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过大雪后银装素裹的冬季是外出拍摄的好时候,一片冰清玉洁的世界让我们眼前一亮,一切似乎都是耳目一新的,激发着我们的拍摄欲望,可是拍的人多,抓人眼球的作品却很少。其实雪天拍摄和普通的风光摄影是大同小异的,掌握好要领能让自己的作品出色不少。
1器材
在野外,雪天里的场景往往很宏大,基本上是白茫茫一片,因此在镜头的使用上可以选择长焦与广角镜头。长焦镜头用来拍摄远处让人心动的角色,而广角甚至是超广角镜头用来增加形式感,使场景更宏大。当然如果是拍摄冬天人像,依然还要带着那些定焦大光圈镜头。
长焦镜头捕用于捉远处风景。
广角镜头扩大视野,让画面更有冲击力。
遮光罩,偏振镜也是不可缺少的装备,当然还要做好相机镜头与电池的保温工作,比如相机保暖套,另外多备电池,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电量会下降。另外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到防水防湿,尤其是刚从寒冷的地方回到温暖的地方,随身携带能去除机身镜头水汽的工具,如镜头布。同时防水袋也是个很好的工具,它能防止雪水进入你的心肝宝贝,而三脚架可以让你在相同场景做不同的尝试以达到最好的想过,它也是多次曝光后期合成的关键。
2光线
光线的选择根据拍摄对象的不同会有所变化,如果是拍摄风光,那么逆光摄影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这样做会有很多优势:1. 造成明暗对比,不会让雪变成白茫茫的一片,使你的作品更有层次感,大多数时候阴影总是很重要;2.凸显雪的晶莹质感,同时也能彰显雪地的轮廓。
逆光摄影,测光点的选择很重要,选择不好,出现过曝或者是欠曝,一个好的场景就浪费了。一般为了防止丢失暗部细节,选择点测光对画面的较暗部进行测光,拿上图来说,曝光点的选择如下图所示。
当然,具体情况据图分析,可以多试几次,很多时候明暗两者细节不可兼得,这就要在后期下功夫了,另外,为了得到更好的效果,你也可以进行多次曝光,最后后期合成,这时候三脚架就得派上用场了。
而利用散射光拍摄的场景也会有另外一种气质——宁静悠远,还带着一种孤独神秘。
但是在散射光条件下场景容易变得平淡无奇,选择好合适的拍摄主体重点,吸引眼球才是作品脱颖而出的关键。同时阴天条件下也是拍摄雪天人像不二的选择,因为场景较亮,如果有反光板像脸部补光,将会获得更好的拍摄效果。
3白平衡
常规的“自动白平衡”在雪天里基本上算是废了,你在这种模式下所得到的图片会变蓝!
色调偏冷,那么就应该调整色温,适当提高色温,试试将照相机的白平衡调整到8000K-10000K ,或者可以直接选择“雪景/阴天”的自动白平衡模式;最笨的方法就是自己根据场景进行几次尝试,调整白平衡。
4道具的使用
雪天里拍摄,使用一些道具会为自己的作品增色不少,通常可以用雨伞,水果,各种灯笼,烟火等等,不一而足,当然围巾手套也可以被看做是道具来使用,这样会显得自然清新,因为环境的原因,不发亮道具的颜色要鲜艳,这样才能造成视觉重点。
暖色系头巾在浅色拍摄环境下显得温馨纯净,彰显个人气质。
发光的道具可以在暗色的环境下立刻成为视觉中心,摆脱平淡,让自己的作品更具吸引力。
颜色亮丽的物体总会吸引人们的目光。
红色的雨伞是使用比较多的道具,很自然却很有张力。
5制造纵深感
好的雪景照片,差不多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制造纵深感,它们绝不是白茫茫的一片,而是有层次有明暗的展现。具体方法与平常风光摄影也没有太大区别:
1.设置并突出前景
前景的设置立马让画面丰富起来。
2. 建立视觉引导线以突出透视效果
这种场景大多用广角超广角镜头,这样能强烈扩大空间感。
冬天雪地里的脚印是最好的视觉引导线。
3. 处理远中近各个景致的安排
其实这也是大同小异,近处与远处的视觉元素的对比可以强化透视感。
4. 用朦胧雾气营造透视感
呼应与对比,让由远及近的物体产生视觉互动,渲染了层次与空间感。
有些爱好者觉得没阳光拍不了照片,其实雾气对于拍摄雪景来说是非常有力的工具,近景清晰,远景模糊,致使画面强调了空气透视而产生错觉的强烈纵深感,同时如上所述,散射光让整个场景变得宁静神秘。
总结:各种天气情况下都可以拍出有特点的优秀作品,雪天更是如此,你可以结合实际场景拍出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只要做好保护措施和详细的规划,选择合理的器材,剩下的就只有多加联系了。
在雪地拍摄的小问题
1. 太冷
冷对相机有什么问题呢?一般数码相机的可运作温度是0~40度,气温太低,主要被影响的是相机的电池,电池的消耗速度会比正常快得多!解决方法就是要带多一些后备电池使用了!
2. 湿
有雪就有水了,如果相机保护得不好,溶雪就有机会令相机故障了。解决方法:现时不少相机都已经有供潜水用的防水袋供拍摄时使用,可以到各大相机配件店看看。由大型单反到小型的小DC都有。
3. 曝光偏暗
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原因是相机在拍摄相片时测光原件会默认雪是18%灰来测光,曝光量就会不足,这个时候相片看上去就比肉眼看上去更黑了。
4. 相片太蓝了
太阳光看上去是有一点暖的,和白雪的反光相比,白雪看上去就有点蓝蓝的。一般情况下,为了让相片的颜色看上去正确,相机的白平衡系统都会自动将偏红的颜色调蓝一点点,让相片看上去和肉眼看上去差不多一样。但在拍摄雪地时,相机会将雪地的反光判为太阳光,结果再调蓝一点点时,相片颜色就变成蓝蓝的了。可以试试手动设定“曝光值”(EV)和“白平衡”(White Balance)这两个选项,慢慢微调至自己满意为止~
拍摄经验
1. 选景
拍摄冰雪与拍摄其它景物一样,选景十分重要。选景包括场景的选择、前景、背景的选择,以及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和大小等多个方面。
2. 场景的选择
场景指全景、中景、特写等多个景别。选择远景和全景等大场面,其目的是在展示声势,制造气势,让读者放眼欣赏辽阔的冰雪世界或白雪皑皑的高山大川。什么光线好呢?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简单,那就是只要驾驭好,什么光线下都可以拍摄出好照片。但是,比较而言,冰雪摄影还是逆光拍出的效果最好。
3. 逆光
在逆光照射下,才显得晶莹剔透,放射出光彩。逆光给冰雪镶上了一圈闪亮的轮廓线,透明发亮,很有神气,冰雪质感异常突出,在选用逆光拍摄冰雪时,最好选择暗黑色的背景,两个条件齐备,艺术效果才会更加突显出来。
4. 顺光
面对此情此景令人兴奋,但我们在大河东岸,眼前的一切景象都是在正面光照射下,很少看到阴影,场面显得十分平淡。
5. 散射光
说来,正面光(顺光)就拍不好冰雪照片了吗?当然也不是。在很多情况下,雪天大多为没有太阳光直射的阴天或散射光照明,这种光照与正面光没有多大区别,也是景物很少有阴影,白茫茫一片,显得十分平淡。由于条件限制,有时真还等不到太阳出来。在这种光线下,如何改变这一片白的平淡局面呢?要改变这种情况,只有在选景时,把一些色彩浓重与白色的冰雪有较强色彩反差的景物拍入画面,在色彩对比中让冰雪在视觉中显得更加洁净。
景物的曝光量有两个根据,一是被摄景物的亮度,二是作者的创作意图,两者相辅相成。但比较而言,作者的创作意图更为重要一些,因为被摄景物的亮度,各个面的受光情况不同,亮度也不一样,如果按受光部分确定曝光量,阴影部分感光则不足,便会有可能失去影纹,成为死黑一片;如果按阴影部分确定曝光量,光亮部分则会感光过度,失去影纹,成为白板一块。所以我们讲,作者的创作意图在确定曝光量时显得尤为重要。
6. 雪夜长期曝光
长期曝光肯定首先需要一个好的三脚架、快门线,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注意保暖哦,雪景夜晚拍摄,如果有灯光的话会行成漂亮的混合色温,很有特色,没有灯光也会有它独特的氛围。
7. 适当增加曝光量
拍冰雪曝光过点好还是欠点好,主张不很一致。主张减少曝光量的人认为:冰雪的反光很强,相机测光表所测得曝光值受冰雪反光的影响而增高,所以减去虚高假象,曝光才会准确。主张增加曝光量的人认为:冰雪反光是很强烈,但与阴影面的反差很强,减少了曝光量,阴影面会失去影纹,所以应该照顾到阴影面,增加一点曝光量。哪一种主张对呢?我认为增加一点曝光量效果会好一些。增加了曝光量不仅阴影面曝光准确,而且曝光过一些底片会厚一些,厚底片洗出的照片白色的冰雪会显得更为白洁。当然,这里指的是使用负片胶卷,如果使用反转胶卷那就另当别论了!
曝光量增加多少为好呢?一般来讲,当相机测光表测定曝光值之后,可再增加1-2挡曝光量就较为理想。色均是有色无彩,而且冰雪又都是白色,这样在色彩配置上就显得十分重要。特别是在使用彩色胶卷拍摄冰雪,色彩配置得当,会给冰雪照片增彩;配置不当,亦会影响照片的艺术效果。
8. 点缀艳色
在冰雪照片中点缀艳丽的颜色,不仅可以使红色的景物从白色中跳出来,成为视觉趣味点,形成万白丛中一点红的突出效果,而且可以起到纠正“蓝雪”的作用。用彩色胶卷拍摄冰雪,往往会因为天光色的反作用,使拍出的白雪染上蓝色,严重时白雪在照片上会变成“蓝雪”。纠正这种“蓝雪”效应的办法,有人主张加用UV镜,但有时效果却不甚理想,如果能在雪景中点缀一些红色的景物,观赏者的视觉会把染上蓝色的雪在与红色对比中消除掉蓝色。
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