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叙作战一周内损失坦克近千辆,而以色列却靠着美国活过来了

埃叙作战一周内损失坦克近千辆,而以色列却靠着美国活过来了_第1张图片

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继续给大家连载20年前解放军出版社的专著《战争离我们有多远:张召忠点评军事革命》


埃叙作战一周内损失坦克近千辆,而以色列却靠着美国活过来了_第2张图片


1973年10月6日是阿拉伯穆斯林的斋月节,也是以色列犹太教的赎罪日。斋月对于穆斯林和犹太教徒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按照教规,除老人、儿童或病人外,人们在白天不能吃饭、喝水和吸烟,太阳落山后才能进食,白天许多商店都关门或减少营业时间,所以以色列虽然在战前得到许多关于阿拉伯人要发动战争的情报,但并没有当真,认为斋月里在白天不吃不喝的阿拉伯人是不会发动战争的。但埃及和叙利亚正是利用以色列人的这点疏忽,才在犹太人的赎罪日这天发动了第四次中东战争。


埃叙作战一周内损失坦克近千辆,而以色列却靠着美国活过来了_第3张图片

埃及军队渡过苏伊士运河

(来源:美国中央情报局)


第四次中东战争是二战以后最具现代化特点的一场规模较大的局部战争,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交战双方各投入了大量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因而对7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武器装备的发展、作战思想的改进及编制体制的调整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经验教训是多方面的,但就与坦克和地面作战有关的问题而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探讨:


一是关于作战指导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首次使用机枪,并与堑壕和铁丝网一起组成坚固的、号称是不可逾越的防御阵地之后,人们曾经长期处于徘徊之中,没有任何防护能力的步兵要想突破这样坚固的防御阵地相当困难,要付出极大的代价。1916年索姆河战役中坦克的出现,使进攻作战出现了转机,坚守阵地的消耗战模式面临挑战,在飞机掩护下、以坦克为主进行的机械化运动战逐步发展为重要作战模式。


埃叙作战一周内损失坦克近千辆,而以色列却靠着美国活过来了_第4张图片

(来源:Imperial War Museums )


一战后20年的停歇期间,以富勒为代表的、包括古德里安等人在内的坦克战专家和军事思想家们,推出了机械化战争理论,后来为1939年以后的德军闪击战奠定了雄厚的理论基础。二战初期,德军正是利用这种理论和大量坦克集群席卷欧洲、顺利突破“马奇诺防线”。


二战以后,坦克和坦克战理论又有许多重大发展,但令人不解的是以色列在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之后,却在苏伊士运河东岸修筑了以色列的“马奇诺防线”,即用国防军参谋长名字命名的“巴列夫防线”。


埃叙作战一周内损失坦克近千辆,而以色列却靠着美国活过来了_第5张图片


这条耗资数亿美元构筑的坚固防线,依托河岸的沙堤被加高到20-25米,朝运河一面的斜度达55度,在陡坡上设置了绵密的铁丝网和雷区,沿水面还铺设了凝固汽油管,精心建造的30多个支撑点和碉堡群能抗500公斤炸弹的冲击,此外还设立了20多个支援阵地。


结果,如此坚固的防御阵地居然在开战后不到9个小时就被全线摧毁,从而使以色列在战争初期陷入极大的被动之中。其实,以色列拥有中东地区最先进的坦克和飞机,如果在机动战理论的指导下,把修筑巴列夫防线的经费用来购买飞机和坦克,在飞机的掩护下,以坦克为主组成庞大的地面机动集群以攻为守,必然会挫败埃叙军队的锐气。此役的教训说明,空有先进的武器装备,而无与之相应的作战理论指导,失败将是必然的,毫无疑义的。


二是坦克与反坦克的问题。


在战争初期,对于以坦克为中心的地面攻防作战,没有人表示怀疑,为此,双方都投入了大量的坦克兵力。其中,埃叙等阿拉伯国家参战坦克有3800辆,参战陆军师中有一半以上是装甲师和机械化师;以色列也投入了1700辆坦克,参战部队中装甲旅和机械化旅占参战旅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作战双方均以坦克作为主要作战力量,在西、北两线240公里的作战正面上共投入坦克5500辆,平均每公里正面约有25辆坦克,因距离太近、密度太大,有时坦克炮无法展开火力,还经常形成双方坦克相撞的事件。


埃叙作战一周内损失坦克近千辆,而以色列却靠着美国活过来了_第6张图片

进攻戈兰高地的叙利亚军T-62

(来源:The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重视坦克在现代化陆战中的作用是重要的,但如何进行反坦克作战则是更为重要的。以色列按照传统军事原则,始终坚持“以坦克反坦克”的观点,认为机动的坦克炮是反坦克的有效武器;而埃及人则打破常规,第一次提出单兵反坦克武器是反坦克作战有效方式的观点。


战争实践证明埃及军队的作战理论是正确的,他们用这种战法在10月8日全歼以色列一个装甲旅,开战头三天,以军在西奈半岛损失的300辆坦克中有90%以上是用反坦克导弹和火箭筒击毁的,有一名埃及反坦克手用反坦克导弹就击毁了23辆坦克。遭受沉重打击的以色列不得不向美国紧急求救,空运来2000枚陶式反坦克导弹,才扭转了战争后期的结局。


埃叙作战一周内损失坦克近千辆,而以色列却靠着美国活过来了_第7张图片

西奈战线从10月6日至15日的战况

(来源:Department of History, U.S. Military Academy)


反坦克导弹的神奇作用在战后的理论研究中曾一度被过度喧染,并出现了“导弹制胜论”、“坦克过时论”和“坦克无用论”等观点,这些观点的争鸣对1973年以后世界各国坦克的发展和战术技术性能的提高起到重要促进作用,人们清醒地认识到:在现代战争中,无论是导弹、飞机、坦克还是军舰,任何一种或两种高技术武器装备都不可能制胜,必须要进行协同作战。


就地面作战而言,以坦克为主体的机械化部队并没有过时,仍将是地面作战的骨干力量,但并不是唯一的力量,必须在空中力量的掩护和协同下,联合使用步、炮兵力,才能打赢未来陆战。这种空地协同作战的思想为以后的“空地一体战”理论奠定了重要基础。


埃叙作战一周内损失坦克近千辆,而以色列却靠着美国活过来了_第8张图片

西奈战线从10月15日至24日的战况

(来源:Department of History, U.S. Military Academy)


三是保持质量优势还是数量优势的问题。


阿以双方分别是在苏美的支持下发动第四次中东战争的,冲锋打仗的是穆斯林和犹太人,但作战原则、军事思想和武器装备却反映了苏美军队的背景。埃叙军队继承了苏联军队重数量优势的传统,无论是步兵、坦克、飞机还是火炮,都数倍于以军,形成强大的数量优势,而且是在西、北两个方向对没有什么作战纵深的以色列展开两线突击,使以色列疲于应付。


埃叙作战一周内损失坦克近千辆,而以色列却靠着美国活过来了_第9张图片

戈兰高地的战况

(来源:Department of History, U.S. Military Academy)


以色列则坚持了美国人以质量优势战胜数量优势的观点,例如坦克数量对比为1:2.5,飞机数量对比为1:2。但实际损失结果则令人吃惊:阿方损失2550辆坦克,以方只损失840辆;阿方损失549架飞机,以方只损失110架;阿方损失舰艇15艘,以方只损失1艘;阿方死伤及失踪人员25513人,以方只损失12146人。


埃叙作战一周内损失的坦克近千辆,以色列坦克虽然在反坦克导弹面前也有大量损失,但质量明显占有优势,特别是战场抢修能力非常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一辆阿方坦克被击中后它就永远失去了战斗能力,而被击中的以军坦克却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进行抢修重新投入战斗。阿方一辆坦克只能当一辆用,而以方一辆坦克却能当几辆用,有的坦克多次受伤,但多次重赴战场,良好的质量效能为现代化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发展提供了一些令人深思的启迪。


——本文摘自《战争离我们有多远:

张召忠点评军事革命》

第四部:信息化装备。第17章,回首机械化战争。

截稿至:1998年10月。解放军出版社

1999年7月第一次印刷




埃叙作战一周内损失坦克近千辆,而以色列却靠着美国活过来了_第10张图片


埃叙作战一周内损失坦克近千辆,而以色列却靠着美国活过来了_第11张图片

埃叙作战一周内损失坦克近千辆,而以色列却靠着美国活过来了_第12张图片

埃叙作战一周内损失坦克近千辆,而以色列却靠着美国活过来了_第13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埃叙作战一周内损失坦克近千辆,而以色列却靠着美国活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