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民生加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蒋志翔
基金资管公司经过短短三年时间的发展,无论是从机构的数量,还是从管理资产规模考量,均获得了爆发式增长。但与此同时,对基金资管通道角色的质疑声也不绝于耳。这种争议恰恰说明,社会高度关注基金资管公司这一新生事物。与其说基金资管公司成为同业搅局的“坏孩子”,不如说基金资管公司是大资管时代肩负金融使命的弄潮儿。
一、新常态新使命
2015年3月全国两会上的中央政府报告,明确提出了“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的新思路。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时代正式到来。
当前资金的需求者和供给者之间存在巨大撮合需求,这种需求为中国资管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内生动力,成为金融领域最具朝气的板块。同时,监管层一系列的政策利好及政策松绑逐步激发出了金融市场创新的活力,推动中国金融体系由过去以传统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为主,向新兴投融资业务和信贷业务并存的现代金融体系转化。基金资管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以其“全投向”、“大集合”、“易创新”的特点,成为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等各类机构金融变革转型的发力点,肩负起中国金融变革创新的历史使命。
当前中国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重点任务”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基金资管公司产品供给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方向,与上述“五大重点任务”中的去产能、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高度契合。
聚焦“去产能”
基金资管公司基本上都是在2013年之后成立,时值中国经济转型关键年,在这样的宏观环境下,基金资管公司着力先进产能、避开落后产能,支持新经济。有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投资绿色能源、环保、信息技术等领域的资管产品已超过2000支,规模超过3000亿元。
基金资管公司设立后,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支持创新企业,尤其是对急需输血的中小企业进行先期股权投资,担当创新企业的孵化器。在当前中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背景下,基金资管公司越发凸显出实体经济的脐带作用。越来越多的基金资管公司建设专门团队,发行产品投资于拟挂牌新三板的高科技企业。
随着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重燃国企活力,刺激中国经济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相较于公募基金参与国企改革所面临的诸多政策限制,基金资管公司投资非上市国企股权具有天然的政策优势,且不受持股比例限制。在参与国企改革过程中,基金资管公司还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协助国企整合资源、战略布局、市场拓展、员工持股、管理层激励等。监管部门、国企、社会资本等各方利益在国企混改中的平衡将在基金资管平台上完成。
助力“去杠杆”和“降成本”
金融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去融资杠杆、提升资金供给效率。基金资管公司充分运用其跨市场投资优势,缩短企业融资链条,扩大直接融资比例,逐步缩减间接融资规模,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发行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推动企业直接融资。当前,基金资管公司已经成为资产证券化领域的中坚力量,对于盘活企业资产、推动企业直接融资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次,开展投、贷联动业务。基金资管公司充分运用自身作为跨市场投资主体的优势,开展投、贷联动,为企业量身定做结构化融资模式,长期融资与短期融资相匹配、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将结合。
最后,开展一、二级市场联动业务。企业所处成长周期、阶段不同,其融资方式及需求也有差异。多家基金资管公司转型一、二级市场联动业务,深挖企业成长价值,进行长期价值投资,与企业同成长、共进退。
实现金融“去短板”
中国的社会大众需要多样化投资品种。基金资管公司通过资产管理业务,特别是多样化的资本市场投资、投行业务以及海外投资,为客户提供丰富的资产配置,缓解居民投资“资产荒”,为留住热钱尽一份力。
基金资管公司以其涵盖一二级市场和股、债市场的全方位投资方向,成为老牌金融贵族“银、证、保”的重要补充,能够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提供包括VC、PE、债权融资、股权投资、并购重组等一系列金融服务。相较于券商,基金资管公司将更加注重客户的遴选和后续扶持、培育,发挥“金融保姆”的优势,提供企业上市后的一系列管理咨询、债权支持及产业链整合等后续服务。
企业资金链断裂的案例表明,民间借贷难脱其咎,高额的融资成本往往成为拖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而频频破产的企业也使很多老百姓遭受了借款本息损失的痛苦,严重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由此可看出,社会富裕流动资金需要较高收益并且具有一定流动性的投资产品,企业需要较长且固定期限、较低成本的融资品种。基金资管公司有效运用其专户产品,将社会闲散资金合理配置,与实体经济无缝链接,不仅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同时还践行普惠金融,满足大众投资者需求,为大众谋福利,有力打击了非法集资和地下钱庄。
二、寻找基金资管公司的历史方位
当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格局之下,基金资管公司发挥“鲶鱼效应”,激发大资管时代下资管业务的拓展及创新,进而撬动中国金融体系的转型、创新,带动并服务好中国实体经济发展引擎的重新点火。这是未来基金资管公司历史使命的最终落脚点。
基金资管应当成为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金融探路者:通过有机整合现有资管机构的各类产品,实现对多层次实体经济的支持;促进产品创新带动投融资业务从债权向股权的转变,实现从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的转变,为“经济双引擎”提供强大的“燃料”支撑。
基金资管应当成为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和优化的最佳执行者:主动管理类项目将成为未来基金资管公司获取业内认可的关键,将成为基金资管公司实现收益的至高点,将成为监管机构实现经济转型与调整的有利抓手。其最终成为社会各项财富资源的最佳整合和利用者,并最终发挥出对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和优化的功能。
基金资管应当成为金融改革探索最佳的试错者:因基金资管公司的“万能”投资范围打破了行业边界的束缚,使得其能够成为金融改革最佳的试错者,如八爪鱼一般,在一种或者一类金融创新出现风险的时候,还能够通过其他的金融创新或金融改革实现生存并发展壮大,从而避免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
总之,大资管行业会引导投资行业、资产管理、财富管理“三位一体”,资产管理向上、下游不断跨界,以建立与投融资客户更加密切的关系。
三、民生加银资管对金融使命的探索
民生加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民生加银”)作为首批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的基金子公司,自成立以来,紧密相应政策号召,积极开展资管业务的各项探索,秉承金融使命,努力做好时代“弄潮儿”的角色。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基金资管公司首要通过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带动风控和渠道的创新,来实现自身发展的价值。民生加银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创新的导向,产品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如永续债开创了地产融资新方向;TRS4.0开创了同业合作新模式;“民生加银资管金通小贷资产支持计划”开创了基金资管公司在上交所挂牌交易的标准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先河等等。
基金资管公司要成为大资管时代的“弄潮儿”,就要在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不能沦为简单的“通道中介”。民生加银通过必要的机构改革,专门设置从事主动管理业务的经营机构;建立起与主动管理类业务发展方向相一致的风控体系、考核体系、激励体系等,为转型保驾护航。最后,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探索实现互联网与财富管理的有机结合。
科学有效的公司机制体系决定了公司的健康持续发展。民生加银一直在努力构建符合现代金融体系标准的政策机制,具体包括:科学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市场化的业务审批和投资决策机制、良好的沟通机制和价格转移机制等。特别是跨部门、跨条线的沟通机制及价格转移机制的完善,达成前中后台部门之间和不同业务条线之间的最大协同效应,实现“1+1>2”的效果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资产管理公司成立的初衷就是解决资产供给端和资产投资端之间资源错配的问题,包括信息的不对称、风险偏好的不同等等。民生加银通过股权投资平台、资产证券化平台、投资银行平台、海外投融资平台、互联网金融平台等的搭建,以资管计划来融合相应的产品和工具,最大限度的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提升自主能力是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手段。民生加银在过往三年的发展中积累和沉淀了四大的核心竞争力,.投资管理能力、风险控制能力、产品创新能力、客户关系能力。
与此同时,民生加银资管也在积极探索财富管理之路,针对客户的全面财务状况和长期财富目标,通过复杂而全面的变量分析为客户定制完整的家族化财富管理方案。
四、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在“分业监管、混业经营”的新格局下,基金资管公司要充分履行金融使命,还需要从以下七方面着力创造良好生态环境:
一是客观评估基金资管公司的价值和风险。基金资管公司作为新生事物,在发展道路上不免会有曲折,也不排除优胜劣汰和行业整合。但辩证唯物法的发展观告诉我们,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这要求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基金资管公司具有强大的内生动力,有坚定的自我发展、自我修正、自我完善的诉求,并且已切实付诸实施。客观评估基金资管公司的价值和风险,对基金资管公司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是建立基金资管公司分类监管机制。证监会对基金资管公司作为资产管理计划管理人在销售、信息披露、资管计划合规设立和运作等方面进行合规管理,建立起对各类基金资管公司主体的分类监管模式,根据评级级别,实行差异化业务监管的资源配置,推动监管政策的确定性、稳定性、持续性,缩减基金资管公司合规“寻租”空间。
三是明确基金资管公司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性质。建议明确基金资管公司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性质,向包括基金资管公司在内的各类资管机构统一发放金融许可证。改变登记机构不认可基金资管公司担任抵质押权、无法进入中国人民银行系统进行查询和登记的尴尬现状。
四是完善基金资管公司及其产品的法律体系建设。明确资管产品的信托法律性质。基金资管公司大量的资管产品是信托法律性质,而非委托法律性质,迫切需要《信托法》赋予资产管理计划财产独立性及破产隔离功能。
五是探索加强市场参与者的竞争机制。探讨逐步开放基金资管公司的业务牌照的可行性。例如开放新三板做市商角色、开放小微券商资质、开放股权众筹资质,为创业企业提供更为便捷的融资渠道;开放银行间市场投融资渠道,建议尽快考虑允许资产管理计划以产品名义在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开户并联网交易。
六是提高基金资管公司牌照准入门槛、赋予股东更多责任。建议提高基金资管公司注册资金要求,要求控股股东具备丰富的金融经验、一定的资金实力和从业人员要求等,有利于增强基金资管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更好的保护委托人的利益。
七是打破刚兑、培养投资者风险自担的契约意识。在管理人勤勉尽责、履行销售适当性及信息充分披露义务的前提下,引导投资者认识资管产品的本质,培养投资者理性投资、风险自担的契约意识。同时,借鉴国外金融行业及国内证券、保险、信托行业保障基金经验,成立基金资管公司的保障基金。
“天下英雄出我辈”,基金资管公司势必在“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肩负起金融改革与创新的重任,在中国金融发展的史册里留下浓重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