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不想要你太听话

文/honey开心

01

小区里新搬来户人家,极少见到家里的男女主人。出入总是爷爷领着一个三岁左右的小男孩,经常在楼下玩耍。

孩子,我不想要你太听话_第1张图片

每到放学后或者周末,院子的小孩们会不自主地凑到一起,一来二去,渐渐熟悉,大人们也因为孩子聊得更多。这位爷爷经常洋洋得意和别人说,我这个孙子,特别听话。让他干什么,就干什么。你说往东,他不敢往西。从出生后三个月不吃母乳了,就送回老家我一手带大。马上到年龄要上幼儿园,所以,接到父母身边适应。

小男孩,很腼腆。经常看着比他大的哥哥姐姐们做游戏,远远靠在墙角,眼神里流露出羡慕的表情,专注地盯着。偶尔,有小朋友邀他一起玩儿,他也是先得到爷爷得允许后,才勇敢地参与。

实际上,他非常想有小伙伴一起玩耍。

有一天,孩子们在休闲桌椅前玩过家家。他们把自己的玩具都摆出来放到一起。这个小男孩也把他的小汽车放到桌面上。刚放下,另外一个年龄差不多的小男生就抢去了。小男孩非常生气,撅着小嘴,默默地把爷爷拉了过来。

他希望爷爷能为他主持公道,要回玩具。可爷爷一个劲儿地说,“让小朋友玩,好东西都要分享嘛!”爷爷没有注意孩子的情绪,使劲说着,男孩竟然“哇哇”大哭。爷爷又继续说,“给他玩一会,这样我们才能交到朋友的。不然我会不高兴的!”

一句不高兴,让小男孩的哭声嘎然而止。“对嘛,这样才是听话的孩子,爷爷才喜欢你。”

轻描淡写的几句,小男孩竟然不在追究玩具的去向,走开了。有时候,爷爷说要回家吃饭不让玩,小男孩绝不会多逗留一秒钟。还有次其他人都吃雪糕,小男孩也想吃。爷爷就跟小家伙说,吃雪糕会拉肚子,他只看着别人吸溜,并不纠缠。

种种场景,一方面联想自己的孩子估计不会善罢甘休,轻易对付。一方面小男孩的听话懂事让我又陷入思考。

很多家长都经常被自己的“熊孩子”折磨的哭笑不得。我们家里如果有这样一位听话的孩子,该多好啊!

02

大人们总是把调皮捣蛋,不听家长的话,胡乱哭闹的小孩,定义为“不听话”。喜欢把孩子的行动和想法都设法达到自己的心理预期,不然就是“不听话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尤其是在追求个体差异的当下。孩子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他们实际在表现自己所处阶段的正常发育特征。比如,1岁以后孩子的感官更加健全,行动也更为协调,喜欢跑来跑去,乱动东西,喜欢说“不”。2岁-3岁孩子的情绪发展会比较快,有了物权的意识。可能稍微不顺意就出现大哭大闹的情绪。3岁以上的孩子逐步在用行动思考和践行自己的想法,会把家里弄得鸡飞狗跳。

“听话”可以算是孩子的一个优点。可我不希望孩子在听话中掩藏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和想法。人生的每个年龄段都应该有自身的特点,什么年龄干什么事情。不应该过早地催熟甚至在为了迎合他人改变。

03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有“六大主张”,他提出:“解放儿童的头脑,使其从道德、成见、幻想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双手,使其从‘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许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嘴巴,使其有提问的自由,从‘不许多说话’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空间,使其接触大自然、大社会,从鸟笼似的学校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过紧安排,从过份的考试制度下解放出来;给予民主生活和自觉纪律,因材施教。”

这些解放思想,解放行动,解放时间的概念,就是让孩子有自然的天性,不要被大人的不可以阻拦。让孩子天性展示,呈现生命的更多意想不到。而孩子的“听话”也不能达到家长的满意,一切按大人意思办事,一旦失去了大人的指点,就会茫然不知所措。

“听话”就像一张大茧,正无形束缚孩子手脚,唯唯诺诺,裹步不前。

04

以前都说“穷人的孩子 早当家”,在贫穷的家庭环境下,孩子会表现出比同龄人更早的听话,懂事,分担家里的责任。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只有听话,能换来温饱,能给寻找谋求更多出路。

可现如今,过于严厉粗暴的家长和受父母太多保护下的孩子,更容易“听话”。因为受到强势家长的压迫,无奈只能“听话”,内心真实的想法不能释放,长久的压抑自己。做事小心翼翼,不敢放肆和任性,更不敢争取。

“听话的孩子”,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只能顺从,很少有自己的意见。因为听话,变的敏感,自卑,懦弱,胆小。

因为过于听话,而失去自我。

当长久积压在心里的“听话”而爆发,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反抗欲。这就是我们听到很多,平时很听话的孩子,他们做出让大人们很难接受的事情。

05

太懂事的孩子,是选择了只成为父母期望的角色,而失去了本色。

是不健康的。

在孩子的成长中,尽情地让他们自己表演,我们偶尔客串引导下,允许他们做自己。别再让孩子背负着“听话”的枷锁而前行,让他们展示自己,做每个不一样的孩子,接受生命的绽放。

孩子,我不想要你太听话。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我不想要你太听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