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此人一心向汉,赤壁之战后,如何帮助刘备一步步克定祸乱?

三国中赵云对蜀汉的忠心,可以用与他同一时期的人的一句歇后语来描述——“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赵云为人忠诚且低调,人品更是令人夸赞,那么在他的一生里,除了长坂坡之战留下了浓墨重彩且颇具有个人英雄特色的一笔之外,在赤壁之战之后,三足鼎立格局初步确立,为了帮刘备逐步站稳脚跟,赵云又做了哪些努力呢?跟随小编一起进入今天的内容吧。

公元213年,刘备与刘璋决裂,没错,就是当初刘备前往益州救援被曹操围困陷入苦战的那个刘璋,为此刘备还差点跑了夫人丢了阿斗。于是刘备便率领着手下爱将诸葛亮、赵云和赵飞前往平定益州,次年便将益州握于掌中,有人向刘备提出建议,将土地分给手下的将士耕田种地。这时赵云就站出来说话了,引用了霍去病的名言,言之灼灼,国贼还未出去,天下未定,此时并不是安居乐业回归耕田之时,待到天下安定,再耕种也不迟。我们刚攻下益州,当下最重要的便是将土地归还给百姓,如此之来不仅可以得民心,让他们安居乐业,再让他们服役纳税。刘备觉得有理,便采用了他的建议。赵云虽立了功,他有条件但却从未贪图过享乐。

公元219年,刘备采纳法正的建议,夺取汉中,黄忠将驻守汉中的夏侯渊斩了。曹操听闻消息,速速出兵,亲自上阵来夺取汉中重地,还将大量军粮运输至北山。于是赵云便派黄忠前往北山夺取军粮,黄忠过了约定的时辰也未还,于是赵云率领数十骑,正巧遇上了曹操大军,赵云一路过关斩将,杀出重围,一路杀回营前,回营后发现手下将领张著受伤仍被困在曹军中,于是赵云再入重围,杀出一条血路,将张著带回汉营。在危难之中,他并未只顾自身周全,混战时,他也并未因暂时失利而失去镇定,而是以身作则,既救回了手下将士,又将军队伤害减至最小。

这时曹军也已追到营前,守门将士张翼想关闭城门,赵云让其大开城门,偃旗息鼓,不动声色。曹军恐有诈,怕不是一出空城计,还未思索出对策,只闻鼓声阵阵,抬头望去,天上嗖嗖嗖地下起了箭雨,这穿云箭使曹军元气大伤,只能鸣钟收兵。可见赵云不仅有胆,还是一个临危不乱,有谋略之人。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后不久。关羽中计被杀,荆州也被孙吴夺取。刘备的怒火屏蔽了理智,定要出军攻打孙吴。此时赵云苦苦劝说,于此时最应该出兵攻魏,因曹操已逝,曹丕夺了皇位,此时民愤到了极点,最是应该借助这民愤一举攻破关中,而不是分散兵力先攻打东吴,一是因为只要灭了魏国,东吴自然会臣服,二是与东吴的战争一旦开始了便不易停下了,到时两面夹击,我们应付不及啊。刘备自是听不进任何劝谏的话语,这一意气出兵,带来的是第二年夷陵大败。

这一场大败,未浇灭刘备的怒火,倒是熄灭了其生命之灯。公元228年,诸葛亮开始北伐,他兵分两路,一路主力攻祁山,一路赵云和邓芝率部队前往斜谷道,结果因为兵力较弱而被曹真击退,赵云带着几十个将士断后,将损失降至最低。另一边马谡因为违背了诸葛亮的命令,失了街亭,大败于张郃。当回到大本营时,诸葛亮率领的军队由于撤离匆忙,编制人马都乱成一团,而反观赵云的军队,却是编制整齐,诸葛亮便问原因,将士答这是因为赵云在最后断后,才使得军队有足够的时间有序撤离。诸葛亮不禁夸赞,还要赏赐赵云绢布,赵云拒绝了。他认为现下还不是享受战果的时候,即便是要赏,也要赏给共同作战的将士,可见赵云是一个以身作则之人。

小编认为,赵云一生忠心为汉,德才兼备,可谓是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一个重情义之人,即使在刘备逝世之后,也竭尽所能地辅佐着刘禅。他为人正直,不贪恋美色,也不图荣华享受,心怀安国定邦,从他生前之事便可看出。他并非一介莽夫,他智勇兼备,多次劝谏刘备,多次于水火之中救助刘备。他于公元229年逝世,后刘禅封他为顺平侯,这可谓是对这位英雄的赞誉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国中此人一心向汉,赤壁之战后,如何帮助刘备一步步克定祸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