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需要over-prepared

            这是在willsee上的第15篇原创文章


和大家说一个人。

杨小米,定居在上海的山东人,3年时间从普通职员做到市场总监,并且在当地买房安家,在很多人的心中她就是一个鲜活的屌丝逆袭的例子,但是在她背后却付出了数倍于常人的努力。

几天前,小米正在准备抖森的采访提纲,因为不久后《金刚:骷髅岛》就要上映,他要来中国参加电影的宣传活动。小米获得了一次群访的机会,通俗来讲就大家坐在一起分别问问题。

为了充分利用这次机会,小米恶补了英语,还找了自己的好朋友帮忙翻译了提问的大纲。主办方提醒她,“小米,你应该知道群访的意思吧。”小米点了点头,“你是怕我准备太充分,期望值过高,但是最后可能连提问的机会都没有是吧。”

说完后她再补一句:“我是从底层爬上来的,被人忽视的事情早就经历多了,凡事做好完全准备,即使最后没有机会展示,但是我在成长。”

人生没有over-prepared这一说法,不断的付出是为你的成长输送养分。

时间回到2013年,我刚读大三。那年我记得是朋友推荐了一个比赛让我去关注,叫做Hult prize ,这是一个由前美国总统克林顿提名并由霍特商学院主办的全球公益比赛。

那时候自己的学业压力非常大,因为在大二的时候确定了要出国留学的目标,并且专业课的难度和以前的科目相比都有了比较大的上升因此我必须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学习上。

因为我一直都有关注各种公益活动,而且在大一的时候我的学生工作主要是和公益活动有关,这种国际大赛还是非常吸引我的。但是我没有第一时间去报名,说实话因为我觉得自己有点low,参加国际大赛对我来说似乎不太现实。

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一个好朋友,他说:“大学四年,你总要去尝试去参加一些国际大赛,看一下别人学校的学生是怎么样啊,况且只会读书对你将来的申请帮助也不大。”没错,我也想看自己能做到什么程度。

拉了另外2个朋友一起组队,官网注册参赛ID,接下来便要开始进行实地调研形成分析报告,撰写倡议书。那一年的主题是"如何解决城市的拥堵问题?"

为了能够让我们的报告真实可信,我们决定亲自去广州,深圳,长沙三地进行调研。同时考虑到香港作为亚洲社会保障最完善的地区,我们也决定深入香港的旺角,尖沙咀,碰巧那时候我要去新加坡,因此在新加坡的时候我坐出租车把几个中心地区都跑了一遍。

在比赛准备期间,我们有加入这个比赛的亚洲学生群,有时候我们团队会在上面分享自己的想法和一些调研的心得总结。

有些选手直接在群里说:“你们团队的做法有点过了头,这样跑有什么用呢。”说完后其他队伍也跟着泼冷水。

那时候我们团队也觉得自己这样做是否有意义,因为单是论一个城市的交通和住宿费已经我们已经完全超出最初定下的预算。我到现在还记得那晚,三个人在一起讨论到凌晨3点,最终决定还要坚持这样做。因为研究社会的问题必须要亲自去到社会中去,文献能够呈现的信息始终有限。

最后,我们跑完了5个地区,整理汇集了10万字的文档资料,熬了1周通宵撰写出了我们的倡议书,给出了我们的观点:通过建设卫星城分担城市职能,同时以区域为单位发展城市化转移人口。在报告中给出了我们在城市调研后得出的数据和案例进行支撑。

还记得在那天晚上11点,一封邮件发到我的邮箱,里面用英文写着我们作为亚太地区的优秀队伍将有机会直接前往纽约参加全球决赛。那一刻我的心里觉得一切似乎是那么地顺其自然,over-prepared的人最终都会获得正的收益。

后来因为一些不可抗力的原因,我们没有去参加决赛,但是特别不要脸地说一句,那时候真的觉得我们队牛逼得不得了,虽然现在看来很傻逼。

无论任何时候,思维一定要积极,不要等到自己准备好了再去尝试,也不要担心自己的准备没有机会用上,因为在准备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而学习到更多的东西,自己的可能性就更多了。

后来我就是凭借着这次大赛的经验和总结,敲开了心仪大学的门。

在那之后,面对任何的事情,我唯一没有想过的就是退缩,任何机会,先争取了再说,方法永远比借口多。

人生每一次转身不容易,需要抓住每一个属于自己的机会。在圈外的时候,我们总会觉得任何事情都很难,但在不断准备的过程中,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成为了那个圈子里最会玩的人。

这篇文章看似一篇心灵鸡汤,但这是我真实走过的路。我唯一能够告诉大家的是,不要怕自己过度准备,不要问自己可以获得什么,先把一件事做到极致,你的机会就来了。


文章来源:原创公众号(ID:willseehk)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生需要over-prepa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