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静坐》有感

      这几天放假,被国庆人潮挤怕了的我决定在家蜗居。有幸,我终于翻开了那本静静躺在我桌上已久的《静坐》,这本书出自医学博士杨定一与他的女儿杨元宁,杨定一自小被人称为神童,20岁就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医学博士,年纪轻轻就获得了洛克菲勒大学双博士学位。他的女儿杨元宁在父母的熏陶中很小就开始接触静坐,16岁就出版了7本发人深省的童书,内容大多是与佛有关。《静坐》这本书是由杨元宁和杨定一共同完成,其中涵盖了杨定一多年以来修习静坐的方法、心得以及教学累积的问答,也纳入了女儿杨元宁从十岁到二十四岁向父亲提出的各种问题。

      书中从医学的角度剖析了坚持静坐能给人的大脑以至身心带来的变化,除此之外,书中还介绍了多种非常实用的静坐技巧。其中一种,我正在练习。

    “数息法”:轻轻专注于呼气与吐气,把注意力放在鼻尖或下丹田(可以想象成在肚脐下方约三指宽的位置或肚脐和耻骨的正中央)每一次吸气,只须知道自己在吸气,观察吸气的过程,直到吸满了气为止。呼气时,开始数“一”,直到吐完气为止。重复同样的吸气、吐气循环,同样,吸气,吐气时数“二”。每个吸气吐气循环计数一次,只有呼气时才计数,直到数完“十”为止,再回到“一”重新计数。不断重复“一”到“十”的吸气吐气循环,直到静坐时间结束。

      其实,我大约在5年前就接触“静坐”,并且时有练习,但静坐并没有给我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一度对静坐这种修身之法失去热情。

      机缘巧合,当我今天又再次看到“静坐”的有关书籍,正如杨定一博士所说的那样:我们在静坐中可能感受到的喜乐、平安或各种千变万化的感觉一点也不重要,这些充其量只是心灵带来的附属品,我们不是为了感觉而静坐,我们要做的只是专心练习静坐这一件事就好。我们的动机应该定位于“练习”而非“结果”。杨定一的话让我如梦初醒,我突然明白“好的感觉”和“坏的感觉”其实在本质上都只是感觉而已,大多数人的状态会受感觉影响,因此我们本能地排斥“坏的感觉”,期待“美妙的感觉”能够频繁降临。但实际上,练习静坐时体验到的感觉不是最重要的,磨砺自己的心灵才是唯一重要的事。

      我已明白自己真正要做的是什么,我将重新认识“每日静坐”的要领,踏上坚持不懈的静坐践行之旅!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静坐》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