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所关注的 -不只是一 个公众号
2019.8.23▏乔巴
富书(ID:kolfrc
最近一则“亳州一中8名学生放弃清华北大”的消息网上刷了屏。
原来今年安徽亳州一中有8名学生高考成绩优异,分别到达了清华大学和北大医学部的录取分数线,但都选择放弃了报考清北。
其中张同学高出清华大学理工科录取线2分,可他没有填报清华,而是选择了上海交通大学。
另外7名考生虽然没有达到清华北大本部的投档线,却都能上北大医学部。
可是无一例外,大家并没有因为北大的金字招牌就一股脑奔去,而是各自选择了自己认为更适合的学校。
原因其实很简单,这些同学在清北挑不到称心的专业。特别是北大医学部,虽然分数线比本部略低,但是同时也意味着必须学医。
相反,在上海交大和中科大,大把大把的好专业任他们挑选。张同学就被交大的王牌专业计算机系录取,圆了他的IT梦。
事情被发到网上后,迅速引发网友热议。
有部分网友质疑亳州一中发布这些信息的动机,认为有点哗众取宠。
但是对于那些考生,所有的网友都是一致点赞。
能够从千军万马里杀出,达到清北的录取线,已经是天子骄子。
更难能可贵的是,能够抵住诱惑,把好专业摆在第一位,这份冷静确实值得夸奖。
谁都知道,在中国,清华北大享受至高无上的地位,即便是复旦、交大、人大这些顶级名校也很难与其争锋。
越是小地方,就越是把考上清北视作莫大的荣誉,甚至和一个学校的荣辱、一任领导的政绩直接挂钩。
可是清北也不是所有专业都是最好的,更不是所有专业都适合孩子。
学校牌子固然重要,但在差不多的等级里,选好专业才是决定一生道路的关键。
我们暂且不说放弃清北的选择对不对,首先要看到,那8位考生他们用自己的努力,赢得了拒绝清北的资格。
这个社会很现实,越强的人,回旋的余地就越大;越弱的人,拒绝的机会就越少。
当你很弱的时候,命运给你什么,你就得接受什么。
当你很强的时候,梦想、选择、自我实现,这些词才变得有意义。
所谓的自由,就是你可以选择说yes/no的权利。
人与人最大的差距
是机会的不平等
BBC曾经做过一档纪录片,叫做《人生七年》。
几代拍摄团队用接力的方式,追踪14个来自不同阶层的孩子整整50年,真实记录了他们的人生轨迹,也道出了社会最残酷的真相。
纪录片一开始,上层的富家三兄弟在讨论人生。
在贵族学校读书的三人,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他们每天有着规律的作息,明确知道自己中学毕业后,就会进入牛津剑桥,然后成为社会精英。
当被问及以后的职业时,三兄弟各有各的打算。
老大认为自己会继承家业,做个出色的商人。老二则表示,自己要像叔叔一样,担任驻外使节。最小的弟弟则表示他想在伦敦股票投资人和迈凯伦经理之间做个选择。
而在城市的另一边,穷人区贫民窟长大的孩子,甚至谈不上梦想。
有人希望当驯马师赚钱,有人希望能有机会见到自己的爸爸,还有人希望能够吃饱饭少罚站少被打。
对他们而言,大学、富有、梦想,这些不过是一个个单词,活着才是唯一的信念。
在未来50年的漫长时光里,大多数孩子的人生轨迹,就如同导演所假设地如预期发展。
富家三兄弟了解社会竞争,懂得合理规划。长大以后成了律师和电视制作人,过着上层的优渥生活,受人尊重、家庭幸福。
而下层的孩子随意地辍学,早早地进入社会,经历了早婚、多子、失业等等,终身都在底层。
在14个孩子里,只有一位名叫Nick的幸运儿,实现了阶层的跨越。
他出生在乡村,每天需要走3英里的路去上学,可他坚信知识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21岁那年Nick顺利考入了牛津大学就读物理系。毕业以后移民美国,成为了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的教授。
这个纪录片揭示出一个残酷的现实:任何一个社会,都没有绝对的公平。有的人用尽一生就不曾逃脱贫穷的魔咒;有的人却出生在罗马,享有最好的资源。
那么,这种差异的核心本质是什么?
其实不是金钱、名誉、地位,而是选择权和机会。
对那些上层人而言,最大的财富,其实不是可见的物质,而是那些不可见的机遇。即使你很平庸,你也有得选,而且还有无数次试错的机会。
而对于底层人而言,最大的残忍不是没有金钱,而是没有上升的通道。即便你有聪明才智,不给你施展的空间,你也无法实现阶层的进阶。
有句话说得好:对普通人而言,一生之中,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并不多,能够抓得住的,更是少之又少。
Nick的经历告诉我们,读书也许是其中最好的一条路。学历不能改变一切,但仍是人生逆袭的捷径。
好好读书,也许它不能保证你站上巅峰,但能护住你不跌入谷底。那张薄薄的录取通知书,也许就是我们命运的分水岭。
世界上最公平的事
就是读书
多年以前,《新华字典》里有一段话: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这句话寄托了许许多多人美好的向往,可是事实并不一定如此。
尤其是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知识就是金钱,技能才是王道。
没有学历,没有过硬的本事,普通人想在社会里翻身,真的越来越难。
现在不是30年前。小学毕业,白手起家已经变成遥远的神话;哈佛剑桥,学成归来,才是市场上的硬通货。
网上有个段子:
上大学就像坐火车,名牌大学是软卧,普通本科是硬卧,专科硬座,民办就是站票了,成教的只能挤厕所……
虽然说到站都得下车,可出路是不一样的。
前段时间,“华为年薪百万聘用8名博士”的消息在网上刷屏。
出身寒门的博士,通过读书和科研,获得了200万的年薪。
这不仅是个人的跨越,更帮助整个家庭摆脱了世世代代贫穷的魔咒。
人生道路上,起点绝对不是终点。可是有些命运的分水岭,你走岔了,想要扳回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北大清华的学生去哪儿都受欢迎,被另眼相看,手握几个Offer,用心挑选。
而民办专科的学生可能就没什么好的选项,只能收拾行囊,一头扎进务工的人海。
不要抱怨这不公平,因为读书,已经是世界上少有的公平的事了。
无论你的出身、条件、性别,你都能用三年的汗水和一纸试卷,撬动名校的大门。
等你到了社会上,你会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壁垒,也许真的比人和狗的区别还要大。
有句话说得好:不吃学习苦的人,早晚要吃生活的苦。
有机会改变命运时,你不珍惜,就不要责怪将来社会让你体验生存的残酷。
如果命运不公
那就和它斗到底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教授在名著《以自由看待发展》里,特别强调“机会公平”的概念。
在他看来,人们当然希望实现完全的平等,可历史告诉我们,这是做不到的。
每个人的天赋不同,背景也各异,更可况人性中还有自私自利的成分。
因此,真正可以追求的,不是结果意义上的绝对公平,而是机会意义上的相对均衡。
而接受教育,就是这种机会平等的核心。
即便你出身寒门,你也有机会通过学习向上跨越。读过书的人,才有底气说:虽然我出身不好,可是命运仍在我自己手中。
所谓“寒门难出贵子”,很多时候是个伪命题。最可怕的,恰恰是你自己不够努力,不够勇敢,却只会抱怨世界不公,人生太苦。
电影《哪吒》里说:我不知道人是否能改变命运,但我不认命。
说一千道一万,请告诉孩子,命运本来不公,读过书,才有资本和它斗到底。
THE END
作者简介
乔巴
富书主编,新书《好好生活》正在热销中,和300万人一起升级生活认知,知乎、微博@富书,本文首发公众号: 富书(ID: kolfrc)好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