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非遗——豫剧

植根民间文化土壤,融合借鉴其他曲艺表演的优点,豫剧从明朝一直发展到今天。熬过了岁月的无情,挺过了战争的烟火,在浩劫中生长,在传承中发展。今天,豫剧作为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不仅唱响在中原大地,也唱遍全国各地,更是作为中国的一张名片走向世界各国。它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被西方人称赞的“中国咏叹调“。


了不起的非遗——豫剧_第1张图片

【豫剧】

豫剧起源于河南的梆子戏,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良发扬,最终形成了质朴大气、酣畅淋漓、节奏鲜明、韵味悠长的独特曲艺形式,被广大人民欢迎。

豫剧因各地方言特色的不同而形成了四大声腔——通俗易懂的开封祥符调、声音低沉的洛阳豫西调、慷慨激昂的商丘豫东调、活泼婉转的沙河调。

豫剧角色行当主要有四生四旦四花脸。生角一般有老生、大红脸 、二红脸、小生;旦角一般分为正旦、小旦、老旦、帅旦;花脸则是黑头、大花脸、二花脸、三花脸。

豫剧表演一般妆容很浓、服饰也极有讲究,每个行当都有不同的表演要诀,对豫剧演员的动作神态要求比较严格。演出乐器一般有锣鼓、唢呐、二胡、笙、琵琶、三弦以及梆子等。


了不起的非遗——豫剧_第2张图片

【著名豫剧】

当今流传下来的豫剧传统剧目有1000多个,如《桃花庵》、《秦雪梅》、《铡美案》等。创作改编的古装剧《花木兰》、《打金枝》、《程婴救孤》,以及现代戏《朝阳沟》、《小二黑结婚》等也都被广为流传。

豫剧善于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花园顿觉得心怡身爽飒,果然是艳阳天万芳齐发。"大悲剧《秦雪梅》的这句戏词描摹出了当时的环境状态和主人公的心情,让人如同身临其境。

“再不能中岳庙里把戏看,再不能少林寺里看打拳、再不能摘酸枣把嵩山上,再不能摸螃蟹到黑龙潭。”《卷席筒》(应该是曲剧)的这段戏词虽然质朴,却直白的道出了一个要走的人对家乡的不舍,通过件件小事的堆列更能让人感同身受。

“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功来建,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这女子们哪一个不如儿男。”《花木兰》的戏词朗朗上口,为我们刻画出女人能顶半边天的形象。


了不起的非遗——豫剧_第3张图片

【发展现状】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出台相关支持政策促进豫剧的传承与发展。今年3月份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启幕的“中国豫剧优秀剧目北京展演月”更是大力推进了豫剧的影响力。

著名豫剧《苏武牧羊》走向国际,刻画出怀韬略英气浩荡、持节爱国的苏武形象,传播了中华文明。

汪荃珍老师主演的《风雨故园》,用戏曲的形式讲述了文化巨人鲁迅与其原配夫人朱安的一段往事。对戏曲的审美做出了新的突破。


了不起的非遗——豫剧_第4张图片

【未来道路】

虽然,豫剧的发展形势比较乐观,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受众面小,缺乏青年观众。喜爱看喜剧的仍旧是中老年人居多,多数青年人多戏剧缺乏热爱。

二、节目形式单一,内容老套,缺乏创新。豫剧是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大力保护,更该合理创新。当今豫剧表演虽然已经在开拓新的表演模式,但内容仍旧缺乏创意,不能很好的贴合实际。在音乐会,演唱会占据大量市场的今天,豫剧必须融合创新才能更好的发展。

三、优秀传承人少。比起前卫的音乐人、有趣的电影演员等,豫剧确实对大多数人缺乏吸引力,人们对豫剧的认知不足。豫剧传承面临一定的困难。

为此,我们希望,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豫剧可以

一、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趣味豫剧展演等活动,加大在青年人群体中的影响力。

二、锐意创新,在保留豫剧传统内涵的基础上,更多的融合现代元素,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创作出更多符合时代潮流的剧目。

三、挖掘豫剧文化,加强宣传力度,重视对传承人的培养,改良教学方法,多方面培养豫剧人才。

未来,希望我们的豫剧能够更好的发展。


图片来源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了不起的非遗——豫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