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流氓的规矩


以「压根不像」为最大看点的三表龙门阵又来了。


网传六小龄童的节目被春晚导演组毙了(现已辟谣),很多朋友不理解,我却觉得正常;老流氓越来越多了,因为他们心中有一套自认的「规矩」。具体我是怎么看的,请看上面3分钟的视频


留言区可以说说你最烦的「规矩」。


文字版:




最近春晚的节目在做最后筛选,我个人是没什么兴趣去关心,搞的太在意,就显得咱特没正事。不过今天网传「六小龄童的一个节目被毙了」,很多朋友就不高兴了,「央视怎么这么不地道呢?猴年怎么能没有美猴王呢?」

这些朋友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其中的逻辑我看大有问题。决定一个节目能不能上春晚的因素,除了领导的条子外,最重要的就是节目本身的质量,当然还有一些政治因素的考量。如果六小龄童的节目达不到春晚导演组的标准,上不去不是很正常的事吗?名气大如潘长江、常客如巩汉林也有节目临上台被毙的遭遇。

有人说民意要求六小龄童必须上,但33年春晚,哪个节目是由广泛的民意推选上去的呢?退一步讲,真让观众投票决定的话,春晚很可能变成一台小鲜肉春晚,吴亦凡下去,李易峰上来,很多中老年观众又会不乐意了。

如果说逻辑简单到:「因为六小龄童是中国人最为熟知的扮演猴子的代表」,那么猪年,马德华没上你们怎么不生气呢?蛇年,白素贞没上你们怎么不生气呢?鼠年,舒克贝塔没上你们怎么不生气呢?狗年,产品狗没上你们怎么不生气呢?

饶是六小龄童在很多观众印象里已是「猴」的化身,「情怀」的寄托,但这些因素只能是他上春晚的充分条件,还需要一些「节目质量过硬、趣味与审美兼具」等必要条件。

尴尬的是,与很多朋友聊起这个话题时,总是陷入你谈节目本身他扯情怀,你扯情怀他又聊节目本身,中国舆论场很多争议就源于类似的分歧。所以啊,可以有情绪,但更得讲道理。

我今天还想说一个在知乎上看到的事。说一对住在五楼的老头老太太蛮横要求住在二楼的住户和他们换房,说是「年纪大了,爬楼费劲,你们年轻人该尊老爱幼,再说房子都是三室一厅,户型也不吃亏。」二楼的人当然不乐意了。老头老太就变着法子上门闹去,又是泼粪又是撒尿的。年轻人吧打也不是骂也不是,只能报警,但警察就是调解调解,于事无补。

这让我想到什么呢?《老炮儿》里提到的「规矩」,有人说我们这个时代规矩都乱了,但我认为啊「规矩」通常不靠谱,容易墨守成规显得迂腐,容易逾越法制,容易陷入道德绑架,容易滋生倚老卖老,容易保护所谓弱者的利益。契约社会,咱更应该讲「规则」。「尊老爱幼」是「规矩」吧,你年轻人照顾老人换个房就遵守了这种「规矩」啊。但是「规则」是:双方友好协商是基础,过户费和各种税这是程序正义,你想换房你花钱找中介接洽这是正当途径。

现在这样的老流氓层出不穷。他们觉得自己的诉求合理、理直气壮,通常是因为他们心里有一套「」规矩,这种「规矩」往往是保护了自己,践踏了别人的利益和自由。上面提到的那个老流氓在本可按商业规则处理事情的时候却搬出了「尊老爱幼」的规矩,无非是想省去程序上的麻烦及金钱上的支出,同时站在道德高地,把无理要求包裹上一层正义的外衣。

快过年了,每个人回到家乡,也回到了各种规矩之中。譬如提酒就得干了,譬如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譬如孩子还小你不能让着点吗,譬如党员不能开微店。


唉,你就受着吧。


你还可以看:

猴年自媒体春晚大曝光

自媒体春节回乡装腔指南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流氓的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