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95后老板如何开垮一家科技公司

我的95后老板如何开垮一家科技公司_第1张图片

互联网创业之风由来已久,马云、马化腾、李彦宏、刘强东的故事衍生了多少创业鸡汤,“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雷军的这句豪言壮语激励了多少年轻人,一时间,人人都想做风口上的猪,满世界的追着风口跑,却未曾思考大风散去后的一地狼藉。

智能手机的大肆普及,将创业之风推向高潮。科技创业热迅速席卷校园,学校的创业大赛也渐渐从千篇一律的淘宝店模式,变为不同APP大比拼模式。在那个尚没有公众号的年代,学校厕所里贴满了自主开发的购物网站网址,宿舍门口每天挤满让你扫码下载APP送小礼物的学生。

那时,最受吹捧的90后创业者代表是「超级课程表」的余佳文和「礼物说」的温城辉,他们被资本追逐、开公司、上电视、做演说,一时间青出于蓝,风头无两,用年轻人特有的锐气,遮盖了背后复杂的资本博弈。

我的95后老板如何开垮一家科技公司_第2张图片

开局

2016年,我带着对创业公司的好奇与热情,加入了95后老板创立的一家科技公司。当时的我面临换城市、换行、换工作的窘迫,作为一名非技术人员,加入了这家科技公司。

公司具体业务,简而言之,就是以APP为依托,建设平台,吸引大型B端企业入驻,同时为C端用户提供B端业务。如今看来,这项核心业务完全没有亮点可言,市场前景不够明朗,也没有可观的用户支撑,公司甚至连APP都没开发出来,也没想到要借一借公众号的东风,当时的唯一卖点是,对接行业比较独特。

95后老板尚未毕业,带着广东人特有的商业奔头,毅然休学创业,斥巨资组建了7人技术团队,其中还有一个工资高昂的技术总监,开始了长达五个月的APP开发之路。

我的95后老板如何开垮一家科技公司_第3张图片

画饼

开发之初,市场上并没有成气候的大型竞品,这一发现,让老板干劲十足,带领技术团队精心打磨APP,力求尽善尽美,老板也开始商务对接,先行开拓市场,一切看似十分完美,前景光明。

期间,95后老板经常用股权、期权、创始人制这类老三套勉励团队。朋友义气、致敬华为、上市融资这一套经过老板富有渲染力的表述让每个人都充满干劲。

老板的朋友圈,也一直是今天参加创业大会,明天约见某某老总的精英范儿。客户端对接貌似也有了不小的成绩。

一切看起来似乎都很有奔头。

我的95后老板如何开垮一家科技公司_第4张图片

困局

一个月之后,同质竞品越来越多;两个月之后,老板宣布资金紧缺;三个月之后,团队需要靠接外包支撑下去。

我们这才知道,项目的启动资金,只有老板拉到的不到四十万投资,被办公室的租金和技术团队的高昂工资快速烧完,后期投资迟迟拉不到。

并且,我们低估了外包市场的混乱,高估了自身技术竞争力。作为一个没有成熟资源和成功外包案例的新技术团队,我们仅靠各类外包网站接单,其中的有效单少之又少,期间,耗费精力参加各种比稿和商谈,顺利的一个外包活都没接到。

账面上的钱越来越少,连办公室租金都开始拖欠。

我的95后老板如何开垮一家科技公司_第5张图片

曲终

2017年1月始,老板开始东拼西凑,给团队发工资,其中工资最高的技术总监和一位实习生均被拖欠工资。

我于年后正式离职,公司之后的进展是我从同事处得知。

2017年2月,APP仍然无法上线,老板和公司都已经山穷水尽。分道扬镳那一日,老板刷爆了信用卡,凑了一袋子现金拿到公司,给每个人发了80%的工资,剩余的工资,连同2月份的工资,化为签名欠条。

之后,团队成员兵荒马乱地被年后的跳槽旺季淹没。

而点开95后老板的朋友圈,依然是一派创业大会,技术合伙,CEO合作的灯红酒绿。

我的95后老板如何开垮一家科技公司_第6张图片

复盘

忙于找工作的整个2月到3月,见识到了太多创业团队,如上一家公司一般死得悄无声息的数不胜数。

如今回顾,整个项目满目苍夷,从创始之初就是一场艰难的旅途。

靠谱的项目很重要:老板的初衷就是高大上的做平台,然而这对于没有用户,没有资金,没有资源的草根创业者来说完全不实用。君不见现存几大平台背后的资本对垒刀光剑影,并且,短期没有盈利模式,又没有足够流量吸引的项目本身也没有后续资本吸引力。

有用户才能谈发展:在APP获取单个用户成本日益高涨的当下,初生牛犊不怕虎,一腔热血混不吝地去做APP也实非明智之举。君不见人人皆谈公众号,头条广告60万,坐拥百万粉丝的公众号将粉丝引导到旗下APP上尚且要费一番功夫,更何况你这个完全没有粉丝基础的空头APP。

盈利模式要清晰:资本都是逐利的,项目必须有清晰的盈利模式,能够给投资人丰厚回报,才能吸引投资人入局,再者,假使你的项目的盈利方式能够自给自足,那你完全能够闷声发大财,不需要投资人,否则,只会像我的上家公司一样,烧完首轮投资就无以为继。

抢占市场快、准、狠: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互联网行业更残酷。网民只会记得市场最大的、曝光量最大的产品,互联网巨头收购的标准也是如此。公司产品开发周期过长,准备不足,期间市场份额不断被竞品抢占,实乃大忌,虽然,到目前为止,这些竞品并没有在业内崭露头角,这也从侧面证实此项目前景堪忧。公众号红利期,厕所门口贴个二维码都能吸引粉丝关注的时代一去不回,更何况单个粉丝获取价格更为昂贵的APP,剩下这些抢市场的玩法拼的无疑就是财大气粗。

同类

无独有偶,「神奇百货」、「空空狐」创业失败案例频出,互联网创投圈进入资本寒流期。

这两个已经拿到千万投资的创业项目,从风光无限到一地鸡毛也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

纵观这两起失败案例,不难发现,成功者的品质各有不同,失败的原因大多类似。

虽然这两个项目资金雄厚,包装完美,强过我的上家不止一星半点,然而就项目本身而言,并没有独特卖点,做电商都是在阿里巴巴的强压下夹缝求生,二手闲置交换也早已有闲鱼珠玉在前,二手衣物共享经济理念在中国并不盛行,目前的幸存者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这两个项目,一没有独树一帜的产品,二没有众多用户,三没有实现盈利,四也没做成市场第一,想要在只论实力,不谈梦想的市场上杀出重围,可谓难上加难。

展望

这样说来,难道就没有靠谱的项目,合格的创业者么?

当然有。

从公众号起家的「粉星时尚」,创始人雷韵祺初时对行业进行了深入研究,观看了中外许多美妆博主的成熟产品,发现了美妆视频这一空白区域,并想好了初步盈利方式,开始打造她的时尚王国。

比起动辄千万融资的创业者,粉星团队要低调得多,默默耕耘,在公众号美妆领域做到行业第一,盈利模式也在后来的发展中变得多样化,开了淘宝店,有了大品牌合作和后续投资,团队产品也从单一的美妆视频教程扩展到拥有「粉星情报局」、「粉星榜」、「粉星种草鸡」以及「粉星开脑洞」等系列视频产品。

分析「粉星时尚」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创始人雷韵祺并没有一开始就打着高大全的旗号做平台,抢市场,而是步步稳扎,盘盘稳打,从自己能把控,有兴趣的化妆视频开始,潜移默化,慢慢占领市场,逐步将团队扩大,将产品铺开,等到大众发现时,公众号「化妆师MK-雷韵祺」已经拥有百万粉丝牢牢占据公众号时尚类前五位置,化妆视频也在全球各大网站上累计拥有几个亿的播放量,微博坐拥仅70万粉丝,时尚类热门话题经常出现粉星团队的身影,雷韵祺和她的粉星团队,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缔造起了「粉星时尚」这个美丽王国。

愿景

当大风离境,那些曾经飞在风口上的猪,纷纷跌落凡尘,留下一地支离破碎的梦境残片。

回到主题,我不知道我曾经的95后老板是否在那场失败的创业中吸取了有用的经验和教训,但我知道,如他这般满腔热情投身创业又失败的年轻人不是个例,他们年轻,无所畏惧,张口任正非,闭口刘强东,但是年轻人,创业你必须要放低身段,低到尘土里,才能了解万丈高楼坚实的地基,看清繁茂大树纠结的根系,这句话同样用于告诫我自己,我这个还算年轻的互联网从业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95后老板如何开垮一家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