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征文慎入的坑和教育永远在对的时候

2015年出台了新版《中小学守则》从大处着眼,紧紧把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从小处着手,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行为习惯养成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性强的基本要求。

学校组织全校班主任写“修身涵养,固本强基”为主题的关于践行新版守则的教育故事案例。要求是基于新版守则的某一条和某一点结合班级管理中的案例用讲故事的形式表述出来。政教处邢老师让语文老师打分排序。16篇案例问题挺多,归纳下来是以下几个方面:

1、不是关于守则的故事,是讲的师德方面的如何用爱转化差生的故事。

2、讲关于守则的故事,但是是旧版的内容

3、是新版的内容,但不是相对应的某条或者某点,是大而化之的说“行为规范”

4、貌似有涉及到某个点,但是案例很牵强

5、有案例比较有针对性,但是没啥自己的观点

6、有观点但是没有深度

7、有些深度,但是文章结构和语言表达方面确实组织能力有限。

以上,都是我自己在以后写这类主题性文章后要避免的坑。接下来,把文章中的一些有意思的观点摘录如下,这些内容对我有些启发——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在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

行规教育的意义不是划定做人的底线,而是打好人生的底色。

行规教育的目的不是把人管死,而是把人激活。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

《给他一个劳动的机会》:看周弘老师的《赏识你的孩子》一书,读完感触良多,他专找孩子的优点,然后让这些星星之火,通过我们的小题大做,无限夸张,使其成为燎原之势。

在孩子作对的时候教育:

   一句话改变学生命运:皮尔·保罗“妙手回春”

      “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就这么一句普通的话,却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人生。

      此话出自美国纽约大沙头诺必塔小学校长皮尔保罗之口,话语中的“你”是指当时一名调皮捣蛋的学生罗杰?罗尔斯。小罗尔斯出生于美国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汉的聚集地。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不良影响,读小学时经常逃学、打架、偷窃。

      一天,当他又从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校长皮尔?保罗将他逮个正着。出乎意料的是,校长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诚恳地说了那句话,并给予他语重心长的引导和鼓励。

      当时的罗尔斯大吃一惊,因为在他不长的人生经历中只有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5吨重的小船的船长。他记住了校长的话,并坚信这是真实的。

      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在他心里高高飘扬。罗尔斯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罗尔斯的语言不再肮脏难听,罗尔斯的行动不再拖沓和漫无目的。

      在此后的40多年间,罗尔斯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终于成为了纽约州的州长。

      宽容的力量: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那位同学,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这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征文慎入的坑和教育永远在对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