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ss直聘们的出路在哪里?

Boss直聘们的出路在哪里?_第1张图片

作为一个雇主方,我停用Boss直聘已经蛮久了。当然我是一个小企业主,意见或许没有什么普遍性。

Boss直聘,顾名思义,是应聘者和老板直接聊找工作的事儿。明面上,里面不允许有企业HR角色和猎头角色,只有牛人和Boss两种角色,也就是应聘者和招聘方。

看起来这是特别互联网的做法——

没有中间商。

而在这两个角色里面,如果硬选一个第一第二,据我的观察,应该是牛人第一,Boss第二。即,这个产品在出发点上“帮人找到好工作”比“帮企业找到好人”的意味更强一些。

大家不要极端去理解,阿里的价值观里也有“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的说法,不代表完全不顾股东的利益,而是代表了这个企业价值取向的轻重选择。

问题也在这里出现。不知道大家用这个产品有什么感受,我的真实体验是:里面的“牛人”都太不靠谱儿了。

我的同龄人当初求职的时候,没有听说谁会约了企业面试后消失的,但这种情况在Boss的用户里不要太平常:正常约面试,10个答应赴约的里面能到3个就已经是高比例了。更奇葩的是,连招呼都不打一声,你联系他,他还不接电话的就占一大批,刨除我们公司小,对方不在意的因素,我认为这个现象也太诡异了点儿。

我问过几个创业者,体感大体一致。我不认为这届孩子,在人品上真的比之前差很多,人都是差不多的,Boss直聘的机制在里面起到的“坏作用”难辞其咎。

Boss直聘的机制总结一句话就是“对应聘者太好了”,给应聘者的一个假象是“找工作太容易了”,随随便便就可以联系无数家企业,有一种“我随时都可能换一个工作”的错觉,自然对当下的工作或者网站上的某一个机会就不太珍惜,这是正常人性。

招聘是一个双边系统,我认为只有提高这个交易结构的整体效率,才能让招聘的中间商变得有价值:应聘者能够找到心仪工作,招聘方找到合适人才。而不仅仅是“让应聘者找工作更简单”。

Boss直聘们的出路在哪里?_第2张图片


现在的互联网公司已经走过了追求“连接效率”阶段,而要追求“提升交易价值”阶段。

不好理解?举个例子就懂了。

我们都用百度,搜索引擎算法提升的初级阶段就是“追求连接效率”,尽快让你找到可能的答案,这个阶段要过去了,开始追求“提升交易价值”,就是百度如果希望我们一直使用,不能仅仅满足于让我们快速找到一个结果,而要追求用户搜到的那个结果,有更高概率是能帮助他的,这就是“提升交易价值”。

Boss直聘很明显还处于第一个阶段:追求连接效率。大力推广,追求应聘者增长,通过给企业设置障碍的方式,要求企业付钱(这里特别像世纪佳缘),由于业绩压力,招聘了几百个销售天天打电话给企业卖招聘套餐,又回到了传统招聘网站的老路,屠龙少年还没长大,就有了龙的模样。

而我们作为雇主方之所谓开始弃用Boss直聘,就是因为“交易价值”不够。

Boss直聘的业务模型有一个隐含假设是“提升供需双方的连接效率就能提升招聘的整体效率”。

这是错误的,实际的情况是,企业增加了招聘成本。

与应聘者的连接虽然简单了,但是在面试端加大了被爽约的成本,在发offer之后增加了被放鸽子的成本,在入职后增加了短期离职的成本-------这些是非常贵的,远远大于在前面连接端带来的一点便利。

这都是机制带来的。

企业和应聘者追求的其实都是“确定性”,Boss直聘提供的是“便捷性”和“更多可能性”,有偏差。

有没有解?我认为是有的。

Boss上的用户大多数还是毕业没几年的职场小白用户,坦白说,绝大多数的职场新人在“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两个方面都没有达到职场要求。

他们上来就直面职业竞争,少数心思灵透的已经凭借努力和信用在同龄人中胜出,反应慢点儿的还在boss直聘里海量的职业机会假象中,以为自己总有很多机会。

为什么那么多应聘者答应了面试或者收了offer选择了消失?不少雇主方抱怨,这些孩子完全不在意自己的职场声誉吗?

没错,他确实不在意,或者说,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应该在意。这在于他们还没有融入到一个职业社会网络里,其实他是在乎他们在同学圈里的声誉的。从这个角度讲,linkedin将每个职场人纳入到一个大的网络里,让每个人都在意自己的职场信誉,是非常提升社会效率的。但他们在中国又没干起来。

那么如果有公司想颠覆目前的Boss直聘或者Boss直聘自己想改变的出路在哪里呢?

我认为只有一条:往前走,与职场教育结合。

如果有一个招聘平台是这么干的,我一定用:

1、应聘者并不追求多,但都经过职业教育学校的培训,且达到了某个级别,有推荐信。

这样应聘者基础技能有保证,而不是随便就可以入职三个月后又淘汰,企业的成本极高。

同时这样的应聘者就会变得很稀缺,有更多职业机会,你觉得这样他就可以浪了吗?不,请看2。

2、形成完整的评价网络,也就是形成职业声誉网络。每个人都不可以恣意妄为。

3、职业教育学校也不可以为了自己的学生有更多出口,就随便输送。要做企业端的反向评价机制,如果某个职业教育机构的学生被普遍差评,该机构就要被降级或者清退。

没错,这个模型的价值观是企业招聘第一,应聘者第二。与Boss直聘恰好相反。

如果可以走成,会出现一个增长飞轮——

更多的招聘企业,带来更多的职业机会,更多职业机会,带来更多职业教育机构,更多机构,带来更多优质应聘者,更多优质应聘者,带来更多招聘企业。

这个模型里,并不像Boss直聘一样追求短期的“连接效率”,而是开始就追求“提升交易价值”,慢但是稳。

我坚信每一个企业真实的招聘需求都是“招到一个好用且能久留的人才”,而不是“快速招到一个人”。

Boss直聘们的出路在哪里?_第3张图片


其实混沌大学就可以做这个事情。

在混沌里,存在两个人群,一个是学费十几二十几万的创业营和创新院的企业老板和高管人群,一个是购买1000多块钱的研习社和商学院的职场人群。这是天然的招聘交易的双边。

很多企业家把大量的高管和员工送来混沌学习,那么为什么不能从混沌输出爱学习、具有哲科和逻辑思维的同学去企业呢?

混沌只需要在中间控制输出学生的质量——这倒逼了同学们在混沌上好好学习,取得相应的成绩,才有被推荐权。

我是研究增长的,有一个理解增长的角度“增长是组织能力的溢出”,组织能力的基本单元就是人。如果没有靠谱的人才,增长也根本无从谈起。

当我们遇到一个商业难题的时候,直觉反应是在问题的现象层找答案,如BOSS直聘目前遇到的问题是企业端不愿意付费,现象层的解决方案就是将招聘产品降价、或者换产品,或者提升服务,等等。

这都是现象解,真正的解是运用“第一性原理式”的思考方式,向下深挖问题本质,再往上寻找解决方案,会发现真正的解往往是改变模型。(完)

(备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李云龙,混沌大学创新领教,增长研习社发起人,想要进一步深度交流,欢迎你加其个人微信ID:liyunlong-zengzhang ;点如下小程序,还可免费收看李云龙老师在混沌创新学院详解“组合式创新”)

Boss直聘们的出路在哪里?_第4张图片

喜欢本文,点个[在看],分享给朋Boss直聘们的出路在哪里?_第5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Boss直聘们的出路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