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海斯勒(中文名何伟)写了三本关于中国的书,我都读了。2013年,他作品的译者李雪顺去重庆精典书店做讲座,我也去旁听,但限于众所周知的环境,他所讲的非常有限,因此颇觉失望。
这三本书,以《寻路中国》最为成熟完整,也是第一本在大陆被印刷出版的,而《甲骨文》因为涉及到很多敏感的人和事,至今无法出现在这片土地上。但要论翻译成中文的时间,却应该是他的第一本书《江城》。
《江城》是何伟在重庆涪陵支教的过程中写就,因此对中国的教育颇有涉及。此书在美国一纸风行,造就了何伟的名声。但李雪顺译出来之后,却在出版社辗转数年,直到《寻路中国》在大陆热卖,才被印刷上市。
困境
在读何伟这本书时,经常觉得很惭愧。因为他所作所说,作为国人我却无能为力。
大家都知道这个世界很残酷。也许在一万年前,我们面对的是野兽和疾病的威胁,而在今天,面对的却是庞大的利维坦。圣经上说,“人心比万物都诡诈”,越是庞大的利维坦越是邪恶诡诈人心的凝聚。
然而我们教育最大的成就却是掩藏了这一切。它把一种美好的、理想化的东西隐藏在文本之中,而在现实中,却处处与此为敌。
比如我们宣传农民起义,却刻意忽视它造成的大规模残杀悲剧。比如我们宣传杜甫的无产阶级特性,却忘记他本就是官员,而当时,还不曾有这样的阶层存在。我们宣传很多勤劳美德智慧慈善案例,在现实中,实际统统不存在。
因此我时常想,那群被他所教的孩子们,已经过了最好的年华,在他们的一生中,已经永远不会再有青春岁月的激昂了。因为从受教育的一开始,他们就老了。到了如今那个年龄,再去告诉他们怎样去分辨这个世界,也已经太晚。而他们,也即将塑造延续这个真假交融的一切。
也许会有一天,这群年轻人周游世界时,发现等待他的,将是数十年建立起来的美好世界的突然坍塌。发现所学的一切都是被精挑细选的信息。这些被强行灌入头脑之中的东西,已经与文明世界逐渐分割开来,越行越远。
但很可惜,意识形态这种东西,是无法回头的。
这世上,没有比这更残酷的了。
而这正是我们的困境。
爱国的尊严
何伟是一个外国人,而我们又好客又好面子。这种好面子的程度超乎想象,宁可自己挨饿,也要让他人吃饱。所以何伟在听到给他们单独装一部直通国外的电话时,刚刚表示拒绝,就听外办的阿尔伯特说:“学校已经决定了。”听到给同伴亚当买一台洗衣机,刚刚表示拒绝,又听到:“学校已经决定了”。
这种声音越来越多,几乎哪里都能听到。因为爱国,所以我们热爱外国人。只要是外国人来到我们的国家,所受到的都是美好的待遇。
就如同我们在家里面对待客人一样,只有对外人好对自己人差才有面子,如果我们不这样做,未免让人看不起。这种很奇怪的心理,在面对外国人时,化作了中国的尊严。
但是很显然,取得自己尊严的渠道完完全全地错了。在数十年的教育中,没有人曾经纠正说,在现代社会,一个国家赢得自己尊严的途径完全不是这样。而对于这群受宠若惊的外国人来说,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所告诉他们的尊严定义并非如此。
而爱国,在我们这里代表什么呢?
在此之前,应该并没有人分析过什么是国家,它如何建立,它建立的目的是什么,人们为什么要爱国,爱的是哪些因素。如果有人做了所谓不爱国的行为,它是否会产生教科书上所得出的结果。
也许也没人想过,也不过就是一百多年,正是今日爱国者的思维模式和理念,造成了中国的闭关锁国,落后挨打。而引领国人走出泥沼的,那些历史课本上的英雄们,他们的思想在今天统统都应划在“不爱国”的那一列。
政治
如果我是何伟,那应该是一种被机械团团围住的感觉。
目力所及,他所看到的教育是一个死循环。青少年时期,拼命背课本,用里面的意识形态构建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中学毕业进入大学或成为维护国家形象的农民和工人,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学校里面,继续教授这些东西。
在何伟的世界中,一开始被察觉的,就是在他的周围世界里,有一片空白,这个领域虽然大家都知道,但谁也不能碰。这个领域是被禁止存在,但是又必须存在的东西。虽然没有人告诉他们这些是不能碰的,但是在日常中,大家共同保守了这个秘密。
实际上,这个空白从一开始就存在了。在何伟教课的过程中,他不断发现,一旦有人触到了这个东西,他就会被旁边的人警告,这种警告满怀恐惧,甚至像是一种威胁。但每个人又都知道,他所说的是确实可能发生的。
一旦有那些不太听从这种管教的学生,他提到了一个小男生,完全处于被孤立的状态。他不可能得到真正的群体认同,事实上,虽然大家同处于一个癌病房,他还是变成了一个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瘟疫病人。
这个东西叫政治。
这就是何伟一直提到的问题根源。他说:
有些学生的职责就是把我上课的资料上报,他们极有可能是一些成绩最好的学生,也有可能是我最喜欢的学生。
他看见学生的红色学生证,内中有八条学生守则,他明白了:
把专业学习放在第三条,这绝非偶然,因为政治才是首要的。这些学生正在培养成教师,之后,他们又将培养下一代,但这种培养必须限定在党的框架之内。
他写道:
我明白了,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人,他的长处正是得益于他没有受过任何正规教育,没有人教他怎么想问题,这样他就可以自由而清晰的思考了。但这无法让一个教师感到鼓舞。
秘密
他所在的涪陵最终因为三峡而变化了。很多站立的地方变成了江水。对于这样一个庞大的工程,影响终生的涪陵人没有发出任何声音。他们似乎并不在乎。也许千百年之后,这片土地还会回到以前的样子,也许会不见了,谁知道呢。
就像何伟所说:“我住的时间越久,越发现人们的无声顺从也是选择,他们选择了不作任何选择。”
假期里,何伟经过榆林,遇到了一个叫罗晓磊的人。他跟他的女儿发生了一次对话:
“你们学校中文系学习孔子么?”
“不学。”
“但你们要学马克思。”
“对的。你们美国大学生在么看待马克思主义?”
“很多人觉得很有趣,但它不太……”
“不太实用。”
那女孩看了看他的父亲,罗晓磊笑了笑:“对。马克思主义用处不大。”
这一句“实用”满带风雷之声,直接揭穿了中国教育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