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篇:“御风”是怎样炼成的?(7)

中华迷你美帅哥系列2-7

人生的主题是学习和修行,列子更是人类学者和修行者的杰出代表。在列子八篇字里行间,无不闪耀着列子的学者风范。现仅就《黄帝第二》篇的内容,对列子引领当今时代的诸多学者风范作一回顾。

06 仰观  列子的真正学者范儿:天地人合喜

天,生成人、保护人;地,承载人、养育人。天地合一,才能保障人类应有的生、活及死。反过来看,人类的最高境界和职责,则是顺应天地合一,调节天地合一,成为天地合一的媒介。然而,这一点我们却难以做到,只有少数圣人才能做到。圣人不仅自己能做到,而且引领、启迪众人做到,这就是“圣职教化”。我们朝着圣人的方向走,使更多的人修炼提升为圣人,才能达到天喜、地喜、人喜,天地人合喜、共进的程度。这也是中华修学者的最高境界和职责。

黄帝篇:“御风”是怎样炼成的?(7)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天何以喜?人类知道自己从何处(天)而来,懂得观想上天,链接上天信息,“母子”得以相通;地何以喜?人类知道自己与地球万物同为天生,懂得亲近大地万物,“兄弟”得以相怜;人何以喜?通过学习(天学、地学、人学),知天知地,接天连地,更懂得人间创和,能够回归天地自然。总之,学习的根本宗旨,在于认知宇宙生命,活好宇宙生命,实现精神生命回归(入恒)。

所以,作为人生境界的修炼者,首先要从如何对待学习开始。列子认为,学习不是为了证明自己,不是为了修饰自己,更不是为了征服外物,而是根据回归天地自然的需要,通过修正、修复、修炼自己,助持别人,而获得重生,得到续永。列子之学,凝聚了中华迷你美帅哥的显耀亮点,构成了列子人性中的晶亮光辉。

其一,列子以露补露,通过主动暴露自己的缺点提升自己,提醒别人。

自觉暴露缺点,是弥补或改善缺点的妙招之一。列子主动暴露自己的缺点,并记录在自己的著书中,这在学者之中是极少有的。相反,很多人常常有意或无意地回避自己的弊端,对自己、自己的老师甚至自己的学派,进行一些粉饰甚至夸张。

列子的射箭技术,达到了十箭连发,首尾相接,每箭皆中的水平,便在师兄伯昏瞀人面前显摆。伯昏瞀人登上高山,脚踩危石,面临深渊,让列子上来射箭,列子吓得趴在地上,冷汗流到脚跟,再也没有了得意的神态。列子原文:“瞀人遂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揖御冦而进之。御冦伏地,汗流至踵。”

列子曾被一位看相的神巫季咸迷住了,想要学他的道术,老师壶子亲自展示给他各种命相,揭穿了神巫的门道,才让他回归正道。列子原文:“郑人见之,皆避而走。列子见之而心醉,而归以告壶丘子,曰:‘始吾以夫子之道为至矣,则又有至焉者矣。’”

黄帝篇:“御风”是怎样炼成的?(7)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其二,列子重道,更重行,尤其注重实际和实践,主张理实合一。

列子被神巫季咸迷住的时候,壶子老师曾对列子说,我和你还没有看清楚事物的各种外在现象,更没有深入到实际,怎么能得到道呢?很多雌性而没有雄性,又怎么生出卵呢?在这种情况下拿道跟世人对照,一定会造成迷信啊。列子原文:“吾与汝无其文,未既其实,而固得道与?众雌而无雄,而又奚卵焉?而以道与世抗,必信矣。”

列子讲了一个孔子论修道的故事。颜回曾问“津人”操舟的道术,津人不告诉他。颜回回来问孔子,孔子说,我和你从道理上研讨太久了,而没有深入到实际,怎么能搞明白什么是道呢?列子原文:“咦,吾与若玩其文也久矣,而未达其实,而固且道与?”

列子还讲了一个普通人看待理论与实践之间关系的故事。孔子见到一个粘蝉的老人,好像拾蝉一样容易,问他其中的道术。临别时老人对孔子说,你们这些穿长衣的人,怎么想到问这种生活中的平凡事呢?修你们的学问时,把它写到你们的文章里去吧,言语之中,表露出了自己对重道理轻实践的不认同。列子原文:“汝逢衣徒也,亦何知问是乎?修汝所以,而后载言其上。”

列子还讲到了子夏和颜回“重理轻实”的故事。在谈到如何“处石入火”时,子夏说,心里受苦,抛弃才智,我不能做到,但是说出其中的道理还是有余的。从中可以看出,子夏对“重理轻实”毫不回避。列子原文:“刳心去智,商未之能。虽然,试语之有暇矣。”

颜回遇见“津人操舟若神”,想知道其中的奥妙,“问焉、而不告。”为什么“津人”懒得理颜回呢?恐怕就是因为颜回从来就没有下过水吧!一个从未粘过水的人急于探问“操舟”之道,难道不是太早了点吗?难道不说明自己过于强调理论,而太轻实践了吗?只有品德好、学问好,而缺少实践,看来亦难以真正优秀啊。

黄帝篇:“御风”是怎样炼成的?(7)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其三,列子修学目标底定,严格要求自己,扎扎实实,保障做到,毫不含糊。

列子明白了生命的本质及各种命相,悟出了生命修炼的方法和路径(即从生活小事做起)之后,以为自己还没有真正开始学道,便回到家帮妻子做家务,三年不出门,喂猪就像喂人一样入心,对任何事都诚心相待,没有分别,修炼身心,回归朴实,像土块一样只有形体存在,对外在的纷繁世界没有了争取心,直至寿终。列子原文:“然后列子自以为未始学而归,三年不出,为其妻爨,食狶如食人,于事无亲,雕瑑复扑,块然独以其形立,纷然而封戎,壹以是终。”

列子的师兄伯昏瞀人到列子家去,看到列子家门口放着一片有身份的人穿的鞋子,为列子吸引了那么多人而感到很失望,站在门前静默一会儿就离开了。列子听说后,提着鞋子赤着脚,慌忙地追到大门口说,先生既然来了,难道不教导一下我吗?列子原文:“列子提履徒跣而走,暨乎门,问曰:‘先生既来,曾不废药乎?’”

其四,作为老师、先生,列子遵循生命成长规律,不盲目施教,不急于说教,静待教育时机,了无声息,潜移默化,旨在启迪,重在自悟,确保教化成效。

列子跟着老商氏修学御风,三年老师才斜眼看他一眼,五年脸上才露出一次笑容,七年才拉着他坐在旁边,直到九年学成,形成了切实的自悟过程。

教化的关键在化,根本在学,其次才是教。列子修学起初,也经历过浮躁和盲目。为了使列子把握好修炼方向,老师壶丘子没有对列子进行批评或说教,而是采取现身说法,将四种命相展示给列子看,让列子彻底醒悟,从此进入修悟状态,直至寿终。

师兄伯昏瞀人为列子演示射箭的造诣,亲自“登高山、履危石、临白仞之渊”,把列子吓得“伏地、汗流至踵”,收到了特别效果。总之,列子在修学过程中,领悟了“自悟”的生命成长规律,并将其贯穿于自己的教化人生之中,形成了“教神”般的教化经验,展示了启迪学者自悟的教化奥妙。

尹生跟着列子学御风,住在列子家里,几个月不回家。其间寻问列子御风之术,去了十次,十次不告诉他。尹生气愤地请求退学,列子依然没告诉他。此时,列子想要尹生明白,正是浮躁才是自己学道的障碍。列子原文:“尹生闻之,从列子居,数月不省舍。因间请祈其术者,十反而十不告。尹生怼而请辞,列子又不命。”

黄帝篇:“御风”是怎样炼成的?(7)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其五,作为老师、先生,列子告诉我们不要轻言道,而要重实效。在必要的说教中,亦形成了独特的教育艺术。

曾欺负过商丘开的众人,向商丘开赔礼道歉之后,问商丘开“高台投下”及“入水火”的道术。商丘开说,我没有道,我自己心里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虽然这样,有一点我尝试着说给你们听听。列子原文:“吾无道。虽吾之心,亦不知所以。虽然,有一于此,试与子言之。”商丘开是一个质朴的普通人,谈起道来还如此小心翼翼,唯恐别人误解,我们作为有学问的人,又是怎么做的呢?

经过吕梁时,孔子看见“悬水三十仞”,“一丈夫游之”,“请问蹈水有道乎?”丈夫回答曰:“亡,我无道。”蹈水的丈夫也是一位没有学问的普通人,亦如此谦虚,唯恐误导别人只求道理而忽视实践,其“无道”确值得称道。本篇十几个教化故事,唯有粘蝉老人跟孔子说自己有道,而实际上,却只有粘蝉老人不是有道,而只是有技术和艺术而已。可是,老人为何自称有道呢?临别时说给孔子的那句反话道破了玄机:“汝逢衣徒也,亦何知问是乎?修汝所以,而后载言其上。”

的确,嘴里说出来的道,“道可道、非常道”,又会被人误解,还会误导人脱离实际。那么,有道的圣人是怎么做的呢?列子说,最有力的语言是不用语言说,最有效的行为是没有倾向的行为。仅凭才智学到的知识,就太浅陋了。列子原文:“至言去言,至为无为,齐智之所知,则浅矣。”

列子主张不要轻易言道,而在讲道的时候,就很注重语言艺术。梁鸯养野禽兽,虎狼雕鹗等各种凶猛动物都有,却能成群列队,秩序井然,其中定有道术。而对国君派来学养野禽兽的徒弟,梁鸯却说,我只是一个低贱的差役,能告诉你什么道术呢?但害怕君王说我对你隐瞒,姑且说一个我养虎的方法吧。列子原文:“鸯,贱役也,何术以告尔?惧王之谓隐于尔也,且一言我养虎之法。”梁鸯之意,即在于告诉对方,任何道术都不是轻易能学到的,首先要把自己的内心沉下来才行啊。

本篇最后一个教化故事更为经典。“纪渻子为周宣王养斗鸡,十日而问。”接连问了四次,直至斗鸡养成,纪渻子也不受周宣王求胜心切、权威势力等影响,不为所动,而是一直遵道而行。这才是作为老师应有的师德范儿呀。

你可能感兴趣的:(黄帝篇:“御风”是怎样炼成的?(7))