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飞跃的驿站——信阳师院学习、成长史

在我的人生经历中,信阳师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名字,因为在这里,我学习了系统的理论知识,获得了切实可行的教学经验,得到了英语学科专家的指引,有了教育教学的思考力。在这里,我的认知被重构,无论是视野广度还是思想深度,都发生了不可替代的飞跃。纵观前后的学习,以及自我的横向比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深刻的反思和总结:

一、  课程内容丰盈,拓展学习广度。

因为是两年期的培训,课程安排显得不拘一格,内容比较丰盈,不仅限于英语教学的学习,涉及领域比较广,填补了我们以前认知上的空缺。比如《关于西方文化的几点总论》,让我们了解了西方文化的渊源。知道了“灵与肉的关系”是西方文化的基本主题,它的两个主要来源是希腊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三个基本内涵包括民主法治、科学理性 、人本世俗。马克思认为,“人类文明或文化的童年有三种:正常(希腊)、粗野(阿拉伯)、早熟(中国)。有什么样的童年就有什么样的青年、中年和老年;文化的发展大致也如此。”此外,《艺术哲学》对希腊文化有这样的描述:“在那种临海的温和气候中成长的希腊人自然要比其他别的民族发展的更轻快更和谐。酷热使人消沉懒惰,严寒也使人僵硬迟钝,而希腊人则始终保持青春焕发、生气勃勃。” 了解了这些,我们就会理解西方人的做事方式,了解到西方民主、自由的本源。这对英语语言的学习也有促进作用,我们的外语教学也可以拥有高屋建瓴的视角。

心理学和教育学本来就密不可分,因此赵开中老师带给我们的《健康心理,幸福人生》,让我们收益颇丰:从学习、工作和成长中应该了解的心理学,以及心理学相关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让我知道了学习心理学的必要性。最为重要的是通过赵老师分享的一个个辅导案例中,让我体验到了做教师的真正含义:“把教育当成一份事业而不仅仅是一种职业。喜欢这份事业,就会真心关注学生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对学生的真情就会情不自禁地流露或者瞬间迸发”。遇见这样的老师,是学生人生幸事。英国作家笛福说:“一个要教育别人的人,最有效的办法是首先教育好自己。”教师的文化底蕴和人格素养需要在学习中不断积累,在实践中不断修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担当得起“教师”的称号。赵老师还给我们讲解了“情绪ABC理论”的学习与运用:A是事件、问题;B是看法、解释、评价、观点;C是结果。事件或问题发生后,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看法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不同情绪引发不同的行为,不同的行为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学习并运用情绪ABC理论,以积极心态,换角度正向看待教育管理及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赵老师说幸福和快乐就是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整个讲座中,赵老师列举了许多教育故事,用讲故事的方法告诉我们,做一个有能量的人,对学生可以“示以美好,授以希望”。

除了心理学知识以外,我们还了解了韩国教育现状、俄罗斯文化、维权意识、计算机运用技术等等,无论开设的是哪一门课程,都有它存在的价值,都为这次学习之旅锦上添花。

二、  学科专家引领,铸造学科认知高度。

在这一次信阳师院学习经历中,有很多英语顶尖学科专家亲临课堂,让我们感受到大师们的魅力,同时思考着自己的教学方向。比如北师大的苗兴伟老师带来的《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与设计》,苗教授从全世界的核心素养观入手,解释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落实英语核心素养。尽管以前对“英语核心素养”也有了解,通过苗教授的深度解释,对核心素养有了更全面地认识。什么是素养?沉淀在人身上的对人的发展、生活、学习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素养是一个人的“精神长相”;素养是一个人的“人格”;素养是一个人的“行为习惯”; 素养是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这就要求有学生创造性与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以及学会学习与终身学习 。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对今后的教学工作也是一个方向指导。苗教授还解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学习“学习即理解,培养思考能力。学习即运用,把你的理解和思考用起来。学习即兴趣,全局性理解源于发自内心的渴求。学习即融会贯通,解决实际问题很重要。”核心素养的提出意味着我国的英语基础教育进入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科育人为导向,以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的新时代。因此我们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围绕主题,基于语篇,学生在语言、文化、思维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表现。苗教授对英语教学有以下几点建议:英语学习应该基于语篇学习,语篇是语言学习的主要载体。在语篇中接触、理解、学习和使用语言。语言学习不应以孤立的单词或句子为单位,而应以语篇为单位进行。并且强调了语篇分析(这是目前初中英语教学中比较薄弱的一环。)如何进行语篇分析呢?可以从“语篇的意义 ”、“语篇如何表达意义”、“语篇的衔接”、“语篇的连贯”、“语篇的信息展开方式”、“语篇的宏观结构”、“语篇的类型(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方面入手。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有意识地渗透有关语篇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形成语篇意识,把握语篇的结构特征,从而提高理解语言意义的能力。 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语篇知识有效地获取和传递信息,表达观点和态度,达到运用语言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目的。具体做法是:

通过浏览语篇字里行间,推导出语篇蕴含的意义,可以通过一些what/where/how/when等Wh疑问句训练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语篇整体分析,了解作者的经历,以及所表达的观点和写作意图。还要让学生感悟语篇的主题思想、目的和意图,及其对读者的影响,建议学生如何结合自身的经历,深入理解语篇,理解语篇所需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知识。当然,通过语篇学习,还可以增加学生词汇和语法知识。非常喜欢苗教授提出的这个观点:“将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融入阅读教学,使学习者通过文本分析和评价,理解文本的深层意义,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这将是我们以后语篇教学重点改善的地方。通过批判性阅读,可以让学生分辨重要和非重要的信息,区分事实和观点,确定作者的目的和语气,推导言外之意,填补信息空白,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我对苗教授利用“阅读圈”设计的课堂活动很感兴趣,这个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把小组成员分成不同角色,共同完成阅读任务,角色分配如下:Discussion leader(讨论组长)、Word master(单词大师)、Culture collector(文化收集者)、Passage person(段落解读者)、Connector(生活联系者)、Summarizer(总结者)。这样的设计,人人有事干,并且都负责确定的任务,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学会沟通合作。

来自广外的王初明教授通过“续论”教学法提高外语教学的有效性。王初明教授提出了一个很鲜明的观点:“静态的语言操练如何适应并应用于动态的内容表达?续论——高效学习外语。”什么是“续”呢?对话、短信、电子邮件、连续剧、对对子、《红楼梦》后40回等等,这种有依托“续”下去的文本或材料,都叫“续”。那么,“续论”则是一种语言习得观——语言是通过“续”学会的,语言习得高效率是通过“续”实现的。因此,续论存在于两个观察之中:一是对话中存在不完整的语段(存在信息差),二是对话的语言理解与产出不对称(不对称性),创造性地模仿是续论的核心理念。这种创造性模仿是学习者在对话互动(协同、拉平的过程)过程中伴随着丰富的语境,自主创造内容,语言表达遇阻时,借用对方词语,模仿用过便易记住,保持久,用得出。其中,王教授提出了“学伴用随原则”:学过的语言知识能否用出来,用出来是对还是错,决定语言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与什么语境相伴,相伴正确则用对,相伴不正确则易用错。(Learn together,use together)。“内容要创造,语言要模仿”是“续论”的根本。王初明教授提出的“读后续写”很适合日常教学,我也通过实践发现的确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拓展想象空间。

同样来自广外的魏在江教授通过《英汉语言对比与中学英语教学》告诉我们语言学习需要符合语言的内在规律。通过这次学习,我知道了英语是“形合”语言,而汉语是“意合”语言。英语句子结构紧密,有介词、连词等;汉语句子结构比较松散,甚至很随意。英语是注重形合的语言,句子结构相对完整。一个最常见的英语句子通常都包含有必不可缺的主语和谓语,主谓一致则是必不可少的约束条件。而汉语中的意合却不依靠关联词而依仗次序来体现相互之间的关系。句子中各个成分之间或者句子之间的结合多依靠语义的贯通,而少用连接语,句法结构形式短小精悍。了解了英汉的差异,在今后指导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就会尽力摆脱汉语的影子,尽量使用地道的英语来表达。

除了这些顶级大师的理论指导,来自英语教学的专家还有很多,比如禹海军老师、崔秀玲老师,以及信阳师院从事外语教学的教授,从英语教学的方方面面对我们进行规范的指导,让我们的英语教学不再停留在“用教材教”的层面,而是跳出教材、超越教材。用高站位的教学视角俯视教学,为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而组织教学。

三、一线教师分享教学经验,选择性吸纳精华。

这次课程安排中,还有诸多一线教学名师,他们都从自己的班级实际出发,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还有具体的课例。信阳九中的杜德荣老师、阳山中学的李玲老师,不仅仅是一线教师,还是省内名师,他们带来的干货,更接近大部分参训教师的最近发展区,更容易被吸纳。这些老师能够把自己的思考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去,然后通过教学实践,获得新的认知,如此反复,以至于达到了现在的高度。我边学习边思考:为什么同样是一线教师,差别就这么大呢?是啊,处于一线的教师,都坦言很忙,忙得忘了初心,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踏上教师这个岗位。记得《精要主要》这本书里提到了“更少,但是更好”的观点,意思是我们要学会甄别生活、工作中的信息,哪些是有用,哪些是无用的,要善于探索,敢于断舍离,清空思想上的杂念,执着于重要的事情。做教师还要做明师,做明明白白的老师,在教学上能够运筹帷幄,实现高效教学。并且要有高瞻远瞩的意识,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侧重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技巧的指导,通过学科教学,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四、学以致用,高效输出。

什么是真正的学习?参加培训的目的是什么?苗兴伟老师说学习是理解,从而培养思考能力;学习是运用,把思考和理解结合起来,学习还是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无论专家名师讲得多么入心得当,如果只是听的时候心动,培训之后一动不动,这样的学习,是比较浅层次的学习,并不会对认知重构起到多大的作用“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最好的学习就是教会他人。长春师范学院的孙影教授曾经说要以“输出式”学习作为自己的学习模式。的确是这样的,每次学习的时候,我会把笔记本分为左右两栏:左栏记录培训的重要内容,右栏记录自己当时的感受和思考。然后会尽快抽时间进行整理,形成自己的观点。最后根据学校或上级的安排,进行分享活动,有时候甚至是自告奋勇,主动在备课组或其他平台进行展示。在与别人分享的时候,对所学知识是加深理解、融合的一个过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会把这些感悟内化为自己的认知,最终提升自己的素养,完成华丽转身。

记得去年冬天在信阳学习了半个月之后,我整理了一个《如何上好初中英语写作课》的讲座,受到参加滑县初中英语“青培”教师的一致好评。实际上,我很久之前早有整理写作课讲座的想法,自己的实践反思比较多,但是理论支撑不够,一直不敢着手。正是因为这次学习,我融入了一些专家的高视角,才使得这个讲座既有“高大上”的着眼点,又有实际操作的意义和价值。此外,还有一些讲座分享,比如《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考英语tips》、《如何攻克中考“词语运用”》等,都收到了学科教师的一致好评。按照学习的几个层次:Learn to know; (学习——了解)Learn to do(学习——做到); Learn to live together(学习——共享); Learn to be(学习——迁移内化); Learn to change(学习——改变).我觉得自己已经达到了最后一个层次,那您的学习呢?

五、内化迁移,华丽变身。

因内化而改变,从而达到更高层次的认知,也许是参加培训学习最大的意义。通过这次信仰学习之旅,我学会了深度思考:怎样做一个有教育思想的老师?老师难道仅仅是授业解惑吗?如何在学生身上留下更多积极的教育影响?这些问题促使我在教学中改变。首先,我工作的重点不再拘泥于教材知识点、语法结构的讲解,不再在教材的圈子里游走,而是有了更高的认识。首先,跳出知识讲授,开始学法指导,因为教九年级,就从学生中考试题的研究开始,我梳理了往年的中考题,帮学生整理了如何通过中考题目探究知识的内在魅力。教科研意识增强。其次,教科研意识增强。针对英语教学,开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做的好处,解决的不仅仅是一个问题,而是一类问题;解决的不是一个教师的问题,而是一个备课组、或教研组的问题。最后,有了更广的视角,能从全局的角度审视教学。从课程的理念组织教学。这样,就能够把初中三年英语的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有一个完整的梳理,对每个年级的教学都有一个清晰的目标,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还对学生的实际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总之,任何形式的学习都是是为了运用,为了提高实践的效率,学则要学有所获,获则要获而致用,用则要思变。

信阳师范学院的学习之旅,指引我行走的方向,给予我前行的力量,我将永远铭记这一段非凡的岁月,再接再厉、努力向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思想飞跃的驿站——信阳师院学习、成长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