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像一个人吃牡蛎——村上春树
最近,在日本,那位始终在陪跑的大叔,村上春树近日出席名为“如何学习想象力”的讨论会上,谈到创作,他也很有幽默(yuan)的表述“的确是孤独的过程,但并非受人之托在写,不能带着抱怨。这就像‘一个人吃牡蛎’”。”
额,一个人吃牡蛎,读书君想想。。似乎应该是这个页画面才够美……
谈到创作,村上大叔的“一个人吃牡蛎”说,其他作家们对于写作时的状态还有哪些精彩之谈呢?额,要是你想写作了,你不妨在脑海中试试这些想法,也许你和他们之间就差这样一个比喻……
像木筏漂流者——布洛克
被誉为当代欧美侦探推理小说第一人的劳伦斯·布洛克,在《小说学堂》里,他把写作比喻成木筏漂流者——“漂流在北大西洋结冰的海面上,为了避免冻死,他得不时从木筏上砍木头烧火取暖。日子一天天过去,木筏也越来越小。……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我们作家的境况大致相同。”
像孤军奋战——马尔克斯
在一次采访中,门多萨问马尔克斯,你会把正在写的东西讲给别人听,可是几乎从来不让别人看。 马尔克斯回答很决绝:“从来不让别人看。这几乎已经变成了一条我必须遵循的准则。实际上,我认为,在文学创作的征途上,作家永远是孤军奋战的。这跟海上遇难者在惊涛骇浪里挣扎一模一样。是啊,这是世界上最孤独的职业。谁也无法帮助一个人写他正在写的东西。”
像每天坚持散步——艾丽丝·门罗
2013年诺奖获得者艾丽丝·门罗,被问及每天的写作习惯,她说:“我每天早上都写,一星期七天。一般我从早上八点钟开始,上午十一点左右结束。剩下的时间我就做其他的一些事情。除非我正在对作品做最后的润色或什么的,那我会希望持续工作一整天,中间只稍稍休息一下。我每天对自己的写作页数有个定量,我强迫自己完成。这和年龄增长有关。人们变得强迫自己做某些事情。我对自己每天走多远的路程也有规定。”
(你每天走多远?)“我每天走五公里。如果我知道有哪一天我没有办法走那么多,我必须在其他时间把它补回来。我留意到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我父亲身上。你是在保护自己,这么做会让你觉得如果你遵守所有好的规矩和习惯,就没有什么可以打败你。”
看来当作家还得有如此好的习惯啊~
5我在写作时 我就是皇帝——莫言
说了外国诺奖得主,而我国的诺奖得主,在被石一龙访谈时谈到:“写作时,我是一个皇帝!”
梅桑榆如下解释了这句话:“我想其意大概是说,一个作家在写作时要居高临下,俯视他笔下的人物,才能对其进行深入的解剖和分析,透过种种伪饰,从人性的角度洞察其本质,而后方可塑造出血肉丰满、生动感人的形象。而我认为,作家写作时作为“皇帝”似还不够,其实更应该是“上帝”,如此方可在写皇帝或伟人时,不至于丧失解剖和洞察的能力。中国历史上,有两个人写作时是以上帝的视角来看待他们笔下的人物的,一是司马迁,一是蔡东藩。看看《史记》中对流氓皇帝刘邦某些言行的描写,再看看《历代通俗演义》中用于皇帝们的调侃揶揄的笔调,就可看出两人精神的脊梁挺得很直,隐藏于两部巨著背后的,是作者伟大的人格和上帝般俯瞰尘世的目光。正因为如此,司马迁和蔡东藩笔下的刘邦和众皇帝们才鲜活生动,真实可信,让读者感到他们虽然黄袍加身,位尊九五,但都是一些行走于尘世的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高居云端形同偶像的神。”
写作像旅行,看得越多越好——余华
余华在接受范宁采访时候,谈起自己二十几岁时候的写作“那时候就二十多岁嘛,想什么都尝试一下,好比十八岁出门远行的时候,愿望看的东西越多越好,否则就会觉得自己吃亏了。二十多岁的时候就是什么东西都想尝试一下。”
范宁就问他:“所以我觉得,您的写作也不是像您自己所说的那么急功近利,因为您的尝试也是一种冒险。”
余华就说:有一句话说得挺好的,旅行,就是从自己活腻的地方跑到别人活腻的地方,写作也一样的。这个形式里特别熟悉了以后,我就想去一个别人很熟悉的形式里看看。”
7
写作就像生孩子一样——天下霸唱
《鬼吹灯》作者天下霸唱,读书君有幸曾在一活动现场听其来玩笑说:“我现在很少写了,主要是稿费太贵,很多人支付不起。但是我也不能自降身价啊。”当读书君看到其谈到写作像生孩子一样,回想起上述这句话,长吁了一口气,这生孩子(ta)的(sheng)确(guo)还(ma)是要慎重。
其新闻原文是这么说的“写鬼故事不是一个轻松活儿,因为它完全依靠作者的想象,故事才能进行下去。但是天下霸唱却觉得,干什么都有压力,写作对于他来说就像生孩子,生的时候痛苦,生出来还是蛮有成就感的。”
像美人卸妆——董桥
董桥有段交代自己对炼字造句的郑重的文章亦被冯唐拿来戏谑。董桥说“我扎扎实实用功了几十年,正正直直生活了几十年,计计较较衡量了每一个字,我没有辜负签上我名字的每一篇文章”,冯唐回应:好像对着一个六十岁的艺伎,涂着一张大白脸,说我扎扎实实用功几十年,计计较较每天画我的脸,一丝不苟,笔无虚落,我没有辜负见过我脸蛋上肉的每一个人—只觉毛骨悚然。”
年轻时候写的字不要再提,董桥说。他十分怕人说起当年那杯“中年下午茶”。
那时的文字太顺,太油,依仗着小小的聪明,提起笔一溜烟便写出来,写的人沾沾自喜,读的人赏心悦目。他的文字天生艳丽,稍不克制便会流于妩媚。年纪越大,他越注重一个“淡”字,反复修改,为的就是像一个美人卸妆一样,把那层艳色狠狠抹去。
挤疖子——格林厄姆·格林[英国]
间谍作家格雷厄姆·格林谈到创作,也很不一般:“写作是由不得我的事。好比我长了一个疖子,不等疖子熟,就非得把脓挤出来不可。”这画面,读书君,还是打马赛克吧……
10
为快乐而写作像自慰——李银河
“为自己的快乐而写像自慰”,面对读者和媒体谈到写自传时的感受时,李银河语气平和,神情自若。
褪去被公众赋予的各类标签之后,她只是一位谦和低调而又内心丰富的老人。甚至谈到动情处,她会像少女一样脸上泛起一片红润。
她说,要像王小波一样,创造出一些“美”的东西给大家看,于是写了《人间采蜜记》。这一次,李银河像小学生一样,老老实实地写了自己走过的路,比如快30岁了才正儿八经的谈上恋爱。
这个画面,你们自己想象,读书君只敢马赛克
……
所以呢,你和作家之间也许就差一个比喻,雾霾天,你好好想想吧。。。。
(本文均节选自网页新闻)
精 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