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造新知 - 创新者的边界2019-11-03

存满的硬盘,空空的脑子。

关键词:信息 重构 知识 符号
总字数:1300字 推荐阅读时间:6分钟

如果读过《阅读史》的话,你会惊讶地发现默读才仅仅一千年历史。从古代到中世纪,阅读就是要大声读出来,默读才是反常,因为这样神父们就变得多余了。禁止默读,是教会的职责之一。

任何阅读都是创造的过程,阅读让人有思想。在任何既有权力阶层中,新思想都是危险的。

阅读如何创造新思想呢?每个人在阅读的过程中,都在借助对知识、经验的理解,通过句子、段落间的关联进行理解和产生意义。阅读是一种具有浓重个人色彩的重新构建书中内容的过程。

如果追问一下:我们读到什么、如何重构,才会产生意义呢?

答案是:信息

将「信息」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展开科学的讨论,最早开始于1927年。信息是指一切事物状态变化和特征的表征或反映。一种浅显的理解是,如果一片死寂、毫无区别,就没有信息。一片死寂中突然闪过一束亮光、打破了死寂、显现了区别,这便是一种信息。

「信息」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状态下对特定的人提供的有用的知识。
信息有三个特征:

  1. 关联性:信息总是与现实或历史中的事物、现象相关联,通过一定的方式(新闻、资料、档案、数据、图表、观点等等)表现出来;
  2. 流动性:只有处在传播进程中才有信息的意义,它需要被相关的接受者接受,无人承认者不是信息;
  3. 时效性:信息的功效与传播的时效性成正比,失效的信息不再是信息。

「知识」是指「所接受的信息」通过理解后的「积累」,它内化到每个人的脑海中。拥有信息,并不等于拥有知识;经过消化理解的信息才是知识。

就好像我们脑海中的硬盘,当它被装满时,是其被规律的「0-1序列」所填满的时候,但这个时候它是装满了「信息」而已;当我们通过应用程序将它显示出来、甚至与其产生互动时,它是「被加工过的信息」;只有当我们阅读了这些信息后,我们的理解才被叫做「知识」。

所以我们从来不会认为一个百度查得很溜的人「学识渊博」,只会佩服随时都能够引经据典、出口成章的人。

值得注意的是:绝大多数信息对我们来讲毫无意义,我们通常是将信息「符号化」之后再通过「脑补」理解。

脑补机制的详细情况,可以阅读《脑补的陷阱 - 创新者的边界20191102》

「符号」是什么?它是有意义的代表物或象征形式。比如Victory、比心的手势,虽然我们每个人的手势都不完全一样,但我们对「信息概括而成的符号」判断一致,这项能力也有个专属称为:「模式识别」。而这项能力是天生的。无论是三条腿还是四条腿、有靠背还是没靠背、木质还是塑料,人类在判断一件家具是否是「椅子」的时候都不会轻易出错。

最常用的传播体系,包括语言体系和非语言体系两种。我们的语言体系要素,就是「概念」和「语法」;在非语言体系中的要素就是「符号」和「场景」。比如说,一卷白胶带,它放在抽屉里的时候没有表达意义;当它在事故现场围成一圈的时候,就有了「禁止入内」的意味。

所以信息本身可以带来优势,但真正的价值在「传播」「符号化」和「知识提炼」三个方面。最有意思的是,传播信息的过程就是生产知识的过程,将信息转化为知识的关键,在于调用受众脑海中的符号

传播造新知的秘密,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希望今天的内容,对你有所启发。
你也可以转发出去,或许会帮助到你身边的朋友。

我们明天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传播造新知 - 创新者的边界2019-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