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真正的艺术都必须帮助灵魂认识其内在自我。——甘地
受到星星美术大李老师的邀约,写一篇关于儿子成长的文章。这个题目太过于宽泛,竟不知从何说起,那就还是从学画画说开去吧。
我儿子李奂萱从幼儿园中班开始进入星星美术学习绘画,现在已经是第三个年头,大概也算是星星美术的老学员了。在这三年里见证了孩子学习成长的点滴变化。
记得幼儿园中班第一学期期末的时候,幼儿园绘画兴趣班作品展示,小小的萱萱对那些五颜六色的图画流连忘返,无限欣喜,进而出现悲伤之情,然后嚎啕大哭:“妈妈,你为什么不给我报名学画画?”
当时孩子只有4岁,上兴趣班这件事还从未进入我和他爸的意识层面。既然儿子对学画画有如此强烈的兴趣,我们必然十分支持。于是,我们顺理成章就成地了星星美术的一位小学员。
我小时候略略学过几年的素描和国画,可是要说起指导孩子绘画以及绘画理论来说,我就是彻彻底底的门外汉了。所以,儿子在学习了一段时间以后,我开始暗暗地用画得像不像来衡量起他的作品。看到他画的《蚂蚁和西瓜》,暗自揣测:这个西瓜犹如山大,貌似形状也不规则嘛!
大概很多家长也有我这样的想法,在一次星星美术的家长会上,杨老师给大家科普了一下幼儿绘画的发展阶段。直到这个时候,我才知道这一时期幼儿所画的人或物之间很少有什么联系,所画造型与实际物象毫不相干或多少有些所画物象的特征,但它是幼儿记忆不完整的再现,而且是想象力渐渐发展的时期。
豁然明白,孩子的成长有其自己的节奏和规律,这是自然形成的,如果家长强行干预,也许会揠苗助长。这一点在孩子的成长中特别常见,就像萱萱在5岁的时候不明白6-2=4和4+2=6之间有什么关系,只是因为大脑这个时候还不具备这样逻辑思维的能力。而现在上了小学,这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不用大人讲解,他自己也能分析出。
从此以后对待萱萱的作品,我更多的是去“听”,而不是去“看”,因为若不是这样,我真的看不懂(笑)。很多次看到他的画,我的第一感觉并不是美,而是纷乱复杂,甚至我能看懂别的孩子画的是什么,而对于他画的却一头雾水。通常情况下我会这样说:“哇塞!你画的画好特别啊,好像内容很丰富啊!你能给妈妈讲讲你画的是什么吗?”这时候他就会特别兴奋,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比如他画的《新鲜的蔬菜》,乍看之下一团乱麻,他跟我讲:一口大锅放在炉子上煮得热气腾腾,里面有洋葱、西红柿、豌豆……,锅里装不下了,大葱就只好摆在了锅的旁边。呵!这么一解释还真有画面感呢!
回想一下萱萱前前后后学的各种兴趣班,忽然发现一个规律:我们越是对兴趣班没有什么功利的想法,他反倒越是感兴趣,从中的收获也是越多。比如听说学过围棋的孩子数学学起来会比较轻松,所以我们给萱萱报了围棋班。每周两次,一次一个半小时。可是他刚刚考到8级(数字越大级别越低),他就哭天抹泪地坚决不要去,甚至到了“祥林嫂”的程度——见谁都会说“我不喜欢围棋,爸爸妈妈非逼我去!”最后我们终于尊重了他的意愿,不再让他学围棋。
而对于学画画,我们完全是“无为而治“,可是慢慢地发现萱萱学习绘画的收获却越来越多。比如他画的《水晶球里的帆船》,刚开始我不明白为什么他要在水晶球里画一对颠倒的帆船,当我看到灯光下这个工艺品实物的时候,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在这个球面上,有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帆船的倒影。这一刻我知道,这就叫做观察力。
在《漂流瓶》这幅作品里,我看到有的瓶子像婀娜时尚女郎的身姿,有的瓶子胖大而又稳重,有的瓶子没有瓶颈,有的瓶子有瓶颈。我知道这就叫做表达力。
在《章鱼学霸》这幅作品里,章鱼的吸盘被描画成一盏盏灯泡,章鱼戴着一个方方的眼镜,身后的书桌上累着高高的书籍。在这张画里,我看到了想象力。
前几周星星美术布置的作业叫做《吹风的变形》。对这个主题和作业,我完全是懵逼的状态,我就问他:“萱萱,吹风怎么变形呢?”他回答我:“妈妈,你把吹风机找出来让我观察观察,我看看哪个部位能让我联想到什么,这样就可以变形了。”这一刻我明白,这就叫做学习力。
萱萱画画不拘一格,他会把猫画成蓝色的,他的蘑菇会从四面八方生长,他画鞋子的时候会把鞋里的脚丫子和地里的蚯蚓都画出来。我不要求他太阳一定是红色,小草一定是绿色,画个蘑菇就一定是从地里长出来的。
幸好,星星美术的老师也不会。为什么说幸好呢?林语堂讲过一句话:“在艺术作品中,最富有意义的部分即是技巧以外的个性。”大李老师说:“如果我们画一笔,就让我们模仿画一笔,这样我们很轻松,孩子画出来的东西会很像,可是这又有什么意义呢?”往深里说,教育孩子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成为家长心目中的“好孩子”,还是让他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自己,这点很重要。
如果选择了前者,孩子可能很乖很听话,可是无形中他也慢慢习惯了讨好别人和忽略自己。讨好别人的代价是认为自己不重要和无价值,而内在的情绪可能有委屈、愤怒。当这样的孩子长大了,经常会有不懂如何拒绝别人,对生活的热情锐减等诸多情况出现。如果选择后者,就要给孩子一定的空间,让他去表达,让他去做一些不那么符合规矩的事。
而这样的家长必须比前者内心更加强大,当孩子比别人家的孩子画得凌乱时,你需要无视其它家长的侧目顶得住自己的脸红;当孩子需要表达的时候,你需要留给孩子更多的耐心顶得住自己的急躁;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你需要看到情绪背后的需求顶得住自己脾气的信马由缰;当孩子的老师甚至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跟你说孩子不听话的时候,你需要分辨出什么是迷信权威什么是有边界,并要把这点教给孩子。
甘地曾说:“所有真正的艺术都必须帮助灵魂认识其内在自我。”绘画当然算其中一种,它也是作者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写照。正如他的《人像变形》这幅作品里,眼睛被画成了刺猬,大概是因为他有些近视,眼睛经常不舒服所致;而嘴巴被画成拉链,大概是因为我这个时期经常对他“多话”表示出不耐烦所致(想到这一点,让我汗颜)。
大李老师对一副好的美术作品的诠释,让我很受教,他说:“一副好的作品也许第一感觉也许并不是美,可能会让人感到惶恐和不安,可能会凌乱和不羁,可是当你看到它的时候,就觉得作者的情绪和体验让你产生了很强的共鸣,这就是好的作品。”李老师描绘李奂萱画的绘本《水库城堡》里的一副画时这样说:“你看他画的这幅画,我都能想象到在湖边有一座孤零零的小木屋,我好像就躺在小木屋的木板床上,外面雷电交加,一道道闪电从天上劈到水面上,令人起鸡皮疙瘩。 ”
李奂萱的画也给了我很多生活的启示:
1.当其它颜色被命运剥夺后,你是否可以用单调的颜色尽可能地描绘出这世界的斑斓。
2.当看到夕阳时,是否能敏锐地留意到光影的变化。这种小而确定的幸福更让人动容。
3.当让你画一口锅的时候,你是否能想到它可以冒出蒸汽。长此以往,在你遇见难题的时候,你就知道这种思维训练何其重要。
绘画的精神和感觉大概已经成为了萱萱的一种烙印,这一点非常感谢星星美术老师的引导。他会跟我们讨论对生活的感受:“生活就像是一条路,有起伏也有平坦;生活也像湖面,风吹来有波浪也会平静。”他看到小朋友被家长训斥:“你再哭我就不喜欢你了!”时,会跟我说:“伤心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哭呢,人也不能总是干巴巴的,也得湿润湿润啊!”我愿他能永远保持这样的细腻和感悟,也愿他的生活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