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就在昨天,我刚刚跨进2016年的门坎,今天,我已经又要挥手作别2016了。时光,总是这样毫不留情。
静下心来,盘点我的2016,我告诉自己,2016年,我安静地存在过。
一、不负工作不负我
当我试图梳理这一年的生活时,第一个想到的,居然是工作。是的,工作。从一定程度上说,没有工作,我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全力工作,不负工作,其实也是不负自己这仅有一次的生命。
五十四封信的故事
做为老师,生命中总会与许多学生相遇。我常想,世界那么大,学生那么多,我和我的这一届学生们,能够在同样的时间,相聚到同一间教室,上辈子该在佛前求了多少年,佛才慷慨地在今生赐予我们三年的缘啊!
2016年上半年,我带了两年的墨竹班的孩子们已经进入了中考冲刺阶段。日历每翻过一页,我心中便会惊一下——我知道,我们分离的时刻已经越来越近了。
想到离别,我心中既有伤感,又有欣喜——为离别而伤感,又为学生们的成长而欣喜。我能再为他 们做些什么呢?我一直在问自己。
给他们写封信吧,把我对他们浓浓的爱,都融入文字,用爱送他们远行,让他们的成长之旅永怀爱的芳香。
2016年正月,我写下了第一封信。之后,我断断续续地写了二十封左右。在离毕业只有十几天的时候,我还有三十多封信没有写。我开始担心,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完成这个有点难度的任务,甚至想到了放弃——如果写下去,每天至少要写三封,肯定会疲累不堪。况且,并没有人要求我这样做,学生也不知道我曾经给他们写过信,现在停下来,没有任何人知道。
心里虽然这样想,却总有一个声音在催促我写下去——毕业那天,孩子们看到我写给他们的信,该是多么开心啊!于是,我开始争分夺秒。
早上起床,我一边做饭一边想:今天要给罗守祥写信,要写些什么内容呢?这样想的时候,满脑子就都是守祥黑黑的脸和纯纯的笑,于是满心窝都甜了起来。
去医院看病,开完检查的单子之后,要排队等候。于是赶紧拿出手机,用写下一封信的开头。周末陪爱人去买衣服,刚坐进车里,就马上拿出手机进入写信状态。于是,开会的间隙,值班的时间,我一分钟都不敢荒废,一封又一封信就这样诞生了。最多的一天,我从早上5:30开始动笔,到夜里12点,居然写了七封信!
记得在读郭明晓老师的《来自大西洋的飓风》这本书时,郭老师说她一天给学生写了十篇生命叙事,我还深表怀疑,今天终于明白了,当你以秒为单位去利用时间的时候,你在时间上是多么富有。我终于明白,有很多事,并不是没有时间去做,而是不会挤时间去做。
信全部写完之后,我依然不敢喘上一口气,马上坐到电脑前,开始一封封地编辑。先从手机上传到电脑上,从转换成文档,再设置段落格式,让标题居中,落款和日期右对齐,正文是小四号宋体。
五十四封信全部编辑完之后,正想松一口气,忽然想起,在编辑段落时我用了“全选”,因此称呼前也空了两格。一个语文老师给学生写信,怎么能让格式出错呢!于是再一封封地打开,将称呼前的空格删去。
五十四封信,近四万个字,每一个字,都凝聚了我对学生的爱意。离校那天,当我将这些用绿色卡纸打印出来、又折成心形的信一封一封送给学生时,孩子们兴奋极了!那个叫瑶的女孩儿抱着我,一边流泪一边说:“肖姐,等我有钱了,我就用纯金做镜框,把这封信装裱起来!”
看着孩子们的笑脸,我欣慰地笑了,我知道,我已经在他们心中,播下了一粒爱的种子。总有一天,这粒种子会抽枝发芽,还给世界一片阴凉的。
幸福的晨诵
2016年下半年,在依依不舍的告别了墨竹班的孩子们之后,按照学校安排,我接了一个八年级——博凯班。这是我们学校建校以来开设的第一个实验班,班内的50名孩子,都是全区学生中的佼佼者。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我心中充满了压力。
博凯班的孩子们都非常优秀——除了成绩优异之外,他们还有极强的上进心。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我进班,看到的都是孩子们伏案学习的身影。
我可以给这些孩子们些什么呢?我怎样才能在他们生命中留下我曾经走过的痕迹呢?我一直在苦苦思索。
唯有晨诵!
其实,对于要不要带领博凯班的孩子们开始晨诵,我一直处于纠结之中。明知道孩子们需要用诗歌滋养灵魂,我却不敢付诸行动,因为我知道,一旦决定开始晨诵,就意味着我必须牺牲很多晚上和周末的时间,为孩子们精心选择诗歌,制作课件。自从婆婆不再帮我带孩子之后,我忽然觉得自己的时间严重缩水,晚上做饭洗碗陪儿子写作业几乎占据了我所有的时间。等到儿子洗漱完毕上床,一般都十点多了。此时,我才可以有时间去做自己的事。也就是说,如果带博凯班的孩子们开启晨诵之旅,也就意味着我必须在深夜十一点之后,再给孩子们挑选诗歌并制作晨诵课件。
但是,在读了汪国真的诗歌之后,我终于下定决心,将晨诵进行到底。“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既然选择了远方,就不顾风雨兼程”,我一遍遍诵读这些诗句,一颗心忽然充满了前行的力量。多么神奇啊!普通的字词堆叠在一起,却能给人无穷的激励!如此美妙的诗句,怎能忍心不送给孩子!于是,我开始着手制作晨诵课件。
我用金子美玲的《向着明亮那方》做为开启诗。我读:“博凯班的孩子们啊!”孩子们反复诵读“永远向着明亮那方”。我说:“从今天起,我们就在心中播下了一粒种子。不管以后你们遇到怎样的挫折,你们都要一一”孩子们在黎明中朝气蓬勃地大喊“永远向着明亮那方!”我知道,一粒叫做“信念”的种子,已经深埋在孩子们的心田。
好多女生在日记中谈到友谊带给自己的伤害一一好朋友又交了一个朋友,看到她俩在一起说说笑笑,自己心里难过极了。于是,我们的第二首晨诵诗就是朋友。我告诉孩子们,友谊不具有排他性。真正的朋友,并不是形影不离,也不是只允许独占,更不是他做错事你也跟着错,就好像诗中说的:“朋友不是人和影子,一个总是要做另一个的随从;朋友不是两只鞋子,一只破了,另一只也会出洞。”真正的朋友,是有困难时互相帮助,在学习上竞争着向上。”然后开始诵读,我读“博凯班的孩子们啊!你们就是一片小树”,学生齐读“齐心合力就能够抵挡风雨”;我读“博凯班的孩子们啊,你们就是一群星星”,孩子们反复诵读“相携相伴,永远坦荡永远真诚”。
我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我们博凯班的誓言!我们有缘坐在同一座教室里,就都是朋友。要牢记我们的誓言一一”孩子们齐诵“相携相伴,永远坦荡永远真诚”。这稚嫩却真诚的声音,久久地回荡在清晨的校园中。
虽然每周只诵读两首,但我努力打通诗歌与孩子生命之间的通道,让昂扬向上的诗歌为孩子们源源不断地输送成长所需要的养料。正如我对孩子们所说,人活着,不仅仅需要物质滋养身体,更需要精神滋养灵魂,诗歌,就是滋养灵魂的最好养料。
用诗歌擦亮每一个日子,用诗歌吻醒每一个黎明。我和孩子们一起在诗歌中穿行,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浸透了诗歌的芳香。
我在像蜗牛一样前行
每天大量的工作和繁琐的家务,几乎占据了我所有的时间。但是,在喘息的片刻,我告诉自己,在这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停滞不前更为可怕的事情了!只要一息尚存,就永远不要停下前进的脚步!
于是,在新网师课程组中,我选修了《儿童的人格教育》,并自告奋勇地做了副组长,负责整理并统计其他老师们的作业——这样,我就有机会阅读到每一个人的作业,汲取他们的智慧精华。
还记得2016年中秋节那天上午,新网师《儿童的人格教育》课程讲师郝晓东在群里发布消息,要求十八日晚24点之前提交预习作业一一该书前三章的电子批注。
或许是担心学员不会作批注,郝老师特意在群里发了干国祥老师批注这本书的主题帖链接。读了干老师的批注,被他知识的广度和理解的深度所震撼,我反而更不敢动笔了。
但作业还是要交的,只好硬着头皮去批注了。幸好郝老师的要求很低,只要每段后概括段落大意、每章后概括中心思想就可以了。于是开始老老实实地读书,每段都要反复读三四遍,琢磨每句话的意思,然后作出几十字的批注来。一边批注,内心一边忐忑,唯恐作业会不合格。
就这样一边反复读一边批注,一直到夜里十点,眼睛盯着电脑时间过长,干涩疼痛,只好关掉电脑,先用笔在书上批注,第二天再输到电脑上。深夜十二点,终于完成了第一章的批注。
八月十六日,开始批注第二章。因为进度太慢,心情开始急躁起来,于是赶紧调整心态,告诉自己不要把作业当成必须完成的任务,单纯地为了赶作业而写,而是要把这次作业当成学习和挑战自己的机会,把从书中悟出的东西内化为自己思想的一部分。这样一想,心情便平静下来,继续专注地阅读。
用了两天半的时间,我终于完成了八千多字的批注。发送作业的那个瞬间,心里轻松极了。
然后我开始整理其他老师们的作业。我登陆邮箱,一份一份地下载,认真阅读后,将它们按照“合格作业”、“不合格作业”、“无效作业”分类整理,统计好数目之后,发给组长。虽然这个工作占用了我很多时间,但真的很开心。每次整理作业,我都会想,能够加入新网师,可以聆听大师的教诲,并有幸结识那么多优秀的教育人,我是多么幸运啊!她们像镜子一样,让我洞察自己的浅薄与无知,让我永远充满前进的动力!
在这样的忙碌中,一年的时光悄然而逝。或许,时间就像手中的沙子,无论你握得多么紧,它依然会从你指缝中漏出。但是,至少,你手中会留下它存在过的痕迹。活着也是如此,虽然每一个人都在奔赴同一个终点,但是,努力程度不同,时间让每个人留下的痕迹也不同。有的人生浓墨重彩,有的人生却淡若无痕。
我想,我会尽力抓住时间,让自己的生命,饱醮时间的墨水,画出最美丽的人生画卷。
是的,什么也阻挡不了我前进的脚步一一哪怕只是蜗牛的速度!
二、静享阅读的美好
谈到读书,我忽然心虚起来——2016年对于嗜书如命的我来说,是生命中少有的灾荒之年。
之所以读书很少,是因为我的母亲和儿子。
儿子今年七岁,读小学二年级。每天早上,我必须陪他一起早读——《唐诗三百首》或者《论语》;晚上,我必须督促并检查他的作业。至于我的母亲,今年以来,她忽然脑萎缩厉害,并且因股骨头坏死而无法独立行走。我必须花费很多的时间去陪伴她——就好像刚才,我敲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她刚刚午睡醒来,我必须马上跑到她床边,问她:“妈妈,你要上厕所吗?”然后,搀扶她去卫生间。她午睡醒来,会觉得这是早晨,我就必须给她倒好洗脸水,放在高凳子上,帮她洗脸、擦脸、搓香香。然后,我打开自己的手机,让她看手机上儿子的照片——只要我把手机给她,她就能自己玩儿好长时间,直到吃饭时间,我把手机从她手中收回,告诉她“不能玩儿啦,吃过饭再玩儿啊”。当她玩手机的时候,我才可以安安静静地做点自己的事儿来。但是,她玩手机也有厌倦的时候,这时,我就必须想出其他的游戏,来陪她一起玩儿。
因此,2016年,我读的书,真的很少很少。但是,还是勉强读了几本。
首先是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在我最喜爱的文人中,苏东坡是排在首位的。林语堂这样评价苏东坡:“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苏轼一生为官,一生清廉。他的人生奋斗目标是定位在百姓身上的,他的双眼,更多关注的是老百姓的疾苦。虽然他的人生道路上有许多的泥泞,可从他的诗篇,他的文章,以及他的生活见闻中能够发现,他的人生态度是乐观的,是积极向上的。即使是双足深陷的时候,他依旧能唱着小调,邀上三五个知心的朋友,享受生活的美好。这种豁达,总能让我在生活困顿时充满坚持下去的勇气。
然后是阿德勒的《儿童的人格教育》。这是新网师开设的课程之一。根据郝老师的要求,我细细阅读,并写下了三万多字的批注。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卑,理解了人追求优越感的天性,并对我的班主任工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我开始明白,其实,每一个孩子内心都有追求优越的强烈愿望。人的天性不允许自己永远处于劣势。为了让自己优于他人,孩子会勤奋努力,以取得父母和老师的关注。但是,也有一些孩子,无论他怎样努力,也不可能成父母和老师心中的好孩子,于是,他们就会用不断犯错来引起大家关注。于是,他们就变成了人们所说的“坏孩子”。
其实,这样的孩子,缺的是信心。他不相信通过努力可以让自己变优秀,甚至对获得最微小的学业成功都不抱希望,面对一件事情他们甚至还没努力去做就已经放弃了,因为他们总在心底告诉自己“我不行”。要想转化他们,就要让他们去做一些很容易做到的小事,让他们不断体验到成功的滋味,并强化他的成功带来的自豪感,让他一点一点地树立自信心。这些孩子一旦转变过来,就会以更勤奋的态度和更顽强的毅力,在某一领域取得成就。就好像减肥成功的人因为太害怕再回到肥胖状态而超强的毅力控制自己食欲一样,这些转变过来的坏孩子,特别害怕回到原来的生活状态,他们过去的无所作为以及曾经受到的歧视,都在不断地鞭策着他们前行,使他们比一般人更加勤奋努力。
感谢阿德勒的《儿童的人格教育》,它让我明白,没有谁会永远一成不变,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坏孩子也是宝。
我还读完了阿德勒的《破解儿童心理密码》,内容和《儿童的人格教育》相似,就不再赘述了。
同样让我收获很多的,还有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的《PET父母效能训练手册》。在书店看到这本书时,我便怦然心动,那感觉,颇有点儿遇到一见钟情的男神的味道。翻开第一页,我便被深深吸引了。戈登说,当孩子们惹了祸,或是引发社会问题的时候,每个人都会责备他们的父母,觉得这都是父母的错,是父母们养育了这些滥用暴力、行凶杀人的青少年。这些父母受到的全是责备,却得不到有效的指导。
正如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优于他人一样,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优于别人的孩子。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每一对父母都采取了行动付出了努力。但是,因为父母从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一一这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学校来培育各种各样的专业人才,却没有一所学校培训父母让父母持证上岗,因此,如今的父母在养育孩子和解决家庭中的问题时,还在使用他们的父母、祖辈所使用的方法。他们会振振有词地说:“我小时候我爹就是这样教育我的,我现在不也挺好的吗?”他们忽略了,现在的孩子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他们小时候简直有天壤之别,社会在飞速发展,教育理念和方法却一成不变,无异于刻舟求剑。
但是,父母们并不明白这一点。他们迫使子女就犯的惟一方法,就是在孩子心中植入“恐惧”,孩子们因为害怕惩罚,或者害怕失去某种特权,而不得不屈服于家长。这也是为什么孩子到了青春期,有了足够的反抗力量之后,会对家长的指令置若罔闻,甚至故意逆其道而行之的原因。其实,青春期的孩子并非要反抗他们的父母,他们只是要反抗某些几乎被全世界的父母所采用的不恰当的教育方法。
其实,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应是建立在爱与尊重之上的,是温暖而亲密的,而不是像现在家庭中所呈现出的镇压、反抗式的。而且,这种镇压是极不公平的一一我们可以试想一下,一个家庭中,爸爸妈妈两个大人,联手去镇压一个孩子,表面上看,结果只能有一种一一孩子小时候,当然是孩子输;孩子长大之后,就变成家长输了。但是,其实质是,家庭战争中没有赢家,每个人都输掉了彼此之间的爱和信任。
家庭,是讲情的地方,是需要走心的,为什么一旦教育起孩子来,就变成了鸡飞狗跳的战场了呢?为了帮助父母解决这个问题,戈登教给人们使用“我-信息”和“没有输家”的问题解决方案。这种方法,对于处理我和学生之间的矛盾特别有效。
其余还有郭明晓老师的《来自大西洋的飓风》,王跃老师的《高效课堂的101个细节》。
另外,我还读了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这种灵修的书籍,我本是不太感兴趣的,但是,当我的心灵被生活和工作压得喘不过气的时候,深夜躺在床上,静静地读上几页,心灵便重新变得宁静愉悦起来。
文学类的书籍,读的较快,也就稍微多一些,比如杨绛的《我们仨》,王小波的《革命时期的爱情》,劳伦斯的《虹》,麦克福尔的《摆渡人》,萧红的《生死场》,萧乾的《皈依》,还有《张爱玲传》、《林徽因传》等。或许是年龄大了,总觉得读文学作品似乎收获不大——我的心灵,或许已经坚强到无需鸡汤滋养的程度了。反倒是一些难啃的专业书籍,更能引起我的阅读兴趣。
在文字中穿行,每一个日子,便都有了文字的芳香,这样,方不负清风明月,不负美好人生。
三、许下我的新年愿望
2017年已经悄然来临,新的一年,我心中有许多美好的愿望。首先,我希望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陪伴我的母亲和儿子,每一个夜晚,我都可以哄他们入眠;每一个早晨,我都可以唤他们起床;每一顿饭,我都可以和他们一起吃——对于我来说,这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第二个愿望,我希望在努力工作之余,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读自己喜欢的书,写一些随意散漫的文字,记录自己的生活。是的,时间,时间,时间!如果老天可以赐给我更多的时间,那该多好啊!
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尽管人到中年,生活的重压让我的舞姿不够优雅,尽管人生的舞台前无人为我鼓掌,但是,我依然会做一个安静的舞者,舞出自己人生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