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富 || 认真·较真·偏执

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您那么认真、较真甚至偏执地去搞清楚某个心理发展的时间点,或者去深挖某个心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意欲何为?


李克富 || 认真·较真·偏执_第1张图片
这是毛主席书法!


革命导师有言:世界上最怕“认真”二字。对此我们可以理解为,只要认真对待,多数问题都能够得以解决;而多数问题,都是因为不认真所导致。

对一个心理咨询师而言,认真很重要。比如,我们得认真对待每一位来访者,认真学习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并按照规范对心理咨询的基本技能认真操练。听我这么一说,如果有人非要问认真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或者问怎样做才算是认真,那他就是对认真二字“较真”了。

较真就是过于认真,至于“过”到什么程度,没必要再解释都能心领神会。


拍自《精神分析发展心理学》


我喜欢那些认真的人,更喜欢那些较真的人。比如看到我的涂鸦中涉及到马勒的“生命前三年的心理发展理论”时,认真的人立马去查书或询问“正常的自闭期”(normal autistic phase)、“正常的共生期”(normal symbiotic phase)和“分离-个体化时期”(separation-individuation phase)从何时起到何时止。而那些较真的人则不满足于此,他们在发现不同的书籍或不同的老师对这三个时期的起止时间根本不同时,会进一步查阅相关文献,直到觉得自己弄明白了为止——请注意这句话,当事人知道“止”也最终能止,而止的原因是“觉得”自己弄明白了!比如在我翻看过三本涉及到马勒理论的书籍、发现这三本书对于那三个阶段给出了三个不同的时间后,就不再继续比较,而是觉得自己明白了所谓的时间起止只不过是个大概的估计而已。

如果我不知道止,非要搞清楚当年的马勒从时间上究竟如何界定,就被别人称之为“偏执”。当然此处的偏执就像“认真”和“较真”一样,是个普通词汇而非专业名词——在变态心理学的视野下,偏执者倾向于不相信别人,总怕别人不怀好意或别有用心,时刻提防着别人,往往过于自信。


我家的四本书,四个样!


在我看来,偏执=较真+坚持。尽管我一般不用这个词去形容别人或自己,但它在我内心中的确是个褒义词。

在深层记忆中有个故事是这样的:遥远的北方住着位叫凡娜迪丝(Vanadis)的女神,一天听见有人敲门,但她没有马上去开,想让那个人再敲一下。没想到敲门人觉得屋里没动静转身就离开了。女神透过窗子看到了那人的背影,想:这个追我的家伙也太缺乏耐心了,让他空跑一趟是应该的,如果他能再坚持一会儿,我就请他进门。过后不久,凡娜迪丝又听到了敲门声,这次很耐心且激烈地敲个不停,女神只好把门打开了。

这个敲开凡娜迪丝之门的人是瑞典化学家塞夫斯托姆(N.G.Sefstorm),他追到的那个女神就是化学元素钒(Vanadium);而第一位敲门者是德国化学家维勒(Friedrich Wöhler)。记得当年讲这个故事的人警告正处于青春期的我说:“只要不坚持,总会与女神失之交臂!”还特别强调:“凡是达到目的的人都是偏执的!”

李克富 || 认真·较真·偏执_第2张图片
这就是钒,已经看不懂那些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啦!


多少年之后的今天再想起这个故事,我猛然咀嚼出了不同的味道:关键点在于“目的”——如果目的不明,认真、较真和偏执又有卵用呢!

于是,今晨的问题来了:

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您那么认真、较真甚至偏执地去搞清楚某个心理发展的时间点,或者去深挖某个心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意欲何为?

你可能感兴趣的:(李克富 || 认真·较真·偏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