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习近平主席启程前往土耳其安塔利亚,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次峰会。
二十国集团(Group 20) 成立于1999年,是一个经济合作论坛,中国是二十国集团的创始成员,2008年金融危机,二十国集团决定召开领导人峰会以商讨对策,并从2009年起每年举行两次峰会。
这“二十国”,分别为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加拿大、意大利、俄罗斯、澳大利亚、中国、巴西、阿根廷、墨西哥、韩国、印度尼西亚、印度、沙特阿拉伯、南非、土耳其共19个国家以及欧盟。这些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约占全世界的85%,人口则将近世界总人口的2/3。
今年是G20峰会第十次会议,每一次的峰会都与世界经济的起伏密切相关,我们的记者也几乎参与了每一次峰会的报道,在他们的眼里,G20峰会有哪些你或许没有关注到的故事呢?
第一次峰会 时间 2008年11月 地点 美国 华盛顿 与会各国领导人合影 (图片来自中国新闻网)
成果 在五个领域达成共识应对危机。通过应对金融危机的3600字《华盛顿声明》,分析了危机产生的根源、说明各国采取并将采取的行动、阐述改革金融市场的原则,承诺各国将继续致力于对开放的全球经济。
第二次峰会 时间 2009年4月 地点 英国伦敦 奥巴马(左)、贝卢斯科尼(中)和梅德韦杰夫(右)在现场谈笑风生,摆姿势合影。(图片来自人民网)
成果 G20将为IMF和世界银行等提供总额1万亿美元的资金,大幅增加IMF特别提款权(SDR)规模2500亿美元,纾缓贫穷国家财政压力。此外,G20在打击避税天堂、反贸易保护主义、限银行家薪酬、刺激经济方案都形成了共识。 记者李欣
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4月2日在伦敦召开的二十国集团峰会备受关注。而由于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声音也受到了西方世界的注视。
在德国法兰克福机场转机的时候,机场普通的工作人员听说我是来报道伦敦峰会的,也会跟我聊上几句。在伦敦入住酒店,负责搬行李的门童,一听说我从北京来报道G20,立刻就问这次会议会有效果吗?后来,事实证明,这次峰会各国达成的共识确实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G20伦敦峰会的会刊上写着:重建世界经济
G20伦敦峰会举行的地点是EXCEL London,安保措施非常严格,所有参会记者在伦敦时间4月1日晚上才拿到记者证。4月2日凌晨4点多,中国记者乘坐指定班车前往设在EXCEL London的新闻中心。在新闻中心,记者是按照所属国家分区就坐。所有会议现场的信息,都是通过新闻中心的大屏幕来获得。中国之声通过现场报道的方式,第一时间直播滚动播出了会议的进展。
李欣在G20峰会新闻中心
此外,在这次峰会上,为了更好的传递中国的声音,在海德公园旁边的喜来登酒店,中国外交部第一次在国外设立中国代表团新闻中心,新闻中心设有接待间、记者工作间和新闻发布厅。
中国代表团新闻官王春生在接受李欣的采访
第三次峰会 时间 2009年9月
地点 美国 匹兹堡 峰会领导人合影 (图片来自新华网)
成果 在五个领域达成共识应对危机。通过应对金融危机的《华盛顿声明》。
第四次峰会 时间
2010年6月
地点 加拿大 多伦多
成果 发表《多伦多峰会宣言》,与会领导人强调采取下一步行动,推动世界经济全面复苏。宣言说,G20迄今的合作努力取得良好成果,认为世界经济恢复了增长,但严峻的挑战依然存在。
第五次峰会
时间
2010年11月
地点 韩国 首尔
成果 各方就美国量化宽松措施、克制竞争性货币贬值等问题,广泛进行了讨论。但会议最终未能就上述问题达成协议。 记者苏铃
“宣传城市名片要数老百姓的真挚最有感染力。会场外我与一位老大爷攀谈,他西装不算笔挺,说着英语思密达,得知是中国记者来采访G20非要带我在附近一个大商场转转,说那是首尔最Modern的地方……这让我想起咱北京奥运时人人挂在脸上的热情。
这是韩国第一次主办G20,他们真的挺上心。刚下飞机就在机场看到传统歌舞表演,几个小时一场连轴转,大街上红蓝色的迎宾灯笼在秋天背景下也煞是好看。
新闻中心的接待处
这份亚洲人特有的待客热情在媒体新闻中心也有体会——新闻中心除了开设多语种服务台外,还安排了年轻志愿者(多是大学生)来询问媒体记者的意见。当时我问会议记录能否早点提供,一位女志愿者做了记录,下一轮会议后那几页纸果真速速到位,这位在梨花女子大学读书的女志愿者后来还来做“用户体验”,真让我佩服首尔G20“功课”之精细。
首尔G20峰会上的女志愿者
第六次峰会 时间
2011年11月 地点 法国 戛纳
成果 就如何应对欧债危机、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加强国际金融监管、促进社会保障和协调发展等问题达成一致意见。
第七次峰会
时间
2012年6月
地点 墨西哥 洛斯卡沃斯
成果 中国宣布支持并决定参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资,数额为430亿美元,获得一致赞扬。
第八次峰会
时间
2013年9月5日 地点 俄罗斯 圣彼得堡 习近平主席出席峰会 (图片来自新华网)
成果 就全球经济增速、金融调节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记者王宗英
2013年9月G20圣彼得堡峰会恐怕是近年来最“跑题”的一次。我在圣彼得堡郊外的康斯坦丁宫感觉到,“叙利亚问题”俨然成了“房间里的大象”。一边是法国和美国在峰会前夕先后表态将“开打”,一众媒体立刻进入“准战争”报道模式;另一边,东道主普京总统就峰会闭幕召开的发布会被各国记者塞得满满当当——“您是否准备好战争?”普京的回答也相当干脆:“如果叙利亚需要我们的帮助,是的。”
普京的记者会
记者王宗英与执行安保任务的俄罗斯军校学员
郊外会场需乘坐轮渡前往
第九次峰会 时间 2014年11月
地点 澳大利亚 布里斯班
成果 在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方面提出新举措,制定二十国集团全面增长战略。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方面形成新共识,继续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同时习近平主席在G20峰会上宣布,中国将是2016年G20峰会主办国。 朱敏
这是我当记者以来第一次一下子见到这么多世界上重要国家的领导人。那次峰会的召开正值乌克兰危机升级,俄罗斯与西方各国胶着时。峰会召开前,时任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便向媒体“承诺”:见到普京就抱摔他!这也成为那次峰会的最大看点。
G20峰会新闻中心
布里斯班市市长正在接受朱敏的采访
普京到来的那天傍晚,我照例在新闻中心写稿,某个时刻,记者们突然集体朝大屏幕走动,我也凑过去:原来是普京要和阿博特握手了,周围记者们一个个怀着“期待”的眼神等待两人的交锋。当普京出现,朝阿博特走去时,记者们嘘声一片,有起哄的,有鼓掌的…当阿博特向普京伸手那一刻,记者们眼睛放光,结果人家两人只是友好的握了握手,而且还面带笑容,些许交流,记者们一个个“失望”地摇头离去…事后,我暗自想:如果阿博特真的摔了普京,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们又会各自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位于布里斯班会展中心的G20新闻中心 宽敞明亮 设备齐全 设计颇具创意 媒体席位间的通道居然竖起路标 每条通道都有路名 墙边设有小憩庭院 温暖惬意 各路媒体占座大战又开始了 还有考拉来现场助兴 第十次G20峰会即将拉开帷幕,欧洲发生严重恐怖袭击事件,各国将如何面对严峻反恐形势,又如何应对全球经济放缓?中国之声微博、微信将第一时间推出前方记者在现场最新鲜的报道,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