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创于婊姐影评 (biaojieyingping),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当然欢迎婊贝你们转发到朋友圈。
他被《人物》杂志评选为:全球最性感的男人:
他是一个出道以来就一直被美帝拯救的男人。
他叫马特·达蒙。
士兵瑞恩在《拯救大兵瑞恩》中被美国军部派小分队拯救回家。
《火星救援》
玩大啦,困在火星,被全人类拯救......
从《拯救大兵瑞恩》到《星际穿越》再到《火星救援》,美国为了救回马特·达蒙还真是花了不少钱啊。
真是花费了不少人力、物力,搞不好美帝就破产了,欠我们中国纳税人的钱也没法还了。但是美国人认为,看在他拍过谍影重重的份上,这一切也就值得了!
话说十多年前,《谍影重重》三部曲横空出世。
无论是人物塑造,剧情展开还是抽搐式的高速剪辑,帕金森式的手持摄影,冷峻写实风格。导演独树一帜,可以说革新了谍战片和动作片的理念,对好莱坞影响深远,后来模仿者众多。
而时隔九年后,马特达蒙终于回归了《谍影重重》系列。
电影中,他饰演一个特工:杰森·伯恩。
他失去记忆,身份被雪藏,想找回自己的记忆,却被杀手集团阻挠追杀。想退隐选择安静的生活,女友被杀......
他能随手拿起圆珠笔当武器,也能疯狂驾车穿越闹市搅的天翻地覆,还可以穿着夹克走在人群中,像一个吃瓜群众。他让观众深信,这是一个现实中真正可能存在,有血有肉的真实超级间谍。
2002年《谍影重重1》上映,投入成本是6000万,却在当年取得了全球2.14亿票房收入,其后的两部也分别取得了2.8亿和4.42亿的佳绩。
当年谍影火爆到什么程度?2003年美国本土出租DVD和家庭录像带最多的一部电影就是《谍影重重1》,好评如潮。前三部系列在IMDb有着7.9、7.8、8.1的高分。除去鹰眼演的不值一提的第四部外,豆瓣的每一部评分都在8.5分左右。
可以说是票房,口碑双丰收,非常成功。
很多人会将杰森·伯恩对比"007"詹姆斯·邦德和碟中谍的伊森·亨特。
但他俩都是是团队作战,他们身后有军情六处为他们撑腰,而杰森·伯恩则是在失忆的情况下单干。既要铲奸除恶,也要单枪匹马弥补自己所犯下的罪行。
除此之外,007离不了豪车和美女:
《碟中谍》有高科技噱头:
执行任务对他们来说只是一种刺激的生活方式。
而杰森·伯恩什么都没有,可以说是一个边缘特工,孤单英雄的形象。他没有过去,没有未来,只是一直在寻找自己沾满鲜血双手的原因。他还一直来只爱着一个女人。
这种人物设定和侯孝贤的《刺客聂隐娘》"一个人,没有同类"是有着相似之处的。这也让这部由特工,打斗,飙车等好莱坞俗套元素构成的电影有了哲学高度。
所以由2、3部的导演保罗·格林格拉斯继续执导的《谍影重重5》上映初,就那么火爆,绝对不是因为偶然。
导演保罗·格林格拉斯
谍影5基本复制了谍影3的经典剧情。
但新的一集中杰森伯恩也不再是单枪匹马,他有了帮手。艾丽西亚·维坎德她在CIA作内应,两人通力合作铲除大BOSS:
文森特·卡索饰演的杀手:
而杰森伯恩的改变也很明显,他不再是一个没有目标动不动就被追杀的人,而是主动出击。
好评和差评都有。
好评集中在本片继承了谍影重重一贯的镜头语言风格:
和007的潇洒不同,《谍影》里伯恩和对手从不摆招摇的pose,动作设计简洁干练,没有华而不实的回旋踢等等,只有互施拳脚,身体撞击,沉闷粗重的喘息,诠释了一种教科书般的真实暴力美学。
再来说说缺点:网友的差评主要集中在剧情有点套路了。
整部电影电影就像有技术没想象力的翻唱乐队。
在谍影5中主角杰森·伯恩完成自己的哲学思考:我TM是谁?谁TM要杀我,我TM从哪里来,我又要到哪里去?之前3部看下来存在的疑惑和未知完全被打破了。
前三为生存和真相而战,也化为了寻仇,整个故事的阴谋论也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展现给观众。让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前面几部《谍影重重》:
第一部里的伯恩,从一无所知到一路被"绊脚石计划"里的杀手追杀,一路探寻自己的身份,直至归隐。
第二部,伯恩虽归隐两年,却因为女友死于非命而重新开始了自己的复仇之旅。
第三部,伯恩一路辗转回到了纽约,解开了自己身世的真相故事。
第四部,没什么好说的,直接忽略!
从前三部我们可以看到,谍影系列在故事结构上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
谍影5将原本圆满的故事,被画蛇添足的添上"CIA强迫伯恩加入绊脚石计划而杀了他父亲"的情节。这使得伯恩加入"绊脚石计划"不再是自愿,他不再背负道义责任。电影的内涵也从"将灵魂出卖给魔鬼"的高度,一下拉低到邪不胜正的套路水准。从严肃文学降到了爆米花电影。
但简练的打斗配合手持摇晃的镜头语言使人肾上腺素激增,一如既往的打斗风格、一如既往的背景音乐,一如既往高速摇晃的镜头,以及熟悉的伯恩,还是会让你大呼过瘾。不过这些依然不足以使它撑起"《谍影重重》续集"这一称号。
但客观的说:这依然是一部很精彩的电影,比国内的同类电影水平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有些评价不好,也在情理之中,因为谍影5只是败给了自己所创造的巅峰。
最后,有一点提醒大家:
不要看3D!不要看3D!不要看3D!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这部片子的镜头语言本身就是反3D的,导演大量运用快速剪辑和摇晃的镜头让观众有现场目击般的感受,强行加入3D,效果就是催吐一样。
打个比方,你坐在一辆汽车的副驾驶位置,驾驶员为了让你体验到汽车驾驶的真实感,不停的做急转,漂移等动作。如果加入3D,大家就是坐在飘移的车里拿个iPad看片子差不多的感受。
那么为什么在国外都是2D,而在国内就强行转成内地特供3D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3D票价高,为了多赚钱。辣鸡!而且目前2D的排片极少,造成了一票难求,上海部分影院甚至出现了2D比3D票更贵的奇特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