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夫山下》(十四)——叛逆的岁月

上一篇:“暴乱”

《望夫山下》(十三)——“暴乱”


《望夫山下》(十四)——叛逆的岁月_第1张图片

叛逆的岁月


每一个人的青春岁月里,多少都会镌刻了许多“叛逆”的痕迹。应该说“叛逆”是一个孩子成长的标志,是这个孩子迫切地想向世界宣告“我长大了”的表示,也是孩子想要证明自己可以“独立”的宣言。

没有叛逆的人生,或许会是一种缺憾。不知道怎样的孩子或者说怎样的父母,才会“制造”一个不曾有过任何叛逆的孩子?

“叛逆”更多的是一个贬义词,它通常总被人们认为里面包含了反叛、桀骜、不羁、愤激和幼稚等等负面的东西。然而其实这个词怎么看都更像是被父母一边所掌控的,因为从父母的角度来去评判,才会存在“叛逆”,而如果从孩子的角度来看,他们更可能会认为那叫“独立”,或者“长大”。

不管怎么说,我们都这么自然而然地延用了这个说法——叛逆。因为通常会说这个词的人,都早已经过了那个被认为“叛逆”的时期,而这些曾经“叛逆”的人确实“长大”成了大人,完全有资格去说起——叛逆。

我是普普通通的孩子,也是一个从小在严厉体制里受教育的孩子,所以我也曾经有过“叛逆”的岁月和许多关于“叛逆”的回忆。

我总觉得我的勇气和自信在那个“批判”我的女老师嘴下曾经被击打得粉碎,后来或许是凭着一股“叛逆”才在心底里重新拼凑,却也正如一幅拼图般,到处充满了细缝和沟壑。

一个好妈妈胜过一百个好老师,可是一个不好的老师却也可能毁了一个孩子。学校就是孩子的“社会”和圈子,当一个孩子被握有高高权力的、敬爱的老师贴上了标签,那么在这个“社会”和圈子里,在漫长的时间里,这个孩子的内心要有多强大才能抵抗得住那道“洪流”和看得到远方的希望?

也许别人会是强大的,可惜我不是。我也没有知书达理且睿智的父母关注我的幼年心理和经历,我仅仅只是一个很乖、很听话的怯弱的女学生,也是一个十分畏惧家长的孩子,如此而已......

很多表象的后面,其实都会蕴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内涵。所有的事情,都是因和果的结合,没有无缘无故的某一个表象,也没有和表象毫无关联的内涵。

我曾经试图隐藏着留在记忆里的恐惧和不开心,我不断地暗示自己忘掉一切。岁月总是会淘洗掉清晰的影像和岁月的印痕,但是那些镌刻在心底里的感受,却并不会轻易听从意识的号令,它们可以被遮盖,但却不会消失。(所以,我最终还是知道了,惟有面对,才能真正卸掉内心里的包袱和伤痛。只不过在那懵懂的成长历程里,我当然无法清楚这一点。)

当青春的齿轮契合了我的心灵,我也在一股内心的涌动里试图做一些不被允许的事情,试图越过父母所规定的一些“界线”......

我和同学们一样,偷偷地痴迷着琼瑶阿姨,读着流行的言情小说和武侠小说。我从来不敢在家里看这类书,一旦被父亲发现,那将是无法预估的“惊涛骇浪”。

我初一的时候仗着自己是副班长,和班里最恶劣的“差生”打了一架。我当然打不过男生,所以我跑到班主任那里去告他,而他当然被班主任单独“修理”了一顿......(好学生在老师眼里是不会寻衅滋事的)

我收到了第一封“情书”和示好,我把“情书”给了好朋友看,然后和向我示好的男生“绝交”。(我可是老师眼里的“三好”学生,怎么可能“早恋”......)

我开始追星,在厚厚的硬皮抄本里一首首抄写流行歌曲(比学习可要认真太多)。我所有的零用钱都用来买明星们的不干胶贴纸,我在抄歌曲当中把字练得工整秀气......

获得学校的全科奖学金和荣誉也没有阻止我“叛逆”的脚步和那颗想要颠覆全世界的“狂野”的心......

我也学着偶尔逃课......

我想要唱歌,我狂热地喜欢跳舞,可是我不敢开口唱,因为父亲会“堵”死我的嘴;我也没有来得及开始我自己私下“拜师”的舞蹈课程,我被父母“捉拿”回家......

还好听和看是没问题的,收录机和电视满足了听和看的需求,只是我不能“跳”,也不被认可“唱”......

我和同学们在月圆之夜到望夫河滩上看月亮,就在那片被传闻“水鬼”开会的河滩上......

我和同学为了给住校的同学们“打牙祭”,夜里到自己家的菜地里偷挖了最大最好的那颗大白菜。(我还是“良心未泯”,不敢到别人家的菜地里去“偷”,只好“取”我妈种的)我们忘记了填平那个“巨坑”,当然其实就算填了也不可能不被我妈发现,不过她不知道“贼”是她的亲生女儿,否则第二天她就不会在菜地里大骂一通“该死的贼”,而是直接拎着我的耳朵教训我了......

我成为学校的“风云人物”,我那么喜欢文艺,我主持晚会、我演出舞蹈......可是这些在父亲看来就是“学坏”,是“不务正业”,甚至是“堕落”......

我偷偷地在街心小摊那里买过一包“红梅”香烟,我揣着它和几个同学一起“尝试”烟草的味道。(说实话,我一直认为女人抽烟是“不好”的一件事情,虽然我曾经在青春的“叛逆期”抽过一支——烟。)

我曾经好奇地跑到监狱门口去看那个父亲不经意说起的“非常聪明”的罪犯(监狱在政府办公楼一角,其实只是两间小平房和一方小小的露天院子,外面是一道镂空的小铁门,而临时关押犯人的两间小平房门口也是简陋的两道小铁门),在高高的楼顶俯视着监狱里的那些“另类”,并且答应那个“非常聪明”的大哥哥的要求,给他带可以阅读的书——当然,自以为是的我给他带去的是一期一期的法制杂志,我抱着促狭和捉弄他的心态,或者也曾经天真的一度认为我是在“拯救”他......(我总觉得我之所以不敢违逆父亲的任何决定,至少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太过饥渴文字的我慌不择食地阅读了太多太多的法制杂志......)

......

其实我一直不明白我的叛逆到底是因为父母先管束的太严厉,还是因为我的行为开始有了苗头所以招来了他们严厉的管束......

应该说父母的管束还是有效的。虽然我那沸腾的叛逆血液总在蠢蠢欲动,我有着太多的忿恨和不甘,我喜欢很多“非正道”的东西,比如唱歌、跳舞、文艺......然而不管怎样的咋咋呼呼,我终究没有真正迈出“叛逆”的安全范畴,靠近“危险”的泥流——比如毒品......

我其实很清楚自己的“界线”,我不会和那些“危险”人物太靠近,我也不和一些“二流子”打交道,虽然那时候的校园里总是会混入很多不一而足的“失足”青年。

或许我还是生在了合适的时间,遇上了很多变革的时间段,也避过了不良风气大肆泛滥的时间段......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皱了我们的生活,在我们的父母还没有做好准备、实际上也没有能力去抵挡和筛选对我们有益的舶来“文明”时,所有好的、不好的东西一起如“洪流”般侵入了我们的生活和成长,让我们经历了一个“五色斑斓”、但也良莠不分的青春期......

在那个偏远的山区小镇里,可以隔绝很多外面世界的声音和消息,却唯独没有封锁住港台风的强劲。无论是流行歌曲,还是小说、电影电视,都以最快的速度,势不可挡地进入小镇的传播范围。然而问题恰恰也在这样如洪流如闸泄的倾倒里,一切好的不好的东西都被全盘照收了,因为没有被筛选的关口,所以如何抉择全靠个人修为——那些年里不少色情的书籍和录影带也就这么肆虐在各个角落里,甚至公开地在影像店里售卖。而香烟也轻易地售卖给未成年人,甚至毒品的主要吸食者和传播者也是未成年人......

所幸我身边的同龄人都是“阳光”而“健康”的,虽然很多阴暗的东西就潜藏在不远处,但我们始终还是懂得并且远离了那样的一种危险。

当我离开了那偏远的小镇,在那里曾有过的童年和少年记忆也渐渐地随风飘散,我的生活渐渐地被广阔的天空和密集的人群所占领,几乎再也不去回想那个地方。那曾经经历了无数感受的地方,在记忆里逐渐模糊,却也和血液早已融合,成为生命里一道深深的痕迹......


下一篇:作文之殇(终)

《望夫山下》(十五)——作文之殇(终)

你可能感兴趣的:(《望夫山下》(十四)——叛逆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