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项目合伙人跟投研究

序言: 碧桂园执行这套跟投制度,源于碧桂园老板杨国强的开明,他愿意把成果与员工分享。但说到底,杨国强依然是一位生意人,他为集团投入项目的资金设置了超高的成本限制。 自2014年10月“同心共享”共享计划执行以来,俗称跟投,截止2015年8月,碧桂园对外宣称,跟投项目45个,已开盘12个,平均回本期9个月,平均年化资金回报率61%。 一、 跟投比例 2014年9月份开始,碧桂园集团成立了新的“合伙人制”设计工作小组,经过调研推出了新版的“同心共享”计划:从2014年10月起,获得的新项目均采取此跟投机制,即项目经过内部审批定案后,集团投资占比85%以上,员工可跟投不高于15%的股权比例,共同组成项目合资公司。 新版合伙人制规定,除了集团董事、副总裁、中心负责人及区域总裁、项目经理需要对项目强制跟投外(2015年10月的报道中,增加了区域营销与项目营销负责人也必须跟投的规定),其他员工在不超过投资上限的前提下也可自愿参与项目跟投(员工不超过20万),其中区域总裁、项目经理等仅需投资自己区域的项目,占比不高于10%,集团员工可投资所有项目,但占比不高于5%。 二、回报与处罚 在回报机制上,当项目获得正现金流后,利润就可分配,所得利润可用于投资下一个项目,也可交给集团公司有偿使用;项目有盈利时,可进行分红;但如果项目出现亏损,参与者不可退出。值得注意的是,在项目投资期间,参与者则进出自由。(2014年年底信息) 这个奖励机制是非常高的,在老板投入的自有资金计息,以及这部分资金除去内部财务成本后,项目盈利的20%净利润会给团队共同分享,这笔利润会根据销售、交房、结算等不同时段分比例发放,以前有些区域总一年能拿几千万,项目总也能拿几百万。(2015年下半年信息)    不过高激励也伴随着严厉的惩罚措施。如果项目效益不好,跟投团队是将无法获得奖金,要是出现亏损,一定比例也需要整个团队承担。这就会从另外获利的项目扣除,甚至从员工的工资中扣除。(2015年下半年信息) 据了解,为了实现更高效的周转,碧桂园集团对资金的时间成本要求非常高,内部计算的资金成本是30%。比如占用集团一亿资金一年的时间,集团就会收取3000万的成本。如果新项目不加速开发、售楼,可能团队的奖金就没了。(2015年下半年信息) 三、跟投的管理效果    正是由于跟投制度的高激励与惩罚政策相辅相成,以及集团高昂资金成本的压力,碧桂园在获取新项目时公司上下会高度一致,也特别谨慎,区域公司也会极度重视新项目的销售情况。 由于所有跟投的资金都是员工的自有资金,因此在项目选择上会更加谨慎,这也是碧桂园在北京迟迟未能拿地的原因。而碧桂园的跟投制度在尽量减小新项目投资风险的同时,如果项目最终实现良好收益,所有参与跟投的人员也会实现非常可观的个人收益。 “在该制度设计下,核心管理班子成了项目公司股东,可以强化买地、设计、成本控制、销售及间接费用控制的全过程管理力度,符合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分工合作,职责清楚,衔接流畅,有利于稳定员工队伍。”碧桂园人士表示,实行该制度之后,集团总部的管理将进一步简化,会腾出更多的时间关注战略、产业升级、流程再造、信息化建设等内容,“架构趋于扁平化,管理效率会得到提高”。     四、碧桂园跟投与万科跟投的区别 比较可以发现,碧桂园版的“同心共享”计划与万科的跟投制度还是存在相当大的差别,在参与项目、信息公示、参投人员、跟投方式及限额、回购机制、分红及本金返还条件及退出机制方面均存在差异。 比如在跟投人员方面,万科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均不能参与项目跟投,而碧桂园是全员可以参与;在跟投金额上,万科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城市公司均存在差异性,而碧桂园实行高管定额跟投,普通员工跟投则规定不高于20万元,另外在分红方面万科累计经营净现金流回正后即可分批次进行分红,而碧桂园只要项目公司实现盈利才能分红。

你可能感兴趣的:(碧桂园项目合伙人跟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