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世界的角度

在浦东机场往虹桥火车站去的路上,遇见了一位来自新西兰的国际友人judy,正在咨询三日公交车票的事情,刚好我站在旁边,她跟我咨询在哪里可以买?肤色白皙,金黄色头发的juedy手里拿着一张手绘的地图,上面注明地铁在哪里换乘转车去往世界花园酒店等等信息,灿烂的笑容,满满的活力。在帮助她了解信息后,我们互道一声have nice trip,然后各自离开,没有想到的是在地铁上我们再次碰到。

看着我拿着大大小小的袋子,judy问我去哪里了买的什么?我说给父母朋友带的礼物,她说自己也从新西兰带了礼物给她的中国朋友。我们从天气、国家、工作,家庭成员开始聊天,来自新西兰的judy来中国开始为期三周的假期,她和家人刚刚结束了洛杉矶的旅行,然后来到上海看望在这边教英语的先生。她非常健谈、幽默,从言语中能感受到她特别喜欢中国,时不时的开开玩笑。她说喜欢我的帽子,问我是做什么的?我说做护肤品的,她马上非常开心的说自己非常喜欢口红,因为简单的一支就可以让自己保持非常好的状态。于是忍不住开始好奇她的年龄,然后她告诉我说60岁的时候,真的是惊讶到了,因为她的状态确实非常好,看着完全不像是60岁的样子。这是她第三次来中国,走过了中国很多的地方,因为非常喜欢。聊着聊着我们身边上来了一波又一波的上班族们,站稳后都拿出手机带着耳机开始全神贯注的看着,judy和我忍不住看着围绕在我们身边的这些新朋友们,发现没有一个例外,有的对着手机傻傻的笑,有的神色专注而凝重,还有的手指在不停的切换页面,快速的浏览看信息或者文字之类的...judy好奇的问我,在中国,为什么每个人都喜欢盯着手机,每次来中国都会看到,为什么呢?难道你不觉得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吗?为什么不像我们这样选择和身边的人聊聊天,通过面对面的方式分享彼此之间的美好呢?

当时我犹豫了,给了比较官方的回复: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同,有的人通过互联网工作和赚钱,还有的有着一份忙碌的工作,她们或许选择这样的时间享受片刻的放松,还有可能她们正在谈一个big order。主要是他们每个人的认知和思维是不同的,如果是时刻这样看着手机,我想她们也是非常累的,她们或许会选择别的放松方式。judy听完摇了摇头,可能表示无法理解吧。

过后这件事情一直存在我的大脑里,回家后也引起了先生和我的讨论以及深深的思考,究竟是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了现在这样的大环境呢?是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的传播速度,还是当下信息化的共享经济?我想这些都是,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的选择,作为一个可以独立思考的个体,手机一开始可能只是我们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更好的联系或者是辅助我们的工作,但是慢慢的,他可能扮演了越来越多的角色了,比如说生活管家,比如说工作秘书等等...

这让我想到了先生和我,生活中我们两规定有了孩子后尽量少看手机或者不在他面前使用手机做一些看电视打游戏的事情。由于工作需要,很多时候我不得不专注在手机上时,我会告诉孩子这是工作,具体是在做什么?孩子爸爸也希望我尽量呆在一个环境里面去忙我的事情而不是当着孩子的面。有的时候先生难免会抱怨我经常看着手机忘记身边的事情,比如专心跟顾客们聊天的时候,投入的写点东西的时候或者是跟合作伙伴探讨事业细节的时候。因为很多时候创造真的是没有办法根据场合来调整的。之前经常因为这个有分歧,慢慢地我们彼此也能放宽心态,因为在信息广泛的当下,只要你的内心知道对你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就好,做出时间的调整,不要太依赖即可。但是手机传递美好和记录美好的强大功能也不能被忽视,相信这是大多数人都有的认知。

所以,在有限的生命里适当的拿起和放下一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纯粹的拿起你肯定会错失一些美好,偶尔的放下能让更多可以触摸和感受的美好走进来。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世界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