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诺贝利的悲鸣》与《阿西莫夫:神们自己》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与《阿西莫夫:神们自己》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与《阿西莫夫:神们自己》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最近发现,看电子书的速度远远超过了纸质书,也许是因为可以偷空的时间比较多,不用抱着书凑整块的时间。

上周看到亚马逊上关于kindle的阅读版块,有一个“kindle unlimited”的活动,0.01元体验七天。看到有两本想看的书,就加了进来。

今天看完这两册,没想到无目的的选书居然选的是对于同一问题的阐述:关于科技的进步究竟为人类带来利益?还是带来灾难。更有趣的是,这两本书:一本是科技灾难的纪实,一本是科技灾难的科幻。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作者仍然是白俄的阿列克谢耶维奇,是《二手时间》的作者。全书仍用访谈记实的方式描述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后亲历者们的所见所闻。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于1986年4月26日下午1点24分。因操作失误导致一个反应堆发生爆炸,辐射量相当于400个美国在日本所投放的原子弹。其中白俄罗斯受灾最重,因为有70%的辐射都落在了那里。

爆炸初,前往扑救的消防员把核爆当作一般的火灾去营救,没有任何防护。这些人在辙离一周后相继死亡,皮肤脱落,头发掉落,内脏出血,在我看来,就是看不见摸不到的辐射慢慢把人熔化掉了,从皮肤到血肉到骨骼。受辐射死亡的人会被密封在锌质的棺材里,因为他/她/它仍然是强辐射源。

而爆炸只是第一步。辐射物质随气流漂浮到更远的地方,大约在一个月后,北美也检测到了辐射量。

事故后,一面是政府要求人们清理受辐射的区域,另一面又是政府担心引起恐慌,并没有明确告诉公众接触辐射源会带来怎样的后果。于是人们听从指挥,一面铲起表层受污染的土层统一处理,一面还在这些土地上播种收割。孩子还在土堆中玩耍,奶牛的奶依然还能在市场销售,前往封闭反应堆的人,他们每日测得的身体受辐射量永远都在无害范围内。物质上的贫乏让人们去辐射更高的地方工作,为的是能拿到更多的酬劳。人们甚至争抢着要去有辐射的土地上耕种,因为被污染的土地得到的补偿比干净的土地高。那么告诉公众事情的真相所带来的损失,和隐瞒事实带来的伤害哪一种会更糟糕呢?我们总会在两种情况下进行选择。哪一个更糟呢?

事故后,很多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在有辐射的环境中生活多年。苏联解体后,种族间的屠杀让一些无居住地的人迁移到了切尔诺贝利,因为这里不会被人追杀,不会有人愿意进来。三十年过去了,死于各种癌症的的人数没有停止,不孕,胎儿畸形,他们逐渐被称为“切尔诺贝利人”,无法进入正常的社会,从成人到孩子都被孤立,因为他们会“发光”。

无独有偶,日本地震后福岛一直在泄漏的核电站,危机一直未解决。参照切尔诺贝利,后果可怕。

《神们自己》是一部获得雨果奖的科幻小说。两个平行宇宙间,通过电子通道实现了能量的相互传递。我们的宇宙,收到了平行宇宙中更清洁的能量元素,带来了科技的发展和生活的变化。而我们互换到平行宇宙中的钨元素也为那个世界带来了新的能源。

看似完美的互换,在一个宇宙的能量守恒定律中,却隐藏着危机。一个物理学家论证后,认为换到我们宇宙的渐渐增多的多余电子将影响太阳,最终导致太阳的爆炸,地球的蒸发。

而对另一个平行宇宙而言,他们只是失去了一个能量采集地。那个物理学家想要说服当局者关闭电子通道,平行宇宙的一个情者想到我们的宇宙会因此而爆炸也试图关闭电子通道。两人都没能得到所在世界的支持,因为各自的当权者都不舍新能源带来的眼前的好处。

和我们在用的核技术一样。在安全的环境中,核电算是有效的清洁能源,可它更像是躺在棉花里的婴儿手中的火烛。我们还没有具备控制核能失控的能力。科技的发展,让我们生活的越来越好,人工智能,总会让人想到我们终将被取代的可能。

可我们又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便利便捷让生活更舒适。科学有两面性,是好是坏最终还是取决于在谁手中。

最近,朝鲜半岛局势紧张。看完这两本书,三胖手中的核弹,让人吊胆了三分。

你可能感兴趣的:(《切尔诺贝利的悲鸣》与《阿西莫夫:神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