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晚清到当下,媒体这样报道圣诞节|拾煤渣

圣诞节是在晚清时期传入中国的。

当时曾被称为外国的“冬至”,一开始盛行于通商口岸的租界内,与一般中国人没什么关系。后来,加入教会的中国人多了,华人也开始参与到了圣诞节的宗教活动中。


从晚清到当下,媒体这样报道圣诞节|拾煤渣_第1张图片

民国时的圣诞节促销广告


胡适留学期间,第一次在圣诞节前夕来到天主教堂,他在1912年12月24日的留学日记中记载了当时的情况:


本日为耶稣诞节之夕,吾辈乃无家可归,因招请无家之游子为解愁之会,名之Consolation Party,亦斫松树为“圣诞节之树”,插烛枝上燃之。树梢遍挂玩具,拈阄表散之。来者围火炉团坐,各道一故事为乐,忽忆及前日夜行见月方圆,当为吾国旧 历十一月中,检旧历,知明日为十七日,则亦吾诞辰也,念之弥增感慨。


从晚清到当下,媒体这样报道圣诞节|拾煤渣_第2张图片

1919年12月26日,《申报》刊出了《虹口救主堂举行朝觐礼拜志》与《虹口救主堂举行朝觐礼拜之摄影》


从晚清到当下,媒体这样报道圣诞节|拾煤渣_第3张图片

民国时期的圣诞卡


从晚清到当下,媒体这样报道圣诞节|拾煤渣_第4张图片

1934年12月26日,《申报》刊出了《国际大饭店年景盛况》与《百乐门圣诞盛况》


1949年后,国内关于西方圣诞节的报道趋于负面。就《人民日报》而言,在1950-1980年间,其关于圣诞节的报道,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关注圣诞期间,西方国家发生的事故和死亡人数。二是借圣诞节之机,报道西方民众的悲惨生活。三是批评西方国家把圣诞节变成了“购物节”。


从晚清到当下,媒体这样报道圣诞节|拾煤渣_第5张图片

1950年《人民日报》 圣诞节回家 漫画


从晚清到当下,媒体这样报道圣诞节|拾煤渣_第6张图片

1952年《人民日报》 圣诞节和美军


从晚清到当下,媒体这样报道圣诞节|拾煤渣_第7张图片

1960年《人民日报》 圣诞节报道


从晚清到当下,媒体这样报道圣诞节|拾煤渣_第8张图片

1965年《人民日报》 美国人民在阴郁和痛苦中度过圣诞节


从晚清到当下,媒体这样报道圣诞节|拾煤渣_第9张图片

《人民日报》60年代报道中引用《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描述:“成千上万美国工人将收到一份不愉快的圣诞礼物——年终解雇。


随着改革开放及中国同西方关系的好转,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人民日报》上关于圣诞节的报道趋于正面。九十年代以后,逐渐开始反思。


从晚清到当下,媒体这样报道圣诞节|拾煤渣_第10张图片

1982年《人民日报》: 不平安的圣诞节


从晚清到当下,媒体这样报道圣诞节|拾煤渣_第11张图片

1983年《人民日报》: 圣诞节和免费喝汤的人们


从晚清到当下,媒体这样报道圣诞节|拾煤渣_第12张图片


1991年《人民日报》: 阴郁的圣诞节


从晚清到当下,媒体这样报道圣诞节|拾煤渣_第13张图片

《人民日报 》:海外华人的圣诞困惑 1993年


而这中间,中国“圣诞节战争”并未销声匿迹。一些民族主义批评家指责西方使用节日作为外国帝国主义的工具。这一观点来自中国记者海伦·高的一篇文章《圣诞节在中国的发展》:


“美国的一些人为重现该节日的精神意义而抗争,中国反圣诞节人士警告不要允许西方文化污染中国文明。2006年的圣诞节前夕,10名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其它名牌大学的博士后一起写了一封公开信,要求中国人抵制圣诞节,抵抗“西方软实力”的入侵。他们警告,“[中国庆祝圣诞节的人]正在做西方传教士100年以前想做但却没有成功的事。”信中还写着,“中国人需要谨慎对待圣诞节,支持我们自己文化的主导地位。”

从晚清到当下,媒体这样报道圣诞节|拾煤渣_第14张图片

《年轻人为何热衷圣诞节》 人民日报 2006年12月25日


最近几年,随着社会开放程度和文化融合的加深,以及商业文明的渗透,媒体对圣诞文化的报道更多集中在消费、购物、狂欢行为上。


从晚清到当下,媒体这样报道圣诞节|拾煤渣_第15张图片


从晚清到当下,媒体这样报道圣诞节|拾煤渣_第16张图片


从晚清到当下,媒体这样报道圣诞节|拾煤渣_第17张图片



text&photo | 综合整理自澎湃、人民日报、腾讯等

edit | 措大 小愚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晚清到当下,媒体这样报道圣诞节|拾煤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