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约奥运会让这个拉美国家再次聚焦了全世界的目光,
读书君不禁想到了风格别具一格的拉美文学,“最初是由
若热·亚马多,开启了中国读者了解巴西文学的漫漫长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和
加西亚·马尔克斯、
巴尔加斯·略萨、
卡洛斯·富恩特斯等拉美作家,携“文学爆炸”之浩大声势,一路摧枯拉朽,把“魔幻现实主义”烧到了中国。很长时间里,他是最为世界熟识的巴西作家,他的作品也满足了大多数国外读者对于巴西的期待:
热情漂亮的混血女郎、
乐天懒散的城镇居民、
狂欢节、
桑巴舞、
非洲宗教、
巴西战舞、
甘蔗烧酒、
各色美食,
当然还有足球。
“民族文学元素之所以会在巴西文学中得到强调,源于其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作为一个新大陆的移民国家,1822年9月7日,宣布完全脱离葡萄牙而独立前,巴西经历了三百多年的殖民历史。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巴西知识分子开始重视本土创作,试图在欧洲文学传统之外展现属于巴西的热带风情。”
这是一条手动的华丽的分割线
若热亚马多
1912年8月10日生于巴伊亚州的伊塔布纳市,1931年发表处女作《狂欢节之国》,1933年因发表以可可种植园农民的苦难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可可》一举成名。1952年回国后专事写作,1961年当选为巴西文学院院士,5年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若热亚马多在近70年的文学生涯中创作了30多部长篇和短篇小说,以及诗歌、散文。其中他在1958年写的长篇小说《加布里埃拉、康乃馨和桂皮》最为著名,被译成30种文字。
他在其作品中反映了巴西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创造了500多个生动的人物形象。他的作品给巴西电影和电视剧提供了丰富的题材,至今仍不断有根据他的作品改编的电视剧搬上荧屏,很受观众欢迎。
亚马多的作品,写的只是现实,而并不魔幻。这位曾参与巴西共产党领导的政治斗争,被当局多次逮捕入狱并流亡国外的作家,写的是“传统文学”。他极为关注社会现实,认为“写东西是要改造社会,是要革命”。而事实上,葡语浸润的巴西文学,几乎没有受到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与拉美西语国家的作家多集中于对广阔的社会变迁的外在聚焦不同,巴西作家更具有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倾向,他们普遍更喜欢探讨个人的身份问题,更善于聚焦于个人内心的复杂性。显然,巴西文学很难被放置到拉美文学的框架中来整合,也因为此,它甚少被外部世界了解,甚至被拉美其他国家武断地称为“一个贫苦的文学邻居”。
然而如果你要了解被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认为是“明日的世界”的巴西;了解为结构主义哲学巨匠、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孕育了诗意而深刻的思想著作“忧郁的热带”,且被社会学大师吉尔伯托·弗菜里称为神秘莫测的“热带中国”的巴西,你就不能不了解这个南美洲最大的国度的文学,也唯有通过对巴西文学“腹地”的了解,你才能了解这个国家的纵深,它的光荣与悲伤,它的失落与梦想。
代表作
《味似丁香、色如肉桂的加布里埃拉》
漫长的雨季终于结束,快乐的晨曦预示着太阳即将升起。一切都发生在这久雨初晴的一天:庄园主开枪打死了妻子和奸夫;连接两市的公共汽车开通,举办庆功宴的酒店却没了厨娘;奴隶市场上美艳俏丽的加布里埃拉一身尘垢,却对未知的前途怀抱幸福的憧憬……
这是1925年的巴西,盛产可可的伊列乌斯市即将见证保守与革新两股力量的交锋:风云变幻后,谁去谁留?
购买链接
《无边的土地》
塞克罗格朗德森林,一片原始而肥沃的土地,被认为是最适宜种植可可的土地,也被森林中的巫医所诅咒。然而,为了争夺它,当地最强势的巴达诺兄弟与奥拉旭上校决定不惜代价,让这里血流成河。可可的金色果实,默默见证着开荒者的梦想、仇恨、爱情和死亡。
《无边的土地》是若热亚马多早期的代表作,着力表现了巴伊亚地区的经济、社会斗争和狂热、激情的当地人民。这部作品浓缩了亚马多“巴伊亚”主题的精华,以史诗般的笔调写出了这一地区的独特历史。
购买链接
这又是一条手动的华丽的分割线
巴西:克里斯托旺·泰扎
1920年12月10日,李斯佩克朵出生于乌克兰的犹太家庭,出生不久即随父母移居巴西。李斯佩克朵在1944年出版她的处女作《濒于狂野的心》,在巴西引起很大反响。之后她陆续出版了小说《光》、《围困之城》,同时还完成了《黑暗中的苹果》与短篇集《家庭纽带》。1960年代以降,她的写作获得公众承认,1977年12月9日,李斯佩克朵去世,也是在这一年,已有中文版引进的《星辰时刻》发表。虽然她的创作始终非常小众,但她却在巴西获得了“卡夫卡之后最伟大的犹太作家”、“巴西的乔伊斯”等诸多美誉。
代表作
《永远的菲利普》
泰扎出版于2007年的长篇小说《永远的菲利普》,看似写关于一个年轻的父亲和他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儿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实际上映射出了巴西一个时代的缩影。小说里的父亲为儿子取了一个骑士般的名字,菲利普。他们引导孩子经历艰难的成长,在这过程中,父亲展开了对自己动荡的早年生活的追怀,尤其涉及到上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西方世界经历深刻变动的历史。 这在某种意义上,显示了巴西当代作家去本土化,并融入世界的努力。而巴西“混血文化”的特性,也推动这种努力得以结出文学硕果。巴西历史上经历了印第安文明、欧洲文明与非洲文明的融合,在上世纪,又接纳了大批意大利移民、日本移民以及二战中遭受迫害的犹太移民,这种开放性和包容性,让很多外来移民得以更快地融入主流社会,因此不难理解巴西为何出现,那么多出生于异乡却在巴西取得至高成就的作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
购买链接
这还是一条手动的华丽的分割线
哥伦比亚:马尔克斯
(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由于其长篇小说以结构丰富的想象世界,其中糅混着魔幻于现实,反映出一整个大陆的生命矛盾”
——诺贝尔颁奖词
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年生于哥伦比亚北部贫困小镇阿拉卡塔卡,由其祖父母抚养长大。他曾经形容童年是他一切创作的根源。从他的祖母那里,马尔克斯听到了很多神话和民间传说。
1947年,20岁的马尔克斯曾进入波哥大大学攻读法律,期间他如饥似渴地阅读西班牙黄金时代的诗歌,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但一年后,他因哥伦比亚内战中途辍学。1975年以后,马尔克斯大部分时间住在墨西哥城。即使在他的小说越来越成功受欢迎之后,他也继续记者工作。
马尔克斯的创作文本,都有一个关键性的追忆往事的细节,涉及一个成年人对自己孩童生活的回忆,而追忆又涉及到自我身份的认同和对自身使命的认识。
代表作
《霍乱时期的爱情》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完成的第一部小说。讲述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史诗,穷尽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忠贞的、隐秘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图式的、放荡的、转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再现了时光的无情流逝,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购买链接
《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1982年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世界级文学大师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乃是凭借《百年孤独》的巨大影响。
购买链接
这是最后一条手动的华丽的分割线
保罗·科埃略
“唯一能与加西亚·马尔克斯比肩,拥有最多读者的拉美作家”保罗·科埃略,则可谓巴西文学的大众版。这位出生于1947年的作家,直到40岁才逐渐为人所知,从1987年的《朝圣》开始,他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等18部作品以68种文字出版、655个版本全球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发行,销售总量超过1亿册,获国际大奖无数。他是除《圣经》之外最畅销的巴西作家,2007年被联合国聘为联合国和平大使,堪为巴西多元文化成功的生动注解。
代表作
《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
牧羊少年圣地亚哥接连两次做了同一个梦,梦见埃及金字塔附近藏有一批宝藏。少年卖掉羊群,历尽千辛万苦一路向南,跨海来到非洲,穿越“死亡之海”撒哈拉大沙漠……期间奇遇不断,在一位炼金术士的指引下,他终于到达金字塔前,悟出了宝藏的真正所在……
购买链接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
24岁的维罗妮卡似乎拥有一切——青春、美貌、男友、和睦的家庭、满意的工作。但她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
十一月一个寒冷的清晨,她拿起四盒安眠药,一粒接一粒地吞服。这样,意图与行动之间会出现一段长长的距离,她可以随时反悔。然而每吞下一粒药,她便愈加坚定。
十分钟后,她的身体机能仍未出现异常。她此生最后做的是给一家杂志社写了一封信,谈的不是她自杀的原因,而是斯洛文尼亚在哪儿。
这封信将成为她的遗书。
购买链接
-完-
热门文章 中日关系|高颜值书|在宋朝通奸|出轨的意义 把原著毁了的烂片|最爱看书的城市 钱穆:人生三层次|陈丹青:没教养 这本书改变6.63亿人的命运
点击关键词可直达链接,超级快! 主题书单 奥巴马给女儿买书|抗击朋友圈养生党 华尔街大佬在读啥|告别应试教育 检测智商|雾霾生存学|父母孩子一起看
饭桌谈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动摇世界观
点击关键词可直达链接,超级快! 赞赏出版 人人都能赞赏成书
文艺连萌成员 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