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扯淡的推导逻辑

听了《罗辑思维》的“激战中途岛”,非常佩服罗胖的口才,整个过程被他讲的精彩纷呈,然而在最后他话题一转,针对美国的个人主义和日本的集体主义大发评论,大肆赞扬了美国的个人主义。

事实上,我对他的结论持中立态度,既不支持,也不反对,然而我却非常反对他的论述过程——选取了一个充分发挥出个人主义优势的案例来讲述,然后就得出“个人主义好”这样的结论,这种逻辑,实在是不敢恭维。

这让我想起了许多其它的文章,尤其是可见于一些励志性文章,似乎也常常这么干。比如说,好像是“推倒思维的墙”里面就也用过这样的推导方法——某名人怎么怎么样,最终怎么怎么样,说明了什么什么……姑且不论他举的例子是否是事实,但是这个推导过程是有问题的——用一个孤例推导一个普遍性的结论,如果可以这么干,那么许多历史上的数学难题,就可以轻易解决了。

比如说,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我们可以这样推导:因为4=2+2,所以任何一个大于二的偶数都能写为两个素数之和——困扰了数学家们数百年之久的哥德巴赫猜想就这么轻易给证出来了……

如果他们的证明过程是基于大量事例的概率,比如说:选取100个个人主义的美国人代表,100个集体主义的日本人代表,让这两队人各自去做100件各种各样有代表性的事情,就结果给予统计评分,根据评分得出结论,那么我得说,你的结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如果仅就某些个案就断言什么好什么不好,这其实就是在耍流氓而已。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个扯淡的推导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