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课例研究我之见

教师的课例研究我之见_第1张图片

        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我最近听了一节来自华东师范大学汪晓勤教授给我们带来的数学专业课的讲座。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更不可思议的是,我居然坚持听完了。我对自己的这个行为都感到不解,遥想当年,作为一个文科选手,对理科,尤其是数学,只是因为它是必修课来学。有学分,仅此而已。并没有想到,数学还可以这样讲。汪教授给我带来一个对我来说是新词汇---课例研究。我觉得汪教授讲的很好,一步一步,一点一滴。不只局限于一个讲座,而是一次深思。汪教授的学识,积累,实践,方法都非常的独到。


教师的课例研究我之见_第2张图片

            我记得这本应该是去年12月12日的课程,因为汪教授在出差,就没上,今天终于期待到了。在12月10日就有了解这个课程,网上查资料,预习,从汪教授的介绍我们不难看出为什么汪教授的课那么的有深度,那么的引人入胜!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汪教授。

教师的课例研究我之见_第3张图片

          汪晓勤,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数学史学会副理事长,《数学教育学报》副主编。1991年毕业于杭州大学数学系,获硕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获博土学位,1999-2001年在浙江大学数学系做博士后研究。1991-1996年任教于浙江师范大学数学系,2001年开始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 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学史、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先后在《自然科学史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数学教育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著有《HPM:数学史与数学教育》、《数学文化透视》、《中西科学交流的功臣一伟烈亚力》《中学数学中的数学史》等,译有《黎曼博士的零点》、《如何切蛋糕》、《怪曲线、数兔子及其他数学探究》等。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元青年基金项目、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项目等。

          在网上,我还查到了汪教授从2001年至今,论文高达400多篇,令人好生的羡慕。有些论文都是学术性的,就更加令人的佩服。今天能一睹汪教授,真的是很荣幸。他从非常简单的“角”的数学问题,引出这堂课提到的一个新词----课例研究。又给我们很多的实际的课例研究。我觉得对于数学老师来说,真的是一个很大的收获,但同时也给我们其它科的老师一个思路,我们也可以进行课例研究。也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进行本学科的课例研究,并积累。


教师的课例研究我之见_第4张图片

           什么是课例研究呢? “课例研究”是一种是以教师为导向的教学循环,是提升教师教学专业水平的重要方式。“课例研究”的核心特征在于:长远目标的共享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学生研究的周密性;课例观察的鲜活性。“课例研究”本质上是一种课堂行动研究,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促进专业发展。  “课例研究”是一种是以教师为导向的教学循环,是提升教师教学专业水平的重要方式。“课例研究”的核心特征在于:长远目标的共享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学生研究的周密性;课例观察的鲜活性。“课例研究”本质上是一种课堂行动研究,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促进专业发展。  简单的说 “课例研究”通常意义上是关于一节课的研究,所谓“研究课”。实质上,“课例研究”不是着眼于改进某一节课的活动,而是一种以教师为导向的教学循环,是发展教师教学专业水平的重要方式。我的理解就是很多教学实例的汇总。这些教学实例,都是教学生活中非常常见的,非常适用的。也对我们的教学非常的有帮助。应该好好去深入研究琢磨这件事情。


教师的课例研究我之见_第5张图片

      如何来进行课例研究呢?汪教授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但听完今天的课后,我觉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以下都是我之见。希望和各位分享。

        首先 “课例研究”是中小学教师改进教学的手段。课例研究涉及到教师团体一起开发课例,实施课例,检查学生学习结果,分享教学成果,在经验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课堂教学。并且我了解到。美国全美科学基金会(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研究了六项美国的“课例研究”状况,认为“课例研究”的目的在于:

(1)理解“课例研究”实施过程中的支持和挑战,教育者和研究者共同分享信息;

(2)调查“课例研究”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

(3)对教师专业发展、教学改革和变革方式进行设计;

(4)开发视频材料和文本材料,支持美国“课例研究”的实践。

         通过上面的目的,我们可以看出这个课例研究对教学来说有很大的意义。总体而言,

“课例研究”的意义在于:

1.课例研究是一种长期的持续不断的改进提高模式。课例研究是一种改进的过程,具有阶段性,是一种长期的教学实践,并不是一种激进的教学变革。 

 2.课例研究始终聚焦于学生的学习。“课例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课堂教学评价的根本在于清晰的特有的学习目标,教学改革总是围绕学生的思维和学习。  

3.课例研究直接围绕着具体的教学情境。“课例研究”尊重教学的复杂性和整体性特点,课例研究中产生的知识马上可以得以应用。  

4.课例研究是教师合作完成的。通过团体运作的方式改进教学,教师能够分析课堂教学,相互之间进行启发,进一步学会教学。 

“课例研究”的基本过程    

         “课例研究”的过程包括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行为研究教学计划上课课堂效果的评价(包括同行观察)修改课例。“课例研究”要求两个或两个以上教师参与。这就是汪教授所提到的共同体。完整的“课例研究”包括下列要素:清晰而明确的课例目标的叙事描述;评价的描述;学生作业样本;上课活动;教师观课与课堂教学的反思。

作为我们的老师,我们该如何做呢?

(1)  建立课例研究共同体。

          汪教授在课上告诉我们,这个课题研究一定是共同体一起来完成的。我们在做这个课例研究前要寻找一些志同道合的愿意分享和总结的人到一起。这些人一定是热爱教学,敢于探索和分享的人。集思广益,形成更多的课例研究。

(2) 仔细考虑学科、单元和课时的目标

       这个其实是我们的基本功,汪教授侃侃而谈,在讲课中,这个知识点,这个例题,这个例子出现在几年级的内容,我想这一定是平时不断的研究教育教学和教材。这一点,要像汪教授学习。我们在课题研究的时候,要认真充分的考虑单元和课时的目标。每个人都研究,汇总。

(3)设计课堂“研究课”,将生活世界和学科世界以及学生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德育目标和知识目标相结合。

         这个我觉得是飞常重要的,一堂完美的课是经过备课者的反复推敲,反复琢磨,反复实践和认知的。一堂好的课堂设计,也是教师将这堂课成功上出来的关键。曾经有好多的非常好的课堂设计,这次课是一个契机,积累一下。

(4)仔细研究学生对于课的反应,关注他们的学习、参与和相互合作的情况。  

          如果教师的课例研究非常的成功,我觉得学生的参与度也非常高,学习兴趣也很高。从而达到的学习效果就非常的好,不仅受益于自己,也受益与学生。两全其美的事情、


教师的课例研究我之见_第6张图片

           真的,以前总是觉得所谓专家讲座就是讲大道理,和我们没什么关系 ,因此从来都不认真听,但这次汪教授的讲座却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总体的感觉就是不华丽但很实在,不高深但发人深省,其中有很多观点都引起了我的思考。汪教授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追求,这些让我非常的敬佩。做一个新型的学习型的教师,真正要做到活到老,学到老。不忘初心,不断积累和实践。牢固树立终生学习的理想,拓展知识视野,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让我再次深刻地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不应该仅仅有一桶水,而是要有流动的水;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人文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知识。 在未来的教学生涯中,我也要不断的积累和学习,提高自己。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对学习和工作负责的人,平时无论做任何事都是认认真真、踏踏实实。但我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不足。我很重视课堂教学实践,却相对忽视了教师自身学科专业知识的发展。首先,我感到在学习上对自己有所放松,以工作代替了学习,导致自己迷失了发展方向。同时,学习上的欠缺,也造成了理论功底不扎实,缺乏理论积淀,使自己的学科专业能力大多停留在实践层面,无法提升到理论层面上。


教师的课例研究我之见_第7张图片

           现今世界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人才竞争尤为突出, 不求自我发展停滞不前的教师将会自动被淘汰。现制定我个人发展规划,以作鞭策。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还要具备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善于发现和探究,拓宽视野,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素质,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让自己有个崭新的腾越。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师的课例研究我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