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经验的营销总监都会犯的错误,何况你是一名学生呢?

                                                习惯了碎片化阅读,

                                     尝试一下每周深度思考一个问题吧!


营销与广告业内的人都知道,现在的一些大学生策划参赛作品基本不能直接用的,实操性太差。比赛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增加企业的曝光和了解年轻人的想法、创意。

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也有自知之明:我们缺乏经验、缺乏实践,比赛的目的主要是以赛代练。

难道学生与营销业内的人的差别就是表面的经验而已吗?

但为什么也有一些刚刚毕业的年轻人比工作十年的总监还厉害?其实经验的缺乏本质就是相关思考域的缺乏,这个可以通过“清单思维”与“刻意练习”来弥补(建议看看《刻意练习》的一些理论)。

除了表面的经验还有就是洞察能力和思考的维度不同,也就是看到事物本质的能力不同。这个是大部分人都难于掌握的一项软技能,我觉得可以学习马斯克经常利用的“第一性原理”来思考问题。

以下通过小故事(为了增加戏剧效果,故事有所虚构)来说明营销、广告人(包括一些营销总监)不懂得利用这些思维、原理而经常犯的错误。

微信来了一条信息:“明海,这是我花了一个月做的策划案,感觉应该又可以拿奖,你帮我看看呗”(后面还加了个大笑脸)

我看了“应该又可以拿奖”这几个字,后面还加了个可恶的大笑脸,我皱了一下眉头还是忍了下来。

上次说好的,辅导能拿奖的请我吃饭,可是证书都拿了那么久都没有跟我提过,上来又要给他做费脑力的分析。

小白,别老想着策划案,多出去感受一下大自然就会有很多灵感的。昨天我看到一个奇观,天空很多云非常像火锅形状,应该表示着冬天就要来了,你、、、

                                        (这段话意思你们懂的)

就准备打完这句话,小白发了个红包过来。于是,我又把字删了。(算你小子会做人情)

我又不好意思领这个红包,于是答应帮他看看,接着就认真看参赛项目的具体情况,做了个分析(要知道,我自己都懒得参赛了)。

等我研究得差不多时,小白非要我收了那个红包,我再三考虑,于是轻轻点了一下。红包大得吓我一跳:0.52块(肯定是拿红包诱惑我讲话)。我忍了忍,还是给他做了分析(待会看我怎么虐你)。

一、营销的基本原则

小白是给“吉人乐妆”企业做策划,该企业还是一个初创公司,这次推广的产品是“撕想家”喷膜。是一款可以撕的色彩,全国首发,喷上去换颜色,撕下来恢复原状。可以为所有硬质表面的桌、门、窗、自行车、电脑等换上颜色,又可以随时撕掉恢复原样。高科技DIY产品,环保有创意模具搭配。

1、风险性原则

小白说:根据主题“不爽就喷,爽了就撕”,我觉得应该针对大学生的烦恼、压力大、生气时作为切入点,给客户一个信号,不开心就用“撕想家”喷膜喷一喷,不错吧?

第一个问题就被我逮到批评他的机会,为什么他的想法不好呢?

因为在营销时有一个重要的原则:你的方案是否给消费者带来风险!

大学生是住宿舍的,当你主打“不开心就用撕想家喷膜”时,也就是我在玩这个喷膜就表示我在生气,我非常烦恼。但很多人不愿意让别人(比如宿友)知道自己在生气、烦恼的。或许我们更愿意跑步、看电影等来消除烦恼。

这就相当于给顾客一种心理风险,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没有什么(小白也不信),举个例子:

电饭锅刚出来的时候,主打“不用亲自煮饭了”的需求,销量并不好。很多家庭主妇觉得婆婆会说自己懒煮饭(心理风险)而很少购买,后来换成“煮出的饭更香”。家庭主妇们有了理由,不是我懒而是用电饭锅煮饭是因为口味更好,后来销量大幅度上升。

相同的事情,保洁纸尿裤曾经在日本打出的口号是“让妈妈睡得更安心”,因为纸尿裤把宝宝保护得很好,妈妈可以安心睡觉了。销量也不好,那是因为在日本,带孩子时期妈妈安心去睡觉,在婆婆看来是不够尽责任,那怎么办?

后来换了说法是“让宝宝睡得更安心”而大获成功,除汗剂开始推广也犯这种错误。吉人乐妆如果打这样的口号也可能会犯相同的错误!

举一个成功案例:

可口可乐最开始推广时惨不忍睹,后来主打健康概念而风靡美国。当时美国流行酒精饮料,而人们也清楚酒精是不健康的,后来可口可乐的营销概念是“伟大国家的无酒精饮料”,很快就火了。

2、竞争市场原则

小白听了又悲又喜,我问他:那么多品牌为什么选吉人乐妆呢?他回答说因为这个公司没有什么竞争对手,不用考虑太多因素。

五年经验的营销总监都会犯的错误,何况你是一名学生呢?_第1张图片

他截图给我看了公司介绍,我看到心想,这个公司怎么那么不谦虚呢?然后又给小白一个心理打击:

我问他:一个全新的产品推出市场来,这意味着什么?(很久没有回我知道他想不出啦!)

如果作为一个创业者应该体会到这句话的重要,那就是——市场教育。

其他公司没有相同的产品,没有直接的对手,那就意味着靠你自己去教育消费者市场,影响改变他们的过去观念,这是非常难的。

心理学告诉我们,我们内心会拒绝新鲜事物的(想想第一次看到别人给你推广外卖平台和滴滴时候那个心理状态吧,因为我就推广过很多新平台,深有体会)。如果外卖市场、网约车,共享单车没有几十个同时教育市场,那单靠一个公司去推,往往要耗费多几倍的费用和时间,如果在短时间内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就很容易失败!

而且如果主打“以不开心就用吉人乐妆”这个也有很多竞争对手,如刚才讲的跑步、看电等。而且这个产品不像外卖、共享单车那么高频、刚需。所以必须挖掘独特的卖点,给消费者一个用你的动机,怎么就不用考虑太多因素呢?

3、营销目标原则

讲到动机问题,我就不得不说说小白在活动策划中犯了一个大家普遍犯的错误,是什么呢?

小白在活动策划中讲:这次的活动目标是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忠诚度,提高企业形象,进而提高产品销售。为什么说这是错误的呢?

读过消费者行为学都知道,消费者完成一个产品的决策购买是分成五个阶段:

而“品牌知名度、忠诚度”作为一个产品差异化和质量保证的象征,是用了来决策后部分的问题。

当一个新品类正处于“需求确认 ”阶段,品牌的知名度这个营销目标作用不大。吉人乐妆的撕膜就是一个全新产品,消费者根本没有消费这个品类习惯,此时的营销目标应该聚焦“动机营销”,转化新用户。

消费者没有对品类产生动机时候,品牌知名度、忠诚度、企业形象的营销目标意义不大。比如我对“抽烟机”没有购买动机,那它企业形象再好对我有什么意义。

就像“钻石”刚推出市场时,结婚我有金银装饰,有鲜花等等,我凭什么要花那么多钱去买一个硬邦邦的、石头一样的东西。这时关键就是动机营销,这是一个爱情永恒的象征。

比如小米现在发展阶段应该注重把任务放在“评估商品”(如投放一些广告在测评平台、大众点评什么的,今年在“奇葩说”打广告)、“决策购买”(如开小米之家线下店方便购买体验,因为很多三四线城市被oppo、vivo的渠道下沉占领了市场)上。

小白一听蒙了,说我怎么没有听说过呢?

我告诉他:这些内容课本上有是有,但你得从另外一个维度来看问题,这些老师一般教不了你,或者很多老师没有深入去了解过。

二、市场调研

说完、小白立刻打了个电话过来,说今晚有没有空,咱们见面聊,约在“白白火锅店”(没有赞助只能起过花名)见面。

1、访谈问题设置

吃饱了饭,小白立刻开始询问我,从市场调查问起。刚说起市场调查,为了显示我的牛x,我就问了他,你的问卷问题设置和访谈是不是和这个差不多?

五年经验的营销总监都会犯的错误,何况你是一名学生呢?_第2张图片

小白:差不多,你怎么知道的?

我没有回答他,直接说:这是一个获奖策划案的访谈问题设置(之前文案也被我吐槽过一次),大部分学生也是这么设置,而且大部分老师也这么教,而且是有问题的。为什么呢?因为:

1、这种内容在甲方那里基本不会看的。

2、形式主义,靠一百来个数据根本分析不出什么情况的,反而靠常识认知还准确一点。

3、消费者永远无法预测和了解自己的行为。

在2007年iphone上市时,优势麦肯(UniversalMcCann)就大范围做了一次消费者调查,结果预测:iphone只会在墨西哥、非洲等不发达市场能够成功,在欧美发达国家不可能成功,后来被打脸了。

为了能拿奖,你必须要有差异化,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小白不断地点点头。

“那怎么访谈比较好呢?”

上半年时为了一个市场调研作业,我把图书馆关于市场调查的书基本翻了一遍,淘到了一个神奇的绝招:阶梯访谈法。(还做了笔记)

五年经验的营销总监都会犯的错误,何况你是一名学生呢?_第3张图片

假如你访问一位消费者:你为什么买这辆车?

消费者说因为是红色,大部分人调查就是到这就结束了,或者不是递进问相关问题。然后调查结果是:75%喜欢红色的车。应该大量生产红色汽车。

但另外一个人利用阶梯访谈。

接着问:为什么红色对你很重要?

客户:因为红色更容易让人注意。

(如果到这里停止,也很难洞察到消费者的购买动机)

接着问:引人注意为什么对你来说那么重要?

客户1:喜欢被人仰慕(更好被人尊重)

客户2:别人更好看到我的车,从而降低引发交通事故的概率。(安全感)

从而洞察到消费者的真正购买动机,于是应该赋予汽车具有高贵、身份感,提高汽车的性能作为卖点。如奔驰象征着成功人士,宝马象征着高贵。

(具体方法就不展开了)

2、数据分析

小白直接扔策划方案给我,说直接从头给我说说吧!我接着刚才的调研,看了一下数据分析:

现在大学生87%每周至少会产生一次烦恼,北上广的知名度29%,销售增加52%......

我直接说了一句:这些数据对你来说没用!(小白做了个鬼脸,摆了一下双手)

许多营销人士都有一个传统观念:认为营销调研寻求的就是一些准确的、被证实的数据驱动结论。

很难从这些空洞的数据得到洞察,而且大部分人都不是专业分析。其实这种调查对目前快速变化的市场上大部分人,尤其是创业公司,参考意义非常有限。

作为不是很专业数据分析的我们,消费者行为研究、解释驱动很多时候更好。

小白开始质疑我了,我当然反击啦!就问小白:你会方差分析、回归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么?你会spss、SQL、R工具么?你熟悉hadoop集群架构么?

(小白只是呆呆地看着我)

拿古代战场收集情报举例,数据分析是这样:此次战役,敌人伤亡率29%,撤退速度每秒1.1米。而行为解释分析:观察发现,敌人撤退时旗子并不乱,大概是诈降。

大部分学生列一堆数据就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而已,没有太多洞察。(就像上面汽车75%那个数据)

3、需求确认市场

基本所有的老师都是教学生给消费者细分,然后得出主打的市场。但这不是本质地分析,而应该按需求来挖掘,需求确定,人群就自然确定了。

此时不知怎么解释,于是说:小白,这个比较深奥,有空我整理资料再给你看看。

三、广告投放

小白挺勤奋的,一边做着笔记一边听我说,到了最后面活动策划,广告投放时,他似乎很开心,信心满满的。(最后一个他应该希望得到我的夸奖吧)

但当我看到他的活动与百度合作时,而且在百度搜索投放广告,让我不知道从哪里夸起,于是只能委婉地说了。(后面会说)

其实,大部分人做营销活动时都喜欢说进行病毒式营销,投放微信、微博,户外......

他们从来没有考虑过:什么是营销消费者的选择,投放广告的渠道是否正确?

比如你是一个主打“快捷”、“低价”的生鲜平台,作为一个初创公司,资金有限,你会投放电梯广告还是一些户外广告?(很多人从来没有考虑就乱投)

李叫兽说过:分众海报在电梯的封闭空间中,距离人很近,相当于拉近了“心理距离”,而人在面临“近心理距离”的时候,对成本类信息(比如省不省力,省不省钱等)更加敏感,本身就更有可能消费以“便捷”作为主打的产品。

而户外在开放和远距离空间中,相当于拉远了“心理距离”,此时人对收益类信息(比如额外功能和价值)更加敏感(所以你看到汽车、奢侈品以远距离的户外广告为主),如果打“便捷到家”的转换率就低很多。

这是涉及心理学方面,其实影响消费者选择有三种力量:过去偏好(听自己的:如过去习惯、观念)、营销力量(听品牌方:定位、代言人)、第三方力量(听别人:如评测、搜索,)

刚才说小白让吉人乐妆与百度合作是错误的(如投放搜索上),因为吉人乐妆是受营销的力量营销,而不是第三方(比如家具投第三方比较多)。

小白听了佩服地问了一句:“明海,你是怎么学的”?

我说:“大学几年我都是以甲方的思维去学,而大部分人都是以乙方的思维去学,而且最近学习了一个绝招用户视角”

结语:

这篇文章我没有直接给出吉人乐妆这个案例的具体做法,只是教大家避免犯一些错误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嘛!

因为篇幅有限,很多细节和其他在营销上容易犯的错误点没有讲,欢迎感兴趣的你们在后台与我交流补充。

你可能感兴趣的:(五年经验的营销总监都会犯的错误,何况你是一名学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