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丁香花》,送给像母亲一样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们。
母亲是共和国同龄人。
她出生的时候,辽沈战役已经结束快一年了,中国的北方已经全部解放。但是距离新中国成立还有两个月。
那时候,姥爷在一个特别小的车站当站长,薪酬很高,作为家里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孩子(三年后,两个姨,两个舅舅才陆续出生),母亲简直是被宠上了天,她有精心摆拍的百日照,有漂亮的小布拉吉,还有三个小玩具。
母亲初中毕业考上了林业师范,毕业实习那年也才17岁。在学校里,因为年轻,又是科班出身,很受重用,曾被聘为十六中队辅导员。
我也不知道这张聘书是怎么穿越五十三年的风雨,最后跑到我手里的。我是在几日前收拾旧书时,才发现,她安静地躺在一本1979年版的辞海里。
母亲当年性格开朗,唱歌跳舞、诗词歌赋、朗诵表演,样样都行,所以,特别受学生的欢迎。每天,身边都围着一群叽叽喳喳的学生。
但是,母亲又特别认真,她对学生非常严厉!有一次,因为一个学生没写作业,母亲把学生家长叫来训了一顿,从此埋下了祸根。估计是学生回家后,被家长一顿狂揍,导致那个学生怀恨在心。在三年后,分三个夜晚,砸烂了我家所有的玻璃窗。(我家住一楼)
那段时间,我惊恐不安,每天夜里,都不敢睡觉。“哐啷!、哐啷”的玻璃破碎声,如噩梦般一直伴随我到今天。
所以,明明是很好的职业,我也挺喜欢的,就因为被砸窗户,让我不敢选择。因为我知道,我也会是那个严厉的老师,会叫家长,会执着地认为,这是在帮助孩子学好,而不是害他。
昨天,网上看到一个讨论:是否该把“戒尺”还给老师?
我认为,该还。
但是要规范“戒尺”的惩罚尺度。
若学生,都不能说,不能适当地惩戒一下,那还真是教育的悲哀。
都说“严师出高徒”,若老师,都不再管学生,不敢管学生,那,教育怎么能落到实处?!
我不知道,那个砸我家玻璃的学生,后来怎么样了,是不是在多年以后,会反省自己当初的行为,会不会后悔对他的老师、老师的家人造成的伤害。
我只知道,被砸了玻璃后,母亲从没想过找出谁是罪魁祸首,没想过用老师的身份强迫那个孩子出来道歉。母亲甚至没有报案,每次被砸后,她只是叮嘱爸爸买来新玻璃,换下破碎的。她甚至为那个孩子辩解说,青春期,情绪不稳定,很正常,等他长大了,就懂了,我是为他好。
母亲也一直坚守在教育战线,从未退缩过。直到从校长的岗位上光荣退休。她的学生遍天下,每到教师节、过年之前,来自全国各地的贺卡和礼物,纷纷飞向我家所在的北方小城,印象最深的是一大盒巧克力,我就是从那次开始吃上瘾,疯狂爱上了巧克力的。
那些贺卡,我也挑好看的存了一些,有个当年考取了沈阳农大的学生,字写得相当漂亮(所以我留下了),至今难忘,他写道:
星日不落,
教师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