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到的大会,你没看到的一切

你看到的大会,你没看到的一切_第1张图片


2015年11月15日,破茧——2016CNR战略资源推介会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央台历史上第一次举办这样的大会。你听到了《声华》带给你的声音的震撼,你为《央广是什么》中各种听众千奇百怪的回答而会心一笑,你奇怪结尾的诗朗诵《这也是一切》中播音大家方明和很多并不专业的声音一起朗诵,你诧异H5邀请函中对于CNR的全新解构,这一切的背后都是全体筹备组一个月内辛勤劳动熬夜苦干的结果。今天让他们也走到前台讲解一下大会背后的故事,其实,他们才是中央台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有了这些热爱广播热爱中央台的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声音才能声声不息。


给我狭窄的心,一个大的宇宙 ——导演组


从接到任务的第一天起,我们导演组的伙伴们就开始讨论,给推介会一个怎样的舞台呈现,换句话说,打造何种风格与形式,以更好地服务于内容。


传统意义上的央广,常代表着声音。


声音无处不在,它甚至可以跨越时间、空间之维而存在,尽管它常常被忽略,所以,让大家能够充分感受到声音的魅力,莫过于浸入式的剧场体验。而这浸入式剧场环境,又需要有着怎样的视野和格局?


你看到的大会,你没看到的一切_第2张图片

图说:正在进行调试工作的会议现场


说到这里,插个题外话,与主创们聊创作时,我们自然而然的聊到了中央台的种种第一,国际化的剧场体验感几乎是起点,而我们能不能再突破走的再远些呢?我想起获2015雨果奖的小说《三体》中的一个情节——人类文明向宇宙中发出的第一声,便是通过无线电波。


于是一个大胆的创意产生,要把现场打造成一个想象中的宇宙空间。走进剧场,就是走进一个全新的世界,就像迈入星空,所见之处四周、穹顶都是星晨,踩在脚下的是银河,脚下的星星还在流动。而一束光下的cnr,是整场的亮点,就像是置身宇宙中,代言着璀璨的人类文明。


你看到的大会,你没看到的一切_第3张图片

图说:会场效果展现


这样剧场环境,才能安放中央台75年的辉煌历史,才能够去承载和匹配广播+的发展格局,才能承载听众的寄托。


每个人,都如同身处于宇宙中心,陪伴你的是声音、是永不消逝的电波。音乐灯光的设计,也都基于内容而做明显的个性化处理,又统一于现代、时尚、朝气的基调下,因为我们要传递的不仅仅是历史,更多地是央广年轻和充满活力的未来。


上学时老师曾问过:导演是什么?那时的回答好像是,导演是呈现出的一切。几年的工作里,对此渐渐有了更深的理解,导演是集众人之力、是集众多元素,将其整合,而这些精彩的元素则来源于不同分工的大家。常常已是深夜,同事们还在完善文稿。而因修改图片和视频,办公室的灯彻夜长明。


每每都会被这些场景触动,心生敬意。而听众一直以来的陪伴和期待,让我们诚惶诚恐,究竟会带给大家怎样的舞台呈现?借作家冯至的诗,来感谢陪伴与包容,感谢你们“给我狭窄的心,一个大的宇宙!”


点这里听《声华》之震撼



央广到底是什么? ——策划组、秘书组


在你心目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是什么呢?


之前我们有些担心,作为一个七十多年的老媒体,央广在人们的心目中还有位置吗?会不会很多人都不听央广甚至不知道央广了?


带着这个简单的问题我们随机采访了60多位“路人”。


有公园晨练的大爷大妈,也有中关村步履匆匆的白领一族,有大学教授,也有在校大学生,有北大山鹰社会员,也有滑滑板的时尚女孩,有小区保安,也有建筑工人;有韩国人,也有美国人;这些人中,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3岁。这些人中,还包括我们熟悉的杨澜、敬一丹等名人。


他们的答案脱口而出,他们的倾诉滔滔不绝。


你看到的大会,你没看到的一切_第4张图片

记者街采一位吹奏萨克斯的公园游客


小喇叭的旋律深藏在每一个人的心底,孙敬修爷爷的故事影响着几代人;大学教授告诉我,他的高考作文能够取得高分得益于听央广的节目;一个京剧迷跟我说,喜欢京剧就是因为听广播听上瘾的;那个滑板女孩说:因为小的时候父母离异,广播给了她特别多的陪伴和安慰……;喜欢户外运动的男孩说,应急广播是危急时刻的生命之光。杨澜说,每天堵车的时间是她收听央广的黄金时间,她喜欢听中国之声的时事评论和公益报时;从小就爱听广播的敬一丹说,在大学练声时,所有人的呼号都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根本就没有说中央电视台的。


很多80后90后的人们是从小跟着爷爷奶奶一块听广播长大的,他们说后来才知道,原来不是有人住在收音机里面……现在人们收听广播的渠道多种多样,手机,IPOD,车载电台,大家都说,相比于电视,广播的伴随性和方便性更适合目前的移动生活。


在他们的心目中,央广是权威,是信任,央广是朋友,是师长,央广是儿时记忆更是成长的阶梯,央广是无处不在更是随时随地……央广是大家的央广,更是每个人的央广。


原来在大家心目中,央广的形象已经不是我们能决定和左右了,央广不属于央广人,而属于每一个听众。


点这里看《央广是什么》之解答



这也是一切 ——推广组


诗朗诵《这也是一切》给“2016年CNR战略资源推介会”留下了一个感性、温情、充满力量的结尾,让许多人印象深刻。这首由著名朗诵艺术家方明与多位嘉宾代表共同完成的作品让人震撼之余再次感受了一把语言与声音的魅力。嘉宾代表朴实无华、娓娓道来的开头迅速吸引了全场注意,在背景音乐的衬托下,人们透过声音感受到了这首舒婷诗作的力量。结尾处方明老师专业而充满激情的朗诵更是将全场气氛带入最高点。没人能想到,这首录音棚效果的作品是由所有参与者利用最简陋的录音设备“隔空”合作完成的。


由于时间紧迫,读诗环节只能请参与嘉宾根据自身条件完成诗句的录制:通过手机、电脑,在办公室、家中录音,再将音频文件传回。嘉宾朗诵语速不一,音量大小不齐,录音环境各异,加上参与者与方明老师的专业朗诵对比明显,这对于后期制作是不小的考验。面对这一情况,央广再次发挥了一流的音频制作能力,通过运用技术手段对原始音频进行处理,作品最终达到了一气呵成的播出效果。


推介会当天,这首朗读诗作——《这也是一切》在结尾处惊艳登场。尽管其中有一些不太清晰的咬字,不太标准的发音,但嘉宾透过各自满含情感的演绎再加上制作团队后期精良的处理,最终与方明老师精彩的朗诵达成一种情感互动,成为打动人心的部分,让全场久久回味。


这种互动不仅感染了在场嘉宾,也成为参与读诗的嘉宾们一段难忘的经历。这种“共同演绎”的形式,用一种完全不同于一般媒体推介会的方式实现台上与台下的互动,在“内容之变”、“渠道之变”、“营销之变”的理性阐述之外,搭起一条连结央广与合作伙伴的情感纽带。这条纽带让广告客户、代理公司感受到自己是央广的一部分,是央广品牌的一份子,其带来的客户粘滞度的提升,恰是央广 “营销之变”中“服务升级”的最好注脚。


点这里赏《这也是一切》之美妙



载良音 聚万物 正声华 ——新媒体组


“互联网+”强调应用互联网传播渠道,服务大众,广为传播信息理念。助力央广发展。新媒体组的线上活动即需要新创意,也要克服难点。“新”的是在网络平台中,如何将身披传统媒体标签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打造成为以声音为名片的全媒体旗舰机构。


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用H5的形式打造一个线上邀请函,这个邀请函更多的是一个线上宣传片,既要预告此次大会,又要传达CNR求新求变的理念。CNR大家都知道,是CHINA NATIONAL RADIO(中国国家电台)的缩写,新时代的广播,已经不单是传统的收音机了。而是从传统广播到汽车时代的广播再到互联网时代的广播。


你看到的大会,你没看到的一切_第5张图片


我们将字母C解释为“car”,寓意私家车及早晚高峰公共交通工具中乘客的收听需求。车上伴随收听,给广播及其他音频注入了难以被取代的强劲需求。将字母N解释为“network”,寓意广播媒体在新媒体中的重要地位与成就。互联网驱动的新媒体平台中,广播电台不只提供广播节目的生产者,而是充分利用图、文、声、影像等各种方式传播信息。唯独没有改变的是将字母R解释为“radio”,寓意广播是我台根基,永远是最权威最优秀的广播电台。对三个字母的解释,既有变也有不变,非常准确的点明央广创新策略。


你看到的大会,你没看到的一切_第6张图片

图说:H5线上邀请函设计成稿


除了邀请函,我们还设计了网络签到环节。对于受众来说,只要有“好节目来自央广”这样的概念即是对我们的最大肯定,需要引发大众对CNR这个符号的兴趣才能将我们的大会变成热点事件。因此,我们策划在线上发起了“和CNR在一起”创意祝福征集活动,活动要求网友拍摄一张自己与“CNR”这三个字母的合影,表现形式不限,并发到微博微信上。


这次粉丝照片征集,在短短10天之内就征集了几千张照片。活动期间微博微信话题阅读量达到上千万。


在征集网友的照片中,有用身体姿势组成CNR字母的,有用沙画设计出CNR形象图案的,有饭店厨师做了一道有CNR三个字母形象的冷拼,有设计加工出来的CNR的铁牌纪念品,有原“中国北车(简称也是CNR)”送来的祝福,甚至有一位清华大学实验室的学生用细菌培养皿培养出有CNR轮廓的菌落群。


你看到的大会,你没看到的一切_第7张图片

图说:中国之声微信网友“雨”设计制作的CNR钢牌纪念品


你看到的大会,你没看到的一切_第8张图片

图说:中国之声微信网友“时光老友记”设计的“祝CNR破茧再创辉煌”沙画形象


你看到的大会,你没看到的一切_第9张图片

图说:中国之声微信网友“爱洗碗的女博士”利用自拍照组成的CNR字符创意图片


你看到的大会,你没看到的一切_第10张图片

图说:中国之声微信网友“LC”利用培养皿制成的CNR轮廓制品


百闻不如一见,愿央广的未来更好。


你看到的大会,你没看到的一切_第1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看到的大会,你没看到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