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不搞基的男人,却用900首诗来互诉衷肠

『云飞说古』第五期



又到周五啦,今天拇指君要给大家安利一对互相欣赏、互相扶持、不是基友、胜似基友的大唐好CP。


男主一:整日忧国忧民的大诗人白居易是也;


男主二:当然就是我们的老朋友,抛弃莺莺、撩逗薛涛的无德大才子元稹元大人。


各位请拿好小板凳,准备前排围观啦。



一眼万年,死生之契


两个不搞基的男人,却用900首诗来互诉衷肠_第1张图片


白居易和元稹都出身在中小地主阶级家庭,童年都有过寄人篱下的经历,因此学习都异常勤奋,活脱脱俩大学霸。


在802年一同参加吏部考试前他们完全不相识,按元稹的话说是“官学不同时,生小异乡里。”但在那一年,他们一同参加公务员考试,一同中举,一同被任命为皇家图书馆校书郎,有了诸般巧合,才有后来这么一段匪夷所思的基情。元稹在给白居易母亲写的祭文中是这样说:


迹由情合,

言以心诚,

遂定死生之契,

期于日月可盟。

坚同金石,

爱等弟兄。


俩人情投意合,然后就定下了生死之契,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日死,有种前世之缘今生定的感觉。


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

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

衡门相逢迎,不具带与冠。

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

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

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

——白居易《赠元稹》


校书郎是个闲差,没那么忙,所以他们白天一起上上班,一起逛逛公园,到了晚上就一起排排坐,看星星,看月亮,经常玩嗨了就通宵。那时候白居易虽然三十好几了,却没媳妇,光棍一个,可是元稹是有媳妇小孩的。


别以为他们就这样“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了。有了基情,他们也没忘记功业。


三年校书郎任期完了之后,他们互激互励,决定再一起参加公务员晋升考试,于是,白居易就搬家到元稹家对面,那里环境清幽,远离CBD地区,可以互相切磋,互相砥砺,一起研讨最牛逼的申论是怎么写出来的,这两大才子一起组团做事,自然给后世莘莘学子留下很多申论范本,他们自己又一起高中,当然这一次没有被分到一个单位。元稹留在朝廷,白居易调到外地。


哎,相识以来,第一次被拆散了!



抱团取暖,互诉基情


两个不搞基的男人,却用900首诗来互诉衷肠_第2张图片


互相资助


那一年,元稹的寡母去世,元稹辞去公职,守孝三年,不久大靠山岳丈也去世了,元家本清贫,没有多少余粮,一旦辞了工作,就没有收入了,幸好还有个好媳妇,把金银首饰什么的都当了,但这也只能是济得了一时,真是贫贱夫妻百事哀啊。


这时候好基友白居易及时出手了,我们一般说朋友之间是救急不救穷,但是他们俩的关系能是一般嘛,白居易虽然在外地当官,但经常寄钱回来,资助元稹,直到他守孝满后,又参加工作。


同样,几年后,白母去世,丁忧期间,白居易也是手头紧巴巴的,元稹像土豪一样,直接甩给他二十万钱。


三寄衣食资,数盈二十万。

岂是贪衣食,感君心缱绻。

念我口中食,分君身上暖。

不因身病久,不因命多蹇。

平生亲友心,岂得知深浅。

——白居易《寄元九》


要知道白居易是很孤高的人,虽然穷,但是很有骨气,别人的救济,可能会被他视为侮辱,当然除了元稹。


梦中相见


元稹守丧满后,得了监察御史一职,出使巴蜀,白居易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把他送走,十天后白居易在京城长安跟友人同游曲江的时候,写了一首《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没想到,几天之后就收到元稹来信,按信中所言,他那天真的刚好到梁州(现在四川汉中),而且当晚做梦,又梦到白居易当天游曲江的情景。不知道白居易接到信后是一种什么体验,情侣之间也没有这么心心相印吧。


天涯沦落


年轻人不免意气奋发,总想着有所作为,但是那时候朝堂内有太监专政,外有藩镇擅权,想说句正常话都会吃苦头的,先是元稹得罪了太监被贬到通州(四川达县),后是白居易也得罪权贵,一纸贬到江州(江西九江),俩人相隔千里,只有偶尔鱼传尺素,以慰相思。


朋友之间,倾囊相助,已是可贵,可是当元稹刚被贬到四川不久,就收到一个大包裹,里面竟然是白居易寄的衣衫、纱裤等贴身之物,这也是够毁三观的,你说他们仅是好朋友,有人信嘛。按常理说,这些东西不应该是父母,妻子才会干的事情吗?


不久,白居易被贬到江州后,听说元稹在四川患了疟疾,这种病在那个年代是会死人的,江州司马急病乱投医,又给元稹寄了很多莫名其妙的药,而且又是衣物,又是凉席,想得比谁都周到。元稹虽在病中,但收到白二十二郎的书信,那种开心,只有他自己才能描述了:


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

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

——元稹《得乐天书》


因为疟疾缠身,几乎到了鬼门关,有这么一两年元稹远赴汉中就医,加上生活困顿,意志消沉,也没有给白居易写信,有一天好友熊孺登要从四川到九江去,就托他给白居易捎了一封信,白居易那个激动啊,连夜写了一封回信,不吐不快啊。


微之微之!

不见足下已三年矣,

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

人生几何,离阔如此?

况以胶漆之心,

置于胡越之身,

进不得相合,

退不能相忘,

牵挛乖隔,

各欲白首。

微之微之,

如何如何!

天实为之,

谓之奈何!

……

微之微之!

此夕我心,

君知之乎?


——白居易《与元微之书》


看见没?通篇满满的微之微之(元稹,字微之),简直亮瞎了眼,直接把“微之”换成“亲爱的”,会不会更好一点。还计算着,两年没收到信了,最后还来一句“此夕我心,君知之乎?”,活脱脱一个被遗忘的小怨妇嘴脸。


这个不是拇指君自己编的哈,史书有载,说元稹在通州四年,与白居易唱和之诗,那是“里巷相传,为之纸贵”,连宫中那些闲得蛋疼,或者没蛋可疼的人,都在刷屏,等着他们最新的诗文放到网上,简直成了那几年大唐娱乐圈第一要紧事。



元白元白,基情满满


两个不搞基的男人,却用900首诗来互诉衷肠_第3张图片


话说元稹这人虽才华横溢,皇帝老儿都叫他“元才子”,但是人品真不咋地,恩师裴垍去世后没多久,他就投靠了太监,以此得到晋升的机会,被贬回来不久后,就扶摇直上,一直当到宰相,整个“朝野无不轻笑之”。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出来,神马叫基友间无节操的爱,白居易竟然与朝野为敌,替元稹捉刀写了一篇《为宰相谢官表》,大意就是现在朝野不振,跟唐玄宗时期差不多,玄宗任命姚崇为相,姚崇下救时弊,上报皇恩,开太平盛世,我元稹虽然才干不如姚崇,但是只要皇帝您信任我,我也可以做到滴,balabala一大堆。


然并卵,三个月后,元稹就被拉下马了。从此与宰相之位无缘了,不过这样也好,不在其位,不谋其事,元白可以一起到处快活了。


822年,白居易到风景俏丽的杭州做刺史,时不时可以西湖歌舞走一回。第二年,元稹也来了,他被任命为越州刺史,越州就是现在的绍兴,跟杭州只一江之隔。


赴任途中,元稹肯定要去好基友那里耍上几天了,快到杭州城的时候,白居易带着宝马香车和舞女,兴冲冲地跑去把元九接进了杭城,那天不知道天气咋样啊,总之,按元稹自己后来回忆是:


路出于杭,杭民竞相观睹,刺史(白居易)怪问之,皆曰:非欲观宰相,盖欲观曩所闻之元白耳。


——元稹《永福寺石壁法华经记》


整个杭州城的宅男、腐女全都跑出来,黑压压一片,来看看这个帝国最风流的一对CP。从此,“元白”也变成一个专有名词了,流传在江南腐女口中,换到现在,霍建华胡歌这种隔空传个小基情的事,一定会被娱记使劲往上靠的,可惜不是一个段位的。


两个不搞基的男人,却用900首诗来互诉衷肠_第4张图片



身归黄土,情定三生


他们在风光旖旎的江南,好不风流快活,可以泛游湖上,莺歌燕舞,可以玩竹筒传书,也可以同狎一妓。可是日子再好,总有结束的一天。


几年后,元稹被调到武昌任节度使,并死于任上,临终遗嘱,让白居易撰写墓志铭。当时白居易已经在洛阳半官半隐,听闻元九去世,悲痛哀绝,作《祭元微之文》:


死生契阔者三十载,歌诗唱和者九百章,播於人间,今不复叙。……呜呼微之!始以诗交,终以诗诀,弦笔两绝,其今日乎?呜呼微之!三界之间,谁不生死,四海之内,谁无交朋?然以我尔之身,为终天之别,既往者已矣,未死者如何?……与公缘会,岂是偶然?多生以来,几离几合,既有今别,宁无后期?公虽不归,我应继往,安有形去而影在,皮亡而毛存者乎?


闻者无不落泪,俩人相交近三十年,互相写了九百首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啊?白居易哭悼:元稹你死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我应该随你而去的,天下哪有身体没了,影子还在,皮没了,毛还在的道理。


拇指君第一次读这篇祭文,也默默流泪了,这哪像一个朋友的口吻,完全是一个“未亡人”的形象嘛。


还是应了那句话: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上期回顾:


两个不搞基的男人,却用900首诗来互诉衷肠_第5张图片


大唐版“锋菲恋”,让他写下千古传诵的爱情诗句(点我)



两个不搞基的男人,却用900首诗来互诉衷肠_第6张图片


长按二维码关注公众号“云飞说古

和我们一起穿越回古代

刺透古人的那些小秘密

山河能易色

典章可变化

人类情怀亘古不变



你可能感兴趣的:(两个不搞基的男人,却用900首诗来互诉衷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