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老移民淘金,新移民镀金”,我看“一出国门深似海,从此身边是路人”倒是真的。这些日子投资移民中介崛起,若说前几年在火车卧铺上聊天聊的是“我家孩子也想出国,哪个国家好啊”,这几年聊的怕是“你知道怎么才能投资移民吗?(不投孩子改投爹了)”当然还有一个经久不变的话题就是“你家真有钱,我们想出国都出不起啊!”
(这个问题参考日报之前的文章《出国留学的我们,真的都是富二代吗?|留学生的家境调查》)
1.
Emily是我在旧金山旅游时认识的一位老奶奶,她是我同学父母的朋友,知道我们要来旅游,热心地让我们暂住她家。1960年,Emily随着当时兴起的一波出国热来到了美国求学。“那个时候出了国的中国人是孤注一掷,一定要留在美国发展的。”Emily告诉我。
几年后,Emily来到旧金山,和他的先生一起经营了一家食品杂货店。“我们的杂货店特别小,前面是店面,门后面就是睡觉的地方,前后加起来也不过15平方米。我和我先生每天早上5点中就需要起床,我们要进货,打扫店面,迎接顾客,晚上11、12点才会关门。那时候自己也年轻,想着多赚点钱,所以没日没夜地忙碌,我的腰椎病就是那会儿落下的呢。” Emily苦笑着锤了锤她的腰, 还略微抱怨自己的腰这些年没为她少添麻烦。
“那么后来呢,生活有没有一点好起来?”我问道。
Emily看着我笑说:“你们这些娃娃啊,比我们幸运,生对了时代。你们的家庭有条件让你们在美国吃好住好,不会挨饿受冻,要懂得珍惜,知道吗?”
这时候,门外响起了敲门声。“我们家的二儿子回来看我了,他现在在旧金山做警察,他这一代可是享福了哦,我在美国这么艰苦的奋斗,也只是为了他们这些孩子。”Emily笑着走去开门,而她口中的二儿子此刻正手提着为妈妈准备的点心,并且献上了一个大大的拥抱。
2.
有人来到美国历尽波折后终于见到风雨后的彩虹,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这样幸运。初次见到Christina的时候,她穿着一件有点破旧的红色棉袄,正弯腰打开一辆白色轿车的后备箱。车子明显用了很久,颜色已经很暗沉了。她正准备把买好的菜拎回家为她还在上小学的女儿准备晚餐,而她的面容略微显得憔悴,让人感觉她疲惫不堪。
10年前,6000人民币算是北京的高收入人群了,可以想像当年的她名牌大学毕业又有高薪的工作,定是活得风光无限,让人好生羡慕。此时,我却很难把眼前的人和那个活得骄傲的人重叠。眼前的她,让人充满同情。
“其实她也是个可怜的人。”小文向我解释。“当年,在国内各方面条件都不错,有极好的工作和稳定的婚姻。可能也是感到生活没有新的挑战,又赶上她身边有几个朋友打算来美国,她就辞掉了当时的工作,来美国读研究生,希望来这里闯一闯。后来毕业,正是美国的失业危机,所以也没找到像样的工作。那时有朋友劝她回国,但她觉得有损颜面,最终选择勉强在一个小公司打工。后来,因为长期异地,她的先生又不愿意来美国,所以他们离婚了,孩子接到美国也让她的负担更重,如今的她靠领取救济金生活。其实她真的挺不容易的。”
无独有偶,2015年暑假回国,我坐在候机厅刷着手机,身边萦绕着东北话上海话(显然,这航班上有与我同行的同胞)。“姑娘你是中国人吗?”东北大妈热情而殷切地问道:“你是不是也在底特律转机?”就这样,我偶遇了一位在餐馆打了10年黑工的大妈,显然我被邀作了“翻译官”。
3.
和大妈不尽相同,我的一位老师也是90年代来美国留学的留学生。当时她家里还算殷实,来到美国也懵懵懂懂地和同学们一起钻进代码世界,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却只知道学这个出来才有立足之地,或者说才对得起学费吧。“毕业了,同学们都纷纷找到工作,这几年我自己是怎么刷题熬夜熬过来的我最清楚。一出校门,我就哭了,觉得恍惚不知自己这些年为了什么而活,于是跑回去重新申了商科再读。渐渐我开始和美国人交流,一土姑娘穿着仅有的一件大红羽绒服站在风里等车,没多久校车司机都熟悉我了,看我没来竟然会多等一会儿。之后我考了会计证,起薪很低但也算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后来有幸遇到自己的先生(是个白人)。他也是EE的PHD,很热爱这个行业,却经过几年工作也想QUIT了。”
再后来,老师有了一双可爱的儿女。聊天的言语中处处是春天的气息,当我知道她跟我母亲差不多年纪的时候,真的怀疑自己的耳朵。她还在一次聊天中自黑自己车技烂,但美国驾照又水,回国估计不敢上路。命运弄人,也许“处心积虑”未必能被“绿”(不要想歪,我说的是绿卡),凭借这份任性劲儿误打误撞也从一个留学生变成了资深移民。你可以说她嫁给了老白当然如鱼得水,但是我想冷暖自知。同样交付青春,却未必能换来同等的幸福。
4.
然而,并不是所有台胞都那么轻松如意。“除了绿卡,我的妈妈什么都没有给我。” Ivy这样对我们说。 Ivy是个社区大学的90后台湾姑娘,性格活泼开朗,明明是个看起来弱不禁风的小姑娘,却能够赚生活费养活自己,说话做事勇敢大气。
记得又一次,我们一起出去聚会喝酒,大家都有点晕晕乎乎,Ivy突然红着眼眶对我们说“其实,我真的好想念我的爸爸。”她现在想努力学习,考上一所好大学,将来靠自己好好生活。可见不是爸爸是李刚,就能呼风唤雨;不是有个绿卡的爹娘,就能有恃无恐。身边还有很多绿二代,但日子也不尽如意,所以一味羡慕倒显得“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了。
“来了美国之后还回国,这不是白来了?而且我的目标就是把我自己和我的父母从水深火热的中国解救出来。” Brian一提起中国就一副深恶痛绝的样子,大有一副不管怎样都一定待在美国,绝不会回国的架势。Brian身边也慢慢地聚集了一小撮以移民为目的的留学生,他们不在乎美国怎样,来了,当然就是要留下。
故事长且多,写个移民版“天方夜谭”也不能塑造完全在美华人的形形色色。最终,移民与否的答案是什么?
“你要留在美国吗?”
要。美国民主自由,主张尊重个体发展,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随心所欲的只做自己。穿着体恤去舞会,踩着拖鞋来上学,只要你愿意,谁敢说no?
不要。美国好山好水好寂寞,中国好脏好乱好快活。来几盘炸鸡烤翅,一碗麻辣烫再加几瓶扎啤,三五个好友坐在大排档吐槽人生,又何尝不是一件乐事。而且在家里的感觉,那是种无法形容的自在与惬意。
我们相信每个在美的留学生都有过这样的思考,甚至是挣扎:是走一条漫漫前途未知的移民路,还是游遍美帝的山水之后打包回国。
编辑/不二斋([email protected])
推荐阅读
留学生的家境真的都那么富裕吗?因为有这个疑惑,我们采访了几名身边的小伙伴。
回复“家境”看《出国留学的我们,真的都是富二代吗?| 留学生的家境调查》这篇文章。
当地时间12月9日,又一起发生在北美校园的恶性伤害案在美国洛杉矶波莫纳高等法院开庭了。原告与被告,都是中国留学生。 而在此之前,令控辩双方迟迟未达成协议的,是一桩悬而未决19年的中国女留学生在美被谋杀惨案。在日报近些年来听闻整理的留学生遭遇不幸的新闻中,有相当大一部分的受害者所遭遇的暴行来自于同胞。
回复“同胞”看《同样留学海外的中国学生,为何对同胞下此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