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当今世界,再没有哪个汽车市场,像中国这样聚集了如此多的品牌。更令人惊奇的是,在“洋枪土炮”们战得不可开交、新车利润被不断削薄、产能过剩的阴影愈发浓重的当下,依然有一波又一波陌生的汽车品牌,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势头,投身于这场似乎永无止歇的盛宴。
存在即合理。5月9日,犹如平地惊雷,汉腾汽车在富丽堂皇的北京雁栖湖APEC会展中心卸下了神秘面纱,并发布“新梦想·新座驾”的品牌口号,立志要“造国人喜爱的好车”。
尽管公开信息有限,媒体还是梳理出了有关这家名不见经传的企业的若干重要事实:它的大本营位于江西上饶,目前已形成15万辆年产能;它的第一款量产车型将于今年下半年上市,未来将专注于SUV、MPV与新能源汽车……
作为中国最年轻的本土车企之一,汉腾汽车从项目签约到品牌正式发布仅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能够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落实从基础建设、人员招募、确定供应链、试制产品乃至构筑销售渠道等一系列工作,汉腾的效率着实令人惊叹。
从当天发布仪式的现场看,地方政府官员、汽车行业机构领导、供应商、经销商代表齐聚一堂,联袂为这个品牌背书。
找准市场切入点才能迅速走红
中国汽车市场容得下迟来的汉腾吗?这是大家最为关心的话题。其实,这也是所有新创品牌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对此持悲观态度者为数不少,国际知名财经媒体彭博社就在上周刊发文章,称这些新品牌的前景不应被寄予过高期望;但是,也有另一批行业观察人士主张,中国市场的基数足够大,在地理空间和产品结构上尚有潜力可挖,只要头脑清醒,新品牌依然有机会分得蛋糕的一角。
某种程度上,汉腾在雁栖湖畔为自身描绘的蓝图,就是对后一种观点的展开论述。抛开官样文章与浮华的修辞,这家企业对后进者必须跨越的几道难关,已经有了相对务实的思路。
在现实中,诸如北汽幻速等新生代自主品牌,确实在入市不久后就实现了销量逐年跃进;即便是曾饱受非议的宝沃,也在前不久实现首款新车上市后,收获了越来越多的肯定。正反两方面的实践表明:要想迅速走红,一个新品牌最大的当务之急是找准市场切入点。
当今中国车市,SUV和新能源是最炙手可热的两个细分领域。顺应形势,汉腾也把几乎全部资源倾注于两者之上,在2018年前规划了A+级SUV、A-级SUV、A0级SUV和A级MPV四个平台车型,均包括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两种动力选择,但没有传统动力轿车。同时,上饶生产基地未来将配套专属发动机工厂,新能源车动力电池也计划在明年初投产。
品质和渠道是关键
排在第二位的课题是产品质量——包括直观的感知质量,也包括需要通过时间验证的内在品质。就前一方面而言,汉腾在发布会上展示了首款SUV车型,该车的外观内饰借鉴了国际知名品牌的设计风格,总体造型则采取了最容易迎合大众消费者审美的中庸风格,还配备了包括HUD抬头显示系统、车载互联/远程控制等年轻消费者喜爱的舒适及安全配置。
而为了确保内在品质,汉腾采取了广纳贤才、征召外援的思路。经过一年多的运作,包括德国马勒、大陆集团、韩国三星汽车电子、法国赛科、英国里卡多在内的众多国际知名供应商,相继加入了汉腾的合作伙伴名录。
核心技术方面,汉腾不出意外地选择了“政策友好度”极高的涡轮增压发动机,与马勒合作打造从1.0T至2.0T的多种动力组合;在新能源领域,得益于曾在通用汽车任职的技术专家支持,其电池管理系统(BMS)已有所突破。
有了具备竞争力的产品,汉腾还需要铺设兼顾覆盖范围与灵活性的经销商渠道。基于传统4S模式的经验教训,其在渠道布局上采取“分阶段、渐进式”战术,以8个地区为单元,推行“1家中心店+N个卫星店”的模式,并同步规划了电商渠道和新能源汽车品牌体验店。根据设想,汉腾的经销商数量应当在2016年内达到150家,到2018年争取再翻一番。
让市场扮演惟一的仲裁者
最后,也是目前仍未明确的一大悬念,就是汉腾旗下产品的定价——对这样一家没有历史积淀、也无品牌溢价可言的企业,要迅速打开局面,就必须基于高效的成本控制,让消费者觉得自己花的每分钱都换来了真金白银。就此,汉腾的对策是在“平台化”和“国内外资源整合”上下足功夫。
从默默无闻到一鸣惊人,初出茅庐的汉腾用一个夜晚,让自身的存在感增长了几个量级。应该说,在进入“新常态”的中国汽车市场,汉腾和所有新创品牌一样,道阻且长,但机遇之门并未完全向它们关闭。
鉴于市场竞争日趋充分、消费者的观念不断成熟,对它的未来,旁观者无需褒扬,亦无需轻易否定,大可“听其言、观其行”,让市场扮演惟一的仲裁者。
毕竟,汉腾豪言已出,宣称要“到2020年实现年销50万辆”;在车企兼并重组的大潮全面袭来前,它究竟能在通往美好愿景的路上走多远?用不了太久,答案就会水落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