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止再建10个北京 中国城市要迎来5大改变!

点击上面蓝色字关注,即可免费收阅政商内参


By政商内参 (微信最好的政经读物,以专业的视角传递政商信息,深度解读政商新闻,这里使你了解更真实的中国) 微信号:zsnc-ok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时隔37年再召开 或带来5大改变


12月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除了是处于“十二五”收官和“十三五”开局节点的关键会议外,还有一大关注热点。那就是会后还将接着召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这是时隔37年后,“城市工作”再次上升到中央层面进行专门研究部署,预示着我国城市工作将迎来重大变化。


上一次召开全国性的城市工作会议是1978年。那次会议出台了《关于加强城市建设工作的意见》,基本奠定了此后30年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思路。


其实,近段时间以来,中央对城市工作已经给予了非同一般的关注,那么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又将聚焦哪些城市建设改革和发展热点,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发展道路将有哪些影响?


中国城市发展又临重要转折点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牛凤瑞说,中国城市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拐点”。在这个时点,召开中国城市工作会议,是中国城市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


未来老百姓的城市生活将发生哪些改变?住房政策、城市建设将有哪些调整?这几次会议已经定下了基调:顺应城市发展规律、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增强城市宜居性、改革完善城市规划、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未来,居住在城市的你有望感受这5大改变


1、缓解特大型城市压力,再建10个“中心城市”


据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介绍,“十三五”期间,要再有十个类似北京这样的中心城市才行。至于这些中心城市位置,他说,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发展空间趋于饱和,新的中心城市重点将在东北、中原、成渝等几大城市群培育和发展。


2、落户城市将更容易,农民工们真正“入住”城市


12月1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要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近期,鼓点渐密的户籍制度改革敲开了农民工进入城市的大门,而“十三五”规划建议表明,未来将有更多举措推进“人的城镇化”,让新市民共享城市公共服务,真正在城市安家。可以预见,新市民在城市“安家落户”将更容易,共享城市公共服务的政策红利也将到来。


3、整治交通堵塞、环境污染出狠招,让城市更宜居


堵车、雾霾是大城市居民的两大“心病”,也是城市工作的重点所在。如何让城市更宜居?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了四大举措:引导调控城市规模、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4、不能一任领导一任蓝图,城市规划将不再“短命”


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召开第十一次会议,习近平就城市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城市工作的“六个要”,其中“要改革完善城市规划,改革规划管理体制”为城市规划定下了改革方向。


而不久前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也针对这个问题开出了“药方”:“要改革完善城市规划,准确把握城市规划定位,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更加科学合理基础上强化城市规划的法治化,避免再次出现“重复施工、大拆大建”,将是改革完善城市规划的重要方向。


5、房地产去库存要打歼灭战,老百姓的居住条件有望改善


14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化解房地产库存”。这已是近期中央第二次提出要房地产去库存。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指出,要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


怎么去库存?政治局会议指出,要“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推进以满足新市民为出发点的住房制度改革,扩大有效需求。”如今,城镇户籍家庭的住房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但外地非户籍人口拥有的房子很少。“新市民”成为去库存的关键词,势必将房地产库存引导到有需要的人群中去,进而更有效地提高住房使用率。


除此之外,针对此次中央对楼市去库存的密集表态,有分析人士认为,未来相关财政、货币等支持政策将陆续出台,已有的相关政策将继续强化。从长期来看,去库存将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不仅将促使房地产业回暖,也有助于人口、产业、住房的良性循环发展。


以上转载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中国城市发展的七个趋势


展望2020年,在新型城镇化规划的指引下,城镇化发展可能出现以下趋势。


一是大城市的数目将有所增加。目前,建制镇和小城市的落户条件在不少地方已经放开,但其自身的吸引力相对较小。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受到严格限制。


未来一段时间,随着有序放开人口50万至100万的城市落户限制,合理放开城区人口100万~300万的大城市落户条件,合理确定城区人口300万~500万的大城市落户条件,中国将会出现更多的大城市。


其二,城市发展的群、带形态更加明显。东部地区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素质上有明显提升,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位置将有所提高。中西部地区成渝、中原、长江中游、哈长等城市群将会获得更多政策和市场力量的支持。


长江经济带东有长三角城市群作为龙头,中有长江中游城市群支撑作主干,西有成渝城市群舞起龙尾,作用更加凸显。依托陆桥节点城市和城市群构建的丝绸之路,在推动与中亚和整个欧亚大陆的区域大合作中将发挥战略作用。


其三,一批特大型小城镇有望获得市级管理权限。目前建制镇的数量已从1978年的2173个增加到20113个。小城镇发展的最大特点是出现了高度分化的现象。对于这些已经存在的小城镇,重要的引领方向是采取差异化的政策。对于人口多、经济实力强的镇,应赋予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管理权。预计东部一批人口达到10万、20万以上的特大型小城镇可以变市,使其名实相符。


其四,中西部重点城镇迎来机遇期。国家一直通过各种政策推动西部发展。上个世纪末,政策的着眼点是西部的全面大开发政策。金融危机以来,重点在于推进产业的自东向西转移。新一轮“西部概念”的侧重点在于,以城镇化作为平台,推动产业转移、农业人口就近城镇化与西部重点城市群、重点城市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提升相结合。


其五,新城新区的数量受到抑制。新城新区的设立将受到更加严格的监管,城市边界无序蔓延的情况有望缓解。新城建设数量减少,但一批新城将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探路者,注重统筹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商业区等功能区规划建设,有效推进功能混合和产城融合。在集聚产业的同时集聚人口,防止新城新区空心化。


其六,交通节点城市需要重新寻找竞争优势。到2020年,普通铁路网覆盖20万以上人口城市,快速铁路网基本覆盖50万以上人口城市;普通国道基本覆盖县城,国家高速公路基本覆盖20万以上人口城市;民用航空网络不断扩展,航空服务覆盖全国90%左右的人口。在这样的情况下,成为交通节点的城市大大增多,交通交点成为城市的基本特征,而不一定形成必然的竞争优势。


最后,绿色、智慧、人文城市引领城市风向标。一批城市将在推动城市绿色发展、提高智能化水平、增强历史文化魅力、全面提升城市内在品质等方面,脱颖而出,成为新的领军城市。


依托传统产业定位的一批制造业名城,面临城市功能、产业、形象的挑战。城市的定位将会偏“软”、偏生活化。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类句子不但会成为城市定位用语,也会实实在在地指导城市的发展。


本文节选自:瞭望东方周刊


何止再建10个北京 中国城市要迎来5大改变!_第1张图片

中国最憋屈的14个城市 今不如昔还缺人气儿~


第一:西安

一千多年前长安城的面积是今日西安老城区的八倍。也是世界第一个人口达百万的都市。作为中国13个朝代的都城所在,它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为四大文明古都。


这种昔日的景象已荡然无存了。来过西安的外国人顶多对三样东西留有印象,兵马俑、大雁塔、明城墙。除此之外,这个曾经世界上最富庶辉煌的都市只给人留下一片空白。


现在西安不仅GDP总量在中国40名开外,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水平也被后起的乌鲁木齐超过,同时在西部地区西安也与重庆、成都的差距越拉越大。


第二:天津

天津原来只是运河边上的一个小镇,兴起于金元时期。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西方为了控制清廷,重点经营天津,在这里设立了9国租界,天津因此成为租界最多的中国城市。


晚清时期,天津是北洋重镇,很多新事物比如新式海军、陆军、警察制度、电报、电话、铁路、现代邮政、西式大学等,都从天津引入中国,天津还一度是力压上海的传媒中心。


1949年的时候,天津是中国第二大城市,经济总量相当于南京(第四)和青岛(第五)的总和。但是1949年后,北京重新成为首都,天津的光芒逐渐暗淡。1958年到1967年,天津一度还失去过直辖市的地位,成为河北省会。


由于战备原因,在1978年之前,天津很少获得重大建设项目,经济总量不断下滑。直到最近几年,天津才开始复兴,但远远没有恢复当年的影响力。


第三:哈尔滨

哈尔滨虽然兴起于20世纪初,但发展十分迅速,在民国初年哈尔滨就成了中国的超级都会城市。哈尔滨全城遍布俄式建筑,号称“东方莫斯科”,当时的哈尔滨洋气十足,其时髦程度可与上海、天津并肩。建国后哈尔滨也成为了中国十大城市之一。


到1905年,已经有来自美国、德国、波兰、日本及法国在内33个国家的16万侨民移居到哈尔滨,有16个国家建立了领事馆。1949年的时候,哈尔滨的经济总量位居全国12位。此前,它还一度是东北亚的国际经济中心。


如今,哈尔滨只能在内地城市中名列25位左右。而东北中心城市的接力棒,由哈尔滨传给长春,如今仍然牢牢地拿在沈阳手中。在过去100年间,东北地区的中心不断南移,原因很简单:当年繁荣的陆路口岸,现在冷清下来,内陆由国际交通中心变成了死角:俄罗斯、朝鲜都衰落了,封闭了。今天很多人在谈论中国十大城市时根本都不会想起哈尔滨。


第四:长春

中央政府将中国最早的汽车工业落户长春,长春与渖阳、鞍山、大庆共同成为了共和国的骄子。改革开放前长春一路都是春风得意,但自上世纪80年代以后,长春的汽车工业大幅度滑坡,后起的上海(大众)、天津(丰田)、广州(本田)等城市利用外资纷纷将长春超越,长春这个中国的“汽车城”现在已是空有虚名了。


第五:南京

1927年到1949年,南京是中国的首都。如果没有日本侵华,弄不好到1949年的时候,南京可以超过天津,成为第二大城市。事实上,即便经历了战火的摧残,1949年南京经济总量仍然位居第四,人口位居第六。如今的南京,GDP在省内位居第三,被苏州和无锡超过。吸附的资金总量约1.84万亿,低于苏州。当年的首都,现在成为省内的二流城市。



第六:青岛

青岛也跟一个外国皇帝密切相关。1899年10月,在抢占胶州湾两年后,德皇威廉二世命名并下令建设“青岛市”,从此开始了德国人15年的统治。


1929年,青岛成为民国第6个直辖市。1949年的时候,青岛是民国12个直辖市之一,经济总量位居中国第5。在三十年代,更是仅次于上海、天津的第三大都市。如今,虽然青岛是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但经济总量已经退至13位。


第七:武汉

武汉自清末洋务运动以来就是中国最大的几个工商业城市之一。武汉的地理位置极佳,如果我们认同京广线和长江,可以作为中国坐标系的X轴和Y轴,那么武汉就是坐标原点。


自古以来,武汉一带就有九省通衢的美名。建国后武汉也是中国十大城市之一,其经济水平长期位居中国前10。可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武汉的经济节节败退,虽然还是中国前20大城市,但GDP总量已经落在10名开外,人均收入水平在大城市里是相当低的。


第八:保定

1669年,直隶巡抚由正定移驻保定,保定开始成为省会城市,1724年“直隶巡抚”升格为“直隶总督”。1870年以后,直隶总督一般兼任“北洋通商大臣”,在天津办公的时间越来越多,保定的地位有所下降。


进入民国,河北省会就显得飘忽不定,一会儿天津,一会儿北京,一会儿保定。建国后,河北省会仍然迁来迁去。直到1968年,铁路枢纽石家庄成为河北省会,天津恢复为直辖市,保定彻底退居二线,成为一个普通的地级市。从直隶总督府所在地,到省会,再到普通地级市,保定一路坐滑梯。


第九:大连

上海、天津、青岛曾是民国时前三名的城市。这在30年代初是正确的,而后南京当上首都后迅速崛起,超越了青岛。但1937年的大屠杀又摧毁了南京的繁荣,大连则因为远离战乱日见繁盛。1949年的时候,大连是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三的城市。远比现在排名靠前。


第十:海口

海南省曾经被国家政府钦定为经济特区,海口作为海南的省会,理所当然有更多的政策优惠和经济特权。上世纪80年代,大批毕业的大学生南下闯海南,海口繁盛一时,其城市建设速度曾一度与深圳并驾齐驱。


然而20世纪末,海南的经济泡沫蒸发,海口萧条了下来,留下了那一栋栋烂尾楼。在省内海口的名声也被三亚超过。


第11:汕头

汕头是由于英国在鸦片战争后强迫清政府开埠而兴起的。汕头虽然历史并不长,但也辉煌一时。现在香港、东南亚的大富豪很多都是祖籍汕头。改革开放后汕头也受到中央特殊照顾,成为了中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


然而20多年过去了,汕头却始终没有成为经济亮点,其经济水平连省内的东莞、佛山都比不上。汕头空有那么多海外富商,自己却渐渐“泯然众人矣”。


第12:洛阳

洛阳曾经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繁荣都会之一,然而现在的洛阳已经光芒尽褪。建国初期曾有人大代表提议将河南的省会放在洛阳,这样可以使这个古都得以重新焕发。但那时的郑州已经是中原最大的工商业城市,郑州强大的铁路枢纽优势使洛阳败下阵来。


今天的洛阳成为了重工业城市,虽然GDP水平在中部不算低,但城市污染极其严重,在中国人心中也只剩一个“洛阳牡丹甲天下”的模糊概念了。


第13:徐州

徐州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虽说徐州的战乱不断,但徐州人用自己的坚强让这座城市千年不倒,历朝历代徐州都声名远扬。可是今天的徐州却陷入了历史上最尴尬的境地,徐州经济发展缓慢,人均收入水平在江苏是很低的。


第14:连云港

连云港是亚欧大陆桥的最东端,也是中国最早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然而20多年来,连云港的港务运输业始终发展缓慢,这样也导致了连云港城市建设的停滞不前、经济发展迟缓。


连云港的人均收入水平是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最低的,以至于被山东日照市超越,并与之争夺亚欧大陆桥桥头堡的地位。


来源:新浪博客

你可能感兴趣的:(何止再建10个北京 中国城市要迎来5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