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ps:点击上方蓝色【商业人物】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但全民共享的乐观情绪,只意味着激烈的竞争。以乐视、腾讯为主的巨头公司们搭建了粗暴、抓人眼球的剧本,它们垂涎的是体育产业的印钞机,斥重金将那些金字塔尖的赛事运营以及版权收入囊中。
那创业公司的位置应该摆在哪里呢?“其实我们和乐视体育大方向是一样的,他们做的是购买体育比赛中的各种赛事,我们的用户群是参与运动的人。”咕咚的CEO申波搭建了另外一个剧本。
创业者在成为巨头之前,也要在柴米油盐里寻个活法。“一家非常优秀和牛逼的公司,在没有经历过几次危机和转型前是不可能成为优秀公司的。”这是申波从咕咚的经历里提炼出的启示。
“我觉得我没有什么遗憾,这个是跟人生态度有关系的。人不能什么都得到,必须有得有失,无非是你看重哪一块。这有什么可遗憾的。”
70后申波喜读《金刚经》,退休后的愿望是研究宗教和人生。他身材瘦削,鼻梁上的眼镜让他显得文质彬彬。创业磨光了他的内敛,练就了一副好口才。“他经常出现舌战群儒的情况。当公司做调整的时候,会找每个人来开会。大家会反驳,然后他把大家一个个反驳下去。”一位接近申波的人士回忆说。
跟申波口才一样扎眼的,还有他脚上那双莹绿色的运动鞋。接受采访时,他偶尔会将左手臂搭在另外一张椅子的椅背上。如果这只手的中指和食指之间夹着一支香烟,从后面观察他,应该跟美剧《广告狂人》片头的那个视觉形象差不多。 室内空调坏掉,空气闷热,电风扇嗡嗡作响。 他承认咕咚发展曾经有过失误,但又认为互联网公司就在快速试错中成长,“如果一个公司一直发展很高速,要么它运气太好,要么就是抄别人的”。 2 申波在创立咕咚前,曾有过一次“颇为遗憾”的创业。 读研究生时,他偶然在上海发现了电子存包柜技术。随后,他在成都找了三个电子科技大学的校友,请一家私人老板投资50万元,搞起了柜子的研发。虽然产品覆盖了很多县市的超市,但因为技术不成熟、资金不足等问题,申波转让股权后退出。 几年后,电子存包柜开始流行。他后来觉得,没准坚持下去就能成为一个物流巨头。毕业后,他辗转到上海贝尔、思科,并于2007年加入成都的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担任系统架构师。两年后,外企工作进入瓶颈期,陷入迷茫的申波想起第一次创业经历就激动。这位IT人决定辞职创业。IT人“过劳死”以及整日沉迷网游的年轻人让他意识到运动的必要性。锁定运动领域后,他又从社交网络开心网得到启发:利用能够加载游戏的社交网络产品,鼓励白领锻炼。2009年末,他和另一个IT行业的朋友合伙,凑了50万元,在成都创办了咕咚网。
申波将咕咚网比作运动版的“facebook”,那是运动人群的社交网站。可现实的问题是,网站初始阶段都在烧钱,没有收益很危险。考虑到自身擅长硬件,他计划采将硬件跟软件结合,在售卖硬件的养活团队的同时,又可将硬件的运动数据导入到社交平台。
2010年7月份,咕咚推出了第一款产品:健身追踪器。它能够检测用户的卡路里消耗、测算运动距离和步数。它的形状像个MP3,有个夹子,通过USB连接电脑后,可将运动数据传到网上。用户不仅可以看到可视化的运动效果,还能在咕咚网上跟朋友交流。咕咚网还设计了卡币奖励制度,卡币由用户上传的卡里路数据兑换后获取,可以用于兑换礼品、参与抽奖。网站还设置了一些激励游戏,鼓励用户进行锻炼。
移动互联网在2011年兴起之后,申波决定转型投入到App的研发。这背后依然是软件和硬件的结合,唯一的变化是将PC端的软件移植到智能手机上。在当时,这个App加载的地图能记录用户的运动轨迹。而据申波回忆,其主要功能则是跟智能硬件结合,上传运动数据。
2013年,智能硬件市场爆发,硬件加上一个App成为标配。无论是创业者还是巨头,都搭建了类似的商业模式:借助硬件销售获得收入,围绕用户上传的数据做增值服务。
当年,咕咚发布了智能硬件行业的主流产品运动手环。 自称“国内最早发布”运动手环的咕咚,又是跟百度合作(利用百度的云存储技术),因而而引起广泛关注。不过,这款仅模具就投入300万元,耗费两年多时间的产品,却因为技术瓶颈的原因多次跳票。 咕咚手环的外观也因为和国外产品Jawbone Up极其相似而惹来批评。2013年6月,申波接受采访时解释道:“对智能手环来说,要么是像Jawbone Up这样开环的,要么是像Nike+ FuelBand这样闭环的,可以选择的样式并不多。” 在这次采访里,他还表达了对智能硬件的信心。他说,App创业没有门槛,竞争激烈,容易抄袭,“但硬件就像开餐馆一样,你在北京开,我在成都开,都可以存活的很好,因为有细分市场的概念”。 3 2014年3月,咕咚获得6000万元A轮融资。虽然诸多媒体在发布融资消息时皆以智能硬件制造商称呼咕咚,但一家科技媒体的记者却从咕咚官方发布的132字微博里察觉到咕咚的变化。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咕咚网会专注于软件及数据服务,努力将大数据平台建立起来,创造更多价值!”微博的声明如此写道。声明只字不提硬件产品,配图还挂着去年发布的智能手环。 这位记者分析说:“从官方声明中已经可以明确知晓,咕咚的发展战略做出了巨大调整。这家靠运动追踪器起家,一度标榜‘软硬结合’的创业公司,已经将硬件排除在了自己当下的重点战略之外。” 咕咚确实放弃了智能硬件,但等到2015年申波开展公关活动后,媒体们才真正知道它的调整。这个变化多少让人惊讶,毕竟咕咚生产过多种硬件,也是以硬件出名。不过申波也解释,咕咚硬件转换了思路,将自己的固件以及电路图等开源,跟第三方合作。申波是在发布手环的2013年年底,宣布放弃研发智能硬件的。2014年咕咚售出的手环,都是之前研发的产品。后来,咕咚关闭了电商渠道。
当时有很多老员工反对他:“硬件还没赚钱怎么就开始不做了?”申波则力排众议,一个个去说服。 申波的理由有三点。 其一,以手环为代表的智能硬件并非绝对刚需。“你今天不带手机你会很惊慌失措,手环你带了一天,等两天你不带它也对你没有任何影响。我干吗还用这个硬件,当一个产品不构成刚需的时候,它的(使用周期)只有一个月或者两个月,这就没有价值。” 其二,互联网企业的核心价值是用户,但硬件发展用户的速度远远赶不上软件。“互联网依靠硬件来发展用户这个速度太慢,比如你卖50万个硬件,你觉得一年卖50万很多了。但是对一个软件来说50万用户算什么?” 其三,竞争惨烈。在申波看来,国外市场有良好的产权保护制度,生态环境好。但国内生态复杂,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战激烈,硬件赚钱很难。 当然,我们很难说硬件不赚钱只是因为价格战。毕竟,创业公司Fitbit并非是在舒适的环境中成为巨头的。它面向国际市场,对手更多。 没人知道如果咕咚能坚持硬件,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局。但可以确定的是,2014年7月发布手环的“价格屠夫”小米,将会影响到咕咚。从这个角度来讲,从智能硬件市场抽身,聚焦于平台的咕咚是幸运的。 对于申波来讲,转型的底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App的用户量。当跑步在2012年成为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后,很多人开始使用咕咚的App。他们将自己的运动数据分享到社交平台,吸引了大批用户使用咕咚。到2014年底时,它的用户数量达到2000万。定位于运动社交平台后,申波开始在App内不断填充内容,以提升用户的粘性。用户们可以分享运动数据和成果,结交朋友。近两年,咕咚开始举办马拉松赛事,并开发了Running Girl、创业跑、城市微马、跑马季、城市领跑者等自有IP的线下线上赛事。
*图2/5/6由咕咚提供,其他图片购自视觉中国@cfp
回复关键词查看历史文章
———————————————————
柳传志|宗庆后|褚时健|任正非|马云
王健林|郭广昌|王石|李彦宏|杨元庆
宁高宁| 孙宏斌|雷军|董明珠| 史玉柱
张勇|张瑞敏|潘石屹| 秦玉峰| 贾跃亭
唐岩| 王微| 宋卫平| 黄怒波|张大中
王中军王中磊| 江南春| 周厚健| 梁建章
王峰|张昭|姚振华|杨浩涌| 李健| 李想
王雪红| 黄鸣| 杜双华|李连杰|唐家三少
腾讯红包| 乐视音乐尹亮|蜻蜓FM杨廷皓
汉理资本钱学锋|谱润投资周林林
青山资本张野|美柚陈方毅|吴亦凡
安琪酵母俞学锋|易到用车彭钢|挖财李治国
700Bike张向东|空格唐永波|寺库李日学
开始众筹徐建军|汽车超人孙锋峰
神奇百货王凯歆|简单心理简里里
小猪巴士李俊|传播管家陈勇|彼岸王丹
地心引力|凹凸曼|闪电刷新刘继汉
投稿、约访、合作,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添加微信hsy111520,邀您加入商友会
1.转载请事先获得授权(联系人微信ID:hsy111520)。
2.喜欢就分享出去,让我们用优质原创内容占领朋友圈。
3.长按右侧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