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坠楼事件:孩子,我想对你说……

产妇坠楼事件:孩子,我想对你说……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8月31日,陕西榆林27岁的孕妇马某,在待产时从医院五楼坠亡。

花样年华,一尸两命!

                                    - 1 -

坠楼事件震惊了全国网友,在了解得知马某因待产疼痛难忍、绝望而死时,社会與论一片哗然。

当医院呈清家属签字要求顺产而不做剖腹产手术的事实后,舆论纷纷指责其夫家的冷漠与自私,丝毫不顾惜用自家媳妇的痛苦来换取自己的子孙。

当死者丈夫、婆婆与母亲解释死者与家中任何人均无不和,并且中间要求过医院可行剖腹产手术而未果后,與论又纷纷指责医院规程在鲜活的生命面前竟是如此不堪,置人于死亡而无所作为。

所有有关的人员都在解释与推托,置亡者而不顾。

目前跳楼事件持续发酵,已经引起官方的关注。

9月7日记者发文: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副司长宋树立对陕西产妇跳楼事件回应称,事件让人非常痛心,也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我们向家属表示深切慰问,我委对此高度重视,已责成当地的卫生计生部门认真调查核实,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调查核实,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我不知道这个回应是不是、能不能、算不算给死者最后的交待。

而我,只想以一个当过妈妈的过来人身份向马某的在天之灵说几句话,孩子啊,你可听得见?

                                      - 2 -

孩子啊,你不值!

你冰冷地躺在那里时,曾经在你身边的所有当事人都在解释、推托责任,所有人为你惋惜的时候,已经没有人为你悲伤,包括你自己的亲人,除了各执一词的争论,悲伤与怜爱都已被卷入那看不见的洪流漩涡当中去了。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所有的解释与指责在生命面前显得如此苍白。各方都有各自的理由或者所谓的“证据”,然而,没有人能完全还原你当时的想法,因为你再也不能给每个人解释了。你为什么会选择这么一跳,你这一跳究竟在向谁反抗?家人、医院、社会?我们已经无从得知了。大家只能依靠一些遗留下来的片断分析着、排查着、猜测着,妄图从中找到更接近事实的证据。

孩子啊,你不该!

我能想象得出,从你办完手绪踏入医院备产时,你便会一遍一遍接受那令人无法忍受而又不得不承受的检查,你可能忽然会有一会儿感觉到做人尊严的尽失,仿佛自己不如一只小狗小猫;你可能还有一会儿感受到那种彻骨的孤单的冷;你可能那一会儿需要一个温柔的怀抱或者几句温柔的语言给你些温暖;或许你也可能那一会幻想过有一支魔法棒能减缓你身体上难以忍受的疼痛。然而,你面对的只有一张张机械的面孔和冰冷的器械,我仿佛感受到了你那时的绝望。

然而,你还是不该,不该一个人孤独地带着宝宝离开,你已经忍受了十个月,经历了十个月中的每次考验,就在这最后的时刻——仅仅那一刻,怎么就这么鬼使神差地让死亡来到你面前呢,多么希望你只是象所有的妈妈一样,仅仅与之擦肩,应该先告诉你的,它的模样再好、声音再甜、语言再柔,你都要远离它的魅惑,不可与之拥抱。

心痛啊!痛定国痛,我以为,女人比分娩更痛的是充斥着冷漠与无助的孤单。

孩子啊,你不能!

傻孩子啊,你不能够这么轻易选择轻生的权利。26岁,刚刚绽放的花季,那么长的花期,你只自作主张地给了她昙花一现的时间,不该啊,不能。面对死亡,还有什么不能克服的困难!

所有人都能看到你与宝宝和家人共享着天伦之乐的时光。生命的坚强可以阻挡生活的非常。你聪明美丽,你有自己的家作后盾,你有自我谋生的本领,你不需要依赖别人生存。如果你遭遇家庭的不公,尽可以撒泼耍赖,不必顾忌别人拍你、笑你,那样,至少命运也在你自己的手中。

为什么要去选择死亡?

请原谅我一个生者向死者的质问!

产妇坠楼事件:孩子,我想对你说……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 3 -

逝者已去,生者如斯。

当我们所有人面对逝者的生命表现出愤怒、指责、争论的同时,是否该留一些思考给自己,如何才能拒绝生命的失踪,如何才能挽留生者的脚步,不让此类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

不愿意再回顾事件的细节了……

但,我脑袋里有很多如果。

如果产妇家属能认真地对待幼儿的孕育,了解产妇在孕育和分娩过程中如何避免胎儿不良发育的同时,能够更多地关注一下孕妇的营养、禁忌、情绪等,以及为保证孕妇顺产而应该提前采取哪些措施,比如,孕妇要多走走,多有些不超负荷的运动,能够保证胎位正常,利于顺产。再如,孕妇饮食需营养搭配合理,不一定多餐多饮,胎儿在母体发育质量不一定很大才好,适中才利于顺产,等等,多做些专业的求教。或许她会很温暖、很从容地面对生命的孕育,接受随之而来的各种非常的考验而选择坚强。

如果我们的多数医院对待把钱和命交给我们的病人时,能感受到这份信任的沉重,能以尊重生命的态度,积极而且是认真地面对每一次诊治,其实能让这种无休止的事故避免甚至是杜绝发生。反思自己,纵使再圆满的申辨,我们也应该承认我们已经将“利”字放在先了。

如果医院的各种繁琐的检查更人性化些,多些“柔软”的语言和行为,少些程式化的敷衍,会不会让每个诊治的病人都心存温暖。

如果产房里允许产妇亲近的家人陪护身边,给她鼓励与安慰,并且可以随时同医生沟通,便于采取应急措施,以保证母子平安,是不是局面又会有所改变。

《生门》——一部关于女人生育的记录片,故事都是真实的,病人、家属和医生,每个人在面对生死抉择时,都不会轻易放弃“生”的可能。《生门》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克制、冷静、血淋淋地为观众展现了现实的残酷,其中也有失败的记录,但不经意间,它的锋刃有柔光,让这部片子处处透着温暖。

难道这种温暖只能留存在银屏之上?!

孩子的妈妈,如果当时的你痛心、焦虑接近崩溃时,能稍微再多那么丁点儿,仅仅那么一丁点儿的冷静,给自已五分钟,不,三分钟,亦或两分钟的时间,结局会不会是另外一面。

我终止再进行这些毫无意义的假设,只有向死者默哀,为生者祈愿!

唯愿珍惜生命!唯愿珍爱家人!不要再上演那一幕失去了才感到的痛。用心的爱才会有温度。

孩子,我只有祈祷:带着宝宝一路走好!愿逝者永远安息!愿生者时光静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产妇坠楼事件:孩子,我想对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