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矩和自由,你给了孩子哪一个?

“XX,你怎么把粥撒在桌子上了?跟你讲了多少遍了,吃饭的时候要保持桌面干净!再弄脏桌子,你就别吃啦!”

“宝贝,你是要吃蛋糕吗?妈妈这就去给你买。你改吃包子了?好,我这就去包子店。怎么?要换蒸饺?”

“宝贝,今天的早餐是两片面包加一个鸡蛋。你想喝牛奶还是豆奶?要吃棒棒糖?那不行,早餐不能吃糖。牛奶还是豆奶,或者你选择什么也不喝?”

三个家庭里,妈妈们正在安排宝贝们的早餐。第一位妈妈看到孩子弄脏桌子就要惩罚ta,第二位妈妈完全听孩子的意见,第三位妈妈态度和善但又很坚定。

你要是个小宝宝,你希望妈妈以哪种风格安排你的早餐呢?

严厉的惩罚


规矩和自由,你给了孩子哪一个?_第1张图片
严厉的惩罚,图片来自网络

严厉,其实是一种过度控制,孩子有一堆要遵守的规矩,但没有选择的自由,任由家长操控自己的大大小小一切事情。这样的家庭里,基本上是这样的格调,家长让孩子怎么做,孩子就怎么做。

家长规定孩子每天练半个小时琴,孩子喜不喜欢都要认真练半个小时,弹错了一个音可能还得重头开始继续练。

家长希望孩子在学校取得优异成绩,孩子一旦成绩下滑就会遭到家长的各种责难,或者被迫参加各种补习培训班。

甚至于,家长告诉孩子必须出国留学,家长帮孩子决定娶什么样的媳妇儿、生什么样的娃。

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孩子就可能受到某些方面的惩罚。而这种惩罚,能够很快速地停止不良行为,但无法保证不良行为会不会再次出现,甚至演变得更为不良。

在我小时候,所有的家长都严禁孩子去河里玩水。经常,下午一群孩子在水里玩水打闹,晚上各家就传出呵斥及打骂声,第二天也许就能看到几个脸被打肿,或者眼睛哭肿的小伙伴。即使被打过多次,村里的孩子依旧成群结队跳入水中嬉戏。

严厉的家长,给了孩子规矩,没有给自由。不守规矩的孩子,多半都得到了惩罚

骄纵的自由


规矩和自由,你给了孩子哪一个?_第2张图片
骄纵的自由,图片来自网络

骄纵是没有限制,孩子可以有无限种选择,只要孩子高兴就好。家长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就是不停地响应孩子的需求,不管需求是否合理。这样的孩子有本事让家长一天24小时团团转,他们只有在指使别人满足自己要求的时候,才会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和价值感。

孩子不想自己穿衣吃饭,没关系,家长给穿给喂。家长的愿望就是孩子吃饱穿暖,其他都不重要。

孩子突然想要一个什么类型的玩具,家长立马去超市、去玩具店、去淘宝买。买不到的话要哄孩子半天,生怕孩子发脾气。

孩子在公共场合大嚷大闹,家长很高兴地跟别人炫耀自家孩子活泼。如果有人提意见,家长会称这是天性,孩子就该释放激情。

骄纵的孩子习惯了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根本不明白自己所做的事情会有什么样的自然后果。他们通常会变现得没有责任感,合作能力差,甚至会认为整个社会也都应该为他们服务。

我在一个婚礼上有见过一个孩子,因为气球被妈妈不小心扎破了,孩子的情绪一下子上来了。孩子大喊“我要气球”,妈妈一个劲儿为自己的不小心道歉,答应婚礼之后就去给他买一模一样的气球。可孩子要求马上就拿到气球,妈妈没办法满足他,他开始敲桌子,乱扔喜糖。妈妈还没来及制止,他上半身趴在桌子上,双手往外用力推手边碰到的东西,打翻了一碗汤、几个酒杯,弄得同桌好几个人的衣服满是汤和酒。

骄纵的家长,给了孩子自由,没让孩子学会规矩。过度自由的孩子,区分不出自己行为的边界。

正面管教的尊重


规矩和自由,你给了孩子哪一个?_第3张图片
正面管教的尊重,图片来自网络

有些家长不喜欢过度控制或者骄纵,但又不知道还有什么其他办法,他们在这两种互动方式之间来回摇摆。他们尝试严厉的方法,直到自己觉得自己太专横。之后,他们转而骄纵孩子,直到他们无法忍受孩子的索要无度。极有可能,他们又转回到了严厉的互动方式去。

美国著名教育家简·尼尔森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和鲁道夫·德雷克斯的思想为基础,提倡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的管教孩子的方式——正面管教。它是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有选择的权利,是一种有限制的选择

在绘本馆里,只要孩子保持安静和整洁,孩子可以阅读任何一本他能够得到的绘本。安静和整洁是规矩,任选绘本就是对应的自由。

在游乐场,孩子不能妨碍其他孩子玩耍,更不能去抢玩具、动手打人。他们可以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选择自己想要玩的任意一种玩具或游戏。

正面管教的最主要观念就是和善而又坚定。在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孩子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

假使孩子出现了不良行为,在家长注意维护孩子尊严、尊重孩子并且态度坚定时,孩子很快就会明白,他们的不良行为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这会激励他们在保持自尊的情况下改变自己的行为。

正面管教,是有限制的选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的规矩,又有选择的自由

给孩子规矩还是自由

我仔细思考过以往自己与孩子的互动过程,发现自己时而严厉,时而骄纵,显得没有定性。

有一天早上下楼,童爸顺手就按了一层的按钮。童童特别想按那个按钮,于是他不开心了,刚开始哼唧,后来慢慢演变为哭闹。我一路上试图劝说他接受事实,公共场合有很多事情都是不随人的意愿来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想做什么就要快速一些。我的劝说,并没有停止童童的哭闹。

回到家,童童不肯自己脱衣服、脱鞋,继续哭闹,我刚开始没理他,想任由他站在门口哭了一会儿。但他越哭越厉害,我只得抱着他各种哄劝,帮他脱衣服、脱鞋,又一口一口地喂他吃早饭。

这个故事里,我在路上是严厉地对待孩子,不接受他哭闹的行为,认为有人按了电梯的一层按钮,童童只能够接受,没有其他选择。

到家之后,在孩子哭得太厉害的时候,我又改变主意哄劝他,还打破了培养他自立能力的习惯,替他做他不想做的事情。

这种前半程严厉,后半程骄纵的方式,通常会导致家长失去管教孩子的信心,认为自己没有能力让孩子平静下来,又没有除了骄纵之外,破解孩子哭闹的其他方式。

我最近在尝试采用有限制的选择,帮助孩子挑选外出要穿的衣服。比如去幼儿园,老师要求穿运动服、运动鞋。我根据天气情况挑选出两到三件运动服供孩子选择,孩子可以在我挑选的范围内挑选,也可以在满足保暖的情况下挑选其他的一件衣服。同时,孩子不能穿少、穿多。这样,孩子有选择的自由,我也能够确保他不会被冷到或者热到。

这样,当我开始使用正面管教这样有限制的自由的方式时,我和童童之间的碰撞就会变得柔软适中,减少了我心里的冲突和愧疚。

结束语:区分严厉、骄纵和正面管教这三种交互方式,主要看规矩和自由这两个维度。有规矩没自由,是严厉;有自由没规矩,是骄纵;有规矩又有自由,是正面管教。而又没规矩,又没自由,是什么呢?基本不存在这类情况吧,因为规矩和自由是互斥的两个概念,家长没有限定孩子的时候,孩子就是自由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规矩和自由,你给了孩子哪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