是耗费一生的经历在写书。官方的作用很小,不是以宣扬统治者的主体思想为目的,再加上前四史的作者本身就具有极高的文学修养。清朝 赵翼的《廿二史札记》中做过如下总结:

统计迁作史记,前后共十八年,李延寿作南北史凡十七年。欧阳修、宋子京修新唐书,亦十七年。司马温公作资治通鉴凡十九年。合班固作史之岁月并观之,可知编订史事,未可聊尔命笔矣。元末修宋辽金三史,不过三年。明初修元史,两次设局,不过一年。毋怪乎草率荒谬,为史家最劣也。

在这里多说一句,如果大家不是研究历史的,只是当做爱好想读完二十四史,忠告一句:要不读电子版的(本人不是很喜欢电子版,读起来没感觉,标记也麻烦);要不直接买一套二十四史,千万别抱着读一本买一本的心态,因为除了前四史可以单买,从晋书开始,就很难买到单本了,要想买简体版的更难,到头来只能再买一套二十四史,前面买的书就会重复,浪费银子了。小编前四史各买了两个版本,结果要开始读晋书的时候,发现买不到单本的,只能又买了一整套二十四史,现在小编手里有三个版本的前四史。如果有想要的,可以留言,愿意低价转让。

个人比较推荐中华书局出的这个版本的前四史:这个版本的史记、汉书、后汉书各四本,三国志两本,加起来一共一万页(这套书是简体版,没有白话文注释,只有名家做的注释,如三国志的裴松之,汉书的颜师古等)。

前四史读后感: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_第1张图片


前四史读后感: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_第2张图片


小编读前四史,前后共历时五年,将这五年的感受一一道来。

最难读的:《后汉书》

不是因为后汉书写的晦涩,是后汉书的历史太生僻。除了开头的刘秀和结尾与三国有联系的历史以外,其他的知之甚少。就连皇帝的传记读起来都费劲。各种传就跟没听说过一样,完全是在探索一段生疏的历史。

最有趣味的:史记

鲁迅对史记的评价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我觉得史记更像一本历史小说,读起来引人入胜。比如赵氏孤儿一节,那写的真是曲折啊,小说的各种写法都用上了。让人都觉得这好像一部野史。

看别人注释最多的:史记

翻译史记的人很多,史记能查到资料也很多。但是汉以前读起来还是费劲。尤其那会的人名也不好好叫,有时候不看翻译都不知道那是个人名。

查工具书最多的:汉书

汉书的晦涩是出了名的,在东汉末年,汉献帝就组织过注解汉书。那会的人读起来都费劲,何况今人呢。汉书用了太多的生僻字。班固狠狠的秀了一下自己的学问。

历史性最强的:除了史记以外,其他三本都一样

史记像小说,其他三本都是在一本正经的说历史。

耗费时间最久的:史记

二十四史我是按照历史顺序来的,从史记开始。一本史记读了三年。有了史记的基础,读汉书快了些。这之后的后汉书和三国志就更快了。

读起来最轻松的:三国志

毕竟有三国演义的基础啦,虽然三国演义是瞎扯,但是三国演义对历史大脉络还是没有违背。尤其是基于三国演义对人物关系的处理,读三国志就倍加轻松。而且三国志中大部分人物在三国演义里都有提到,想不轻松都难。

文笔最好的:史记

像小说一样的史书,文笔当然好。

网上能查到资料最多的:史记和汉书

史记和汉书在网站上几乎能查到各式各样的注释,但是从后汉书开始,几乎没有了。有一点翻译,也只是象征意义的,不可深究,漏洞百出啊。

大家一起来读二十四史吧,历史是很有趣的。我一个门外汉已经不能自拔。

你可能感兴趣的:(前四史读后感: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